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6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联合发表经毛泽东审定的元旦社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社论提出“1967年将是全国全面展开阶级斗争的一年”“,将是无产阶级联合其他革命群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展开总攻击的一年”。5月8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了《〈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6月11日,中共中央下发通知,称这篇文章“击中了党内最大的走资产阶级道路当权派的要害”,要求“各地认真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对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产阶级道路的当权派的大批…  相似文献   

2.
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全国各报纷纷转载。一时间,关于吴晗的性质问题引发了一场争论。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各执一端。当时彭真的思路,一是不赞成批吴晗,认为吴晗是“左派”;二是即使是非批不可,吴晗的问题最多也只是个学术问题。《二月提纲》便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为了便于操作,有必要搞个文件,规范这场学术批判运动据《1965年9月至1966年5月文化战线上两条道路斗争大事记》(以下简称《大事记》)记载,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关于《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的谈…  相似文献   

3.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毛泽东一首《八连颂》传遍全国。共和国第一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写的就是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霓虹灯下的哨兵》从南京路走向全国,其历程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成一 《党史文苑》2007,(12):18-20
l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其他的评论是:《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南京政府向何处?》等。”这个“等”字就是至今还鲜为人知的被称为新闻名篇的《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文汇报犷笔会”发表了一篇《重温“窑洞对”》。就笔者有限的阅读范围,“窑洞对”应不止一个版本。这篇“窑洞对”,是“毛黄版”(即毛泽东与黄炎培的谈话),另外还有一个“毛甘版”(毛泽东与甘贝尔的答问)。后者被曾在《红旗》杂志供职的阎长责称为“一篇更重要更全面的‘窑洞对’”。  相似文献   

6.
肖舟 《廉政瞭望》2008,(10):18-19
“12年一个‘轮回’。”这是“皇甫平”于1991年2月15日,发表在上海《解放日报》的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的开笔句子。这篇不长的评论,冲破当时全国对改革开放欲言又止的压抑,以极大的激情鲜明地讴歌改革,吹响了掀动新一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大潮的号角。  相似文献   

7.
1975年8月,自杭州回到北京不久的毛泽东应为其“读书”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芦荻女士之请,解答了她提出的一些有关中国文学史上几部著名古典小说的问题。毛泽东对《水浒》这部小说发表的一些评论,经芦荻整理成文,这就是评《水浒》运动的导火线——《毛泽东关于<水浒>的批示》。虽然毛泽东的谈活只涉及《水浒》人物形象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丁毅 《党史文汇》2007,(6):43-44
一 陈安吉先生在2003年第6期《南京社会科学》发表的《从传抄稿到发表稿——谈毛泽东(词六首)版本的形成》一文中提到:“老一辈革命家曾德林在1958年的一篇文章中,引录过毛泽东1929年的一首《渔家傲》:‘英勇红军凭肉搏,红旗翻处白旗没。地动天摇风雨跃,雷霆落,今日渠魁应活捉!’”  相似文献   

9.
陈泽珲 《新湘评论》2010,(11):52-53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湖南省韶山管理局联合出品的20集电视纪录片《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在央视等媒体播出后,反响非常好。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热议。《新湘评论》也从今年第1期开始,在“红色记忆”栏目连载“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反复观看、阅读《毛泽东遗物的故事》,能给人以心灵震撼和境界升华,这是伟人的领袖风范和非凡魅力所至,也得益于创作者的独特视角、真情实感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读者,更名改版后的《新湘评论》第1期和大家见面了。《新湘评论》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和亲笔题字,在1960年创办的中共湖南省委理论刊。创办于1952年的《学习导报》,是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主管的辅导干部理论学习的刊物;1958年改由中共湖南省委主办主管后,仍沿用了这个名称。1960年,省委认为《学习导报》这一刊名,主要是理论和思想高度不够,决定更名。1960年3月,毛泽东主席亲自圈定“新湘评论”并题写了刊名。省委于当年6月正式作出《关于“学习导报”改名为“新湘评论”的决定》,并专门发出《全党努力,办好“新湘评论”》的文件。…  相似文献   

11.
成一 《党员文摘》2008,(5):10-11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6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5篇,分别为《评战犯求和》、《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和《南京政府向何处?》。另外一篇未被收录的就是至今还鲜为人知的被称为新闻名篇的《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12,(7):59-60
5月22日的《第一财经日报》刊登评论说,“一个领导人不懂得农民,不懂得占全国大多数的穷人,就不懂得政治,不懂得经济”。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9日晚在其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看望师生并发表即席演讲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表达出了“穷人政治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乾轩 《前线》2011,(9):30-30
今年第8期,《前线》杂志刊发长篇调查报告——《房山区次序动员机制调查》,并配发了题为“一个让群众信服的好办法”的评论。这个重大战役性报道在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回应,一定程度推动了实际工作的深化。8月17日,《北京组工通讯·评论》(内部刊物)发表了《一个群众满意的好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党刊文摘     
“韩荆州就是吴满有、赵占魁、张治国”——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65周年孙东升在《新湘评论》(湖南)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以下简称《讲话》)。  相似文献   

15.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第五、六期合刊发表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大报及各地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的手迹。以此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学雷锋活动的热潮.至今已经整整50周年。  相似文献   

16.
1959年3月19日,毛泽东在长沙观看了湘剧《生死牌》,提出学习海瑞“刚直不阿,直言敢谏”精神。毛泽东看完戏后,接见了该剧的主演刘春泉等人,直呼刘春泉为“老朋友”,并说:“这戏很有意义。黄伯贤不愧为人民的清官。”  相似文献   

17.
驳第三次“左”倾路线的九篇文章与“历史草案”《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编写组编者按:《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谈话录”和“初拟稿”两部分。这里先发表“初拟稿”中的一篇,以飨读者。在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以后,毛主席写了两个很重...  相似文献   

18.
马涛 《党史纵横》2011,(12):4-8
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百花齐放都没有了"的情况,毛泽东在1975年7月提出要调整文艺政策。在这之前,毛泽东已经指示重新印行古典小说,提倡读《红楼梦》、《水浒》。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于1975年8月就《水浒》这部小说发表评论。对此,北京大学古典文学教员芦荻进行了整理,8月14日,经毛泽东本人审定,即成为关于评论《水...  相似文献   

19.
刘岩 《党史博览》2009,(1):10-14
1973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在庆祝国庆二十四周年发表的社论《认真学习,继续前进》中,公布了毛泽东主席的一条新语录:“要办好工农兵干部的学习班,每期三个月,一年办四期,一面读书,一面参加工作.”这是在举办第一期“中央读书班”后,毛泽东发表的最新指示。遵照这一指示,读书班又陆续举办了三期。由于从第二期开始部队学员占到每期学员总数的将近一半。所以军队领导机关也派人参加了读书班办公室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汪建新 《党史文苑》2023,(12):38-40
<正>田家英(1922年—1966年),本名曾正昌,四川双流人。1942年,20岁的田家英在《解放日报》发表的《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旗帜鲜明,切中时弊,得到毛泽东的赏识。1948年10月至1966年任毛泽东秘书,长达18年。他忠诚、细致、干练、爽直,深得毛泽东信赖、倚重。毛泽东没有为田家英写诗,但他们对古诗词有着共同的爱好与密切的交流。田家英在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过程起过不少辅助作用,还协助毛泽东编辑出版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毛主席诗词》(37首)两个重要诗词选本。他爱好收藏毛泽东诗词的手迹,使《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变废为宝”,对毛泽东诗词作品的存世、流传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