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争议海域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符合当今世界主流的搁置争议、互利共赢价值观,因而被不少国家所采用并成为共识。国际间相应的共同开发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模式上大致归纳为联合经营模式、超国家管理模式以及代理制模式三种。文章通过对现有共同开发的国际实践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实现共同开发应具备的条件,结合我国共同开发的现状,指出我国在争议海域的开发应在联合经营模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争端相对国制定不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先存权"主要是指大陆架争议海域的争端国,授权石油公司勘探、开发争议海域海底资源的权利。从国际责任法的相关理论和海洋法公约规则看,"先存权"属于非法行为。但是从国际投资法和授权国、石油公司母国的国内法的相关规定看,"先存权"有一定的合法性。在国家实践中"先存权"并不当然无效。一般国家实践对"先存权"的处置方式为:根据国际法的方式消除"先存权"的不当性,免除授权国的国际责任;通过共同开发的方式取代"先存权";保留外国石油公司的特许权,将之纳入共同开发制度中。中国周边未划界海域普遍存在"先存权"的问题。未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开发时需审慎处理之;中国应要求周边国家停止单独开采活动,与中国谈判解决争议海域资源利用的问题;同时,中国应在相应的海域采取对等行为,加大对争议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3.
"先存权"主要是指大陆架争议海域的争端国,授权石油公司勘探、开发争议海域海底资源的权利。从国际责任法的相关理论和海洋法公约规则看,"先存权"属于非法行为。但是从国际投资法和授权国、石油公司母国的国内法的相关规定看,"先存权"有一定的合法性。在国家实践中"先存权"并不当然无效。一般国家实践对"先存权"的处置方式为:根据国际法的方式消除"先存权"的不当性,免除授权国的国际责任;通过共同开发的方式取代"先存权";保留外国石油公司的特许权,将之纳入共同开发制度中。中国周边未划界海域普遍存在"先存权"的问题。未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开发时需审慎处理之;中国应要求周边国家停止单独开采活动,与中国谈判解决争议海域资源利用的问题;同时,中国应在相应的海域采取对等行为,加大对争议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4.
南海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问题的内涵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对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的占领和控制;围绕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占有、开发和利用问题;涉及对南海这一重要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与影响。南海问题对中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与挑战,它使中国领土主权安全遭到破坏,使中国对被别国占领的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面临一种进不能攻、和不能取的两难局面;危及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多方面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多层面对中国军事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和严重影响。对此,中国应该把"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改为"搁置主权、限制或冻结开发",准备南海战争,这是确保中国南海主权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5.
造成当前南海困局的主要因素是海域权益划分以及资源开发问题。由于一时无法打破领土主权问题以及附属海域权益归属问题中的僵持局面,难以在现实性和理想性上合理兼顾各方利益,原有致力于解决南海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实际效果极其有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共同开发"方案的升级版,能够合理推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与前期合作项目实施,已经初步取得一些成效,可以深入推进以破解南海困局,为最终解决南海问题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使中日东海大陆架争议越发凸显。双方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东海大陆架划界的基本原则、冲绳海槽的法律效力、"中间线"标准是否适用以及"自然延伸"原则是否适用等几个关键问题上。虽然2008年6月18日中日两国达成了关于中日东海共同开发的谅解,有利于资源的开发与两国以后在这一海域的划界。但是,中国政府应转变长期对海洋资源保护的消极态度,切实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7.
南海海权之争表现为:主张南海海权的主体数量众多,主张南海海权的依据不尽相同,南海海权的客体相互重叠,南海海权的冲突不断加剧。南海海权的现状对南海油气资源开发产生了诸多不利因素。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总体进程受到影响;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处于无序状态;南海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缺乏;诸多域~,l-/r.油公司卷入南海争端。面对南海海权的现状,我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南海海域每年都发生大量犯罪案件,一些争端国经常非法对我国船只和人员滥用刑事管辖权,但我国在南海管辖海域很少对外国船只、人员行使刑事管辖权。在国家管辖海域特别是争议海域行使刑事管辖权,有利于强化和维护主权。我国对国家管辖的各类海域应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积极行使刑事立法管辖权,在南海争议海域应根据具体情形行使刑事司法管辖权。  相似文献   

9.
我国强化南海渔业权之国际法保护具有完全的正当性,有充分、确凿的证据表明:我国在南海九段线内享有自然资源主权,我国渔民在南海享有历史性权利;为强化南海渔业权的国际法保护,须适度调整"韬光养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原则,转而实施"积极开发,强化主权,欢迎合作,争取和平"之方针;须大力宣传并主张我国渔民在南海之传统捕鱼权,积极行使我国对南海之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权,对造成严重后果之侵权国适时采取经济制裁,对经常造成严重后果之侵权国适当运用对等报复措施,努力争取《公约》明确肯定历史性规定。  相似文献   

