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轶 《人权》2011,(3):22-24
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一直是现代人权保障问题的核心内容,被称之为社会人权状况的晴雨表,而其中有关被告人生命权保障的死刑问题,则无疑是被告人人权保障中的关键。因为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是每个人固有的自然权利,属于所谓第一代人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6条写道:“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权,这个权利应受法律保护,不得任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美国《独立宣言》指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  相似文献   

2.
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毫无疑问,生命权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据笔者统计,在世界公认的193个主权国家中,目前至少有154个国家的宪法以各种方式规定了生命权,生命权人宪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我国理应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把生命权载人宪法,使之成为一项宪法上的基本权利。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有的学者主张从“人权”一词推导出生命权,也有人建议在宪法上明确规定生命权。本文拟对我国生命权人宪的方式及内容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和完善生命权立法保护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矿难事故不断发生“,非典”、禽流感等致人死亡的疾病层出不穷,有关死刑犯的冤案也不时出现。这一切都与公民生命权保护的立法不足和不完善相关,我国应当加强和完善保护公民生命权方面的立法。一、立法保护公民的生命权是人大应当履行的宪法义务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由此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宪法义务。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世界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的规定来看,生命权是处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基本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应当尊重和保障生命权,履行尊重和保护生命权的宪法义务。人大…  相似文献   

4.
卓泽渊 《人权》2007,6(1):33-35
生命是神圣的,保障人权,就必须首先保障生命权,而法律是生命权的重要保障手段。没有对于生命权的法律保障,一切人权的法律保障都将流于空谈或者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5.
论生命权的国际人权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平华 《人权》2008,(3):24-28
一、国际人权法对生命权的设定 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第一个规定生命权的世界性人权文件,其第3条明确规定:“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虽然《宣言》不是国际条约,不具备国际法约束力,但它却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了生命权等多种人权,从而使生命权等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6.
宪法学始终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把人权的保障作为重要内容的学科,而生命权作为人权的首要权利是人类享有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权利,是宪法价值的基础和核心,宪法保障生命权是构建法治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基础,为实现宪政国家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生命权的宪法学基础,生命权宪法保护的内涵,在了解世界各国宪法对生命权的规定后,进一步论述了宪法保护生命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三者构成了最基本的人权。而财产权是实现其他人权的物质条件。对财产权提供尽可能完善而充分的保护,可以使贫困之人敢于勇敢地追求合法财富,使富有之人安心继续拥有财富。保护财产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财产权的保护,更在于对人权的保护。保护财产权就是保护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财产权,就会窒息创  相似文献   

8.
王演兵 《人权》2006,(1):33-34
生命是人最可宝贵的东西,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一个人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从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我国对死刑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措施看,我国的死刑制度正在以立法上更少量的死罪,侦讯力量更规范的使用,司法上更慎重的审判,执行中更文明的行刑,让生命权得到法律更严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权对于人的价值已经为各国人民所认识。作为人类不可让与的生命权,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死刑的存在是对生命权的剥夺,似乎与人权保障相矛盾、相冲突。从死刑存废与人权保障的关系看,死刑无论是存是废,都是在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这一突发的、在法律上称之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使人们深切感到生命的脆弱和“生命权”的尴尬。  相似文献   

11.
生命权这个概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仅指自然人的生命权,是自然人维持生命和维护生命安全利益的权利.一直以来关于法律与道德、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不断挑战法律人的智识,并在法律界引起了激烈而深刻的讨论.以“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为视角,对生命权中涉及到的法律与道德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权作为最低限度的普遍道德权利,它包含的生命权和公正权必须是对所有的人同等享有才符合正当的人道原则的要求。对于那些直接危害他人生命的暴力型犯罪的罪犯而言,他们不仅表现了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而且他们的存在使得社会上其他人的生命面临着潜在的危险的威胁。如果从人道主义角度免除这类罪犯的死刑,那么这种非生命刑所体现的“人道”本身就是不公正和不人道的。基于此,本文主张对暴力型犯罪适用死刑,对非暴力型犯罪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13,(8):46-46
刘泽刚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载文《宪法生命权的界限》认为,从2世纪80年代以来,器官移植、胚胎干细胞实验、试管婴儿、人工受精、代孕母亲等新兴的生命难题层出不穷,宪法学对生命权的关注与日俱增,各界一直在呼吁“生命权入宪”。  相似文献   

14.
财产权是主要的人权,是实现生命权、自由权等其他人权的主要工具。党的十六大关于“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的表述和民法典草案中将国有资产和私有财产作为平等的法律保护对象,都确认了私有财产权在我国的保护。充分体现了我党理论上的成熟和实践中的求实精神。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城乡居民收入大大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很快。因此,制定相应法律对私人财产进行界定、保护,这对于纠正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偏见和歧视,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宪法尚未有关于生命权的明确规定,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条文。生命权乃一切人权之基石,因此,可以理解宪法隐含了对生命权的保护。梳理我国《宪法》、《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关于生命权及死刑的相关规定,需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审视我国关于生命权与死刑的实践情况以发现不足。我国有必要继续采取强力措施限制死刑以促进死刑的慎用及实现公正审判权。  相似文献   

16.
生命权是人之一切权利的逻辑起点,是所有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在我国宪法中是一项隐含的权利,相较于生命权入宪的一致呼声,学界对于生命权的内容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广义的生命权和狭义的生命权划分实质上模糊了其核心内涵。广义生命权的本质是将生命权和生存权融为一体,这不利于对两个权利的保护。学界在强调生命权重要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国家保护生命权的义务,很容易导致生命权华而不实的收场。  相似文献   

17.
论作为主体资格的人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锡鹤 《思想战线》2005,31(3):10-19
现代社会科学理论有三个基本范畴:人格、人性、人权。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是正确认识现代社会的前提。现代社会科学理论经常使用这三个范畴,但只是孤立地使用,并不探讨三者的联系,而不探讨三者的联系,实际上很难真正理解它们。在这三个范畴中,人格概念处在基本的地位。汉语中的“人格”是一个多义词,其中的“主体资格”,是人格的基本词义。探讨作为主体资格的人格概念,是理解人性、人权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徐莉 《求索》2010,(11):179-181
国际药品贸易中受专利权保护的药品价格远远超出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购买能力,从而侵犯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基本人权——生命权和健康权。TRIPS协议相关规则为实现药品贸易中的人权保护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不少缺陷,在完善和创新TRIPS协议的同时,亦可探索一些新的协调之法。  相似文献   

19.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人权,生命至上强调人的生命价值至高无上,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生命至上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为:生命至上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生命至上内蕴中国文化的仁爱传统、生命至上凝聚全民抗疫的强大合力、生命至上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生命伦理管理问题日愈呈现出高度不确定性与高度复杂性的特征。生命伦理管理不仅要求对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必要的规制,更指