10.
《外交评论》2017,(5):113-140
2016年审结的"南海仲裁案"被视为"第一起全面涉及《海洋法公约》环境保护条款"的案例。菲律宾在其"海洋环保类"诉求中,指控中国南沙建设活动以及纵容渔民在争议岛礁附近海域从事捕捞珍稀物种和危害海洋环境的行为,破坏海洋环境,违反了《海洋法公约》。围绕"南海仲裁案",菲律宾及南海域外国家以"环境正义"为名展开对中国的指控,也暴露了南海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区域合作机制的缺位。本文从"南海仲裁案"出发并以此为主要案例,着重分析南海环境区域合作的现状,指出南海环保合作法制机制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中国推动南海海洋环保和渔业区域合作的机制构建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海问题错综复杂。利用临时安排制度既有利于维护我国海权,又有利于稳定南海地区局势,并在此基础上探求最终公平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通过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开发的实践经验,我们能从中归纳出一些原则和方法,从而勾勒出一个适合我国与南海周边邻国共同开发南海资源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廖逊 《海南人大》2012,(9):17-22
投资环境8月3-4日,日本媒体共同社和《日本经济新闻》接连报道,越南和菲律宾多次招揽外国大公司,在南海与我有主权争议海域开发油气,却连连受挫。越南先后拉拢俄罗斯、印度、意大利和日本公司投资,对方顾及中国立场,均"持谨慎态度"。而菲律宾7月31日的招标会更妙,竟然没有一家西方大公司敢于竞拍,出场的只有1家英国较小公司和5家菲律宾本国公司。  相似文献   

13.
南海问题的实质是南沙岛礁主权和海域管辖权争议,涉及“五国六方”。近年来,受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有关争端国不断加大权益声索和实际管控力度,地区局势愈演愈烈。南海是我国国防安全海上屏障、发展制海权的重要战略出海口、经济和能源安全的海上运输要道及未来的能源和资源基地。新阶段,南海局势将继续保持升温态势,因此我国需要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握并延长战略机遇期,通盘考虑国际和国内影响因素,长远谋划妥善处理南海问题战略和战术决策,有效化解面临的巨大挑战,确保整体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但大部分海域均存在主权争议,周边各国对于水下文化遗产的立法又不尽相同,在对待水下文化遗产的问题上难免会产生冲突和纠纷。比较研究周边各国水下文化遗产立法,一是使得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及制度构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为南海争议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和提供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特别是国际法对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理论划分与实际情况的冲突所导致的国家间的海区主权争议,直接决定了争议海区内海产资源的开发困难.争议海区的争端归根结底是对资源的争夺,合作开发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主权归属问题,却是一个解决海洋争议资源的有效办法.我国提出的以主权在我为前提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一...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大量油气资源后,南海的平静就被打破。周边国家无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提出对南海岛屿以及周边海域的主权要求,甚至明抢暗占。近年来,一些区外势力也开始提高介入南海问题的声调,妄图控制亚洲,联合南海周边国家围攻中国、制约中国,从而坐收渔翁之利。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当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国际法,坚持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势调整自己的对策,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寻找最优的方式妥善处理南海事务。  相似文献   

17.
张宇 《工会论坛》2010,16(5):145-146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海处在“两洋”“两洲”的十字路口,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线拘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关键所在。南海问题涉及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六国七方,争议由来已久,情况复杂多变。区域内外各方战略利益在南海地区重叠碰撞致使南海海域成为区域内外关注的热点地区。日本因历来把东南亚地区看作其传统的战略势力范围和海上“生命线”,所以,比其他域外大国,日本更加积极介入南海争端,这对中国试图解决南海争端的努力形成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共同开发原则是我国政府处理南海争端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和谐世界"的理念,也是他国成功经验的借鉴。坚持这一原则是我国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的需要,一些实践证明了其切实可行。实施南海的共同开发原则,应当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9.
产权界定是决定资源开发效率的重要环节。自然资源的产权界定主要涉及资源的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权,还有后来出现的股权。水资源、海域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的开发各有其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对资源产权进行适当的界定将使资源开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南海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随着南海地区丰富资源的发现,周边国家纷纷染指南中国海,侵占南海海域,对我国的主权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于南海相关各方,如何在维护地区和平的前提下解决南海争端就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就相关各方解决南海争端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解决南海问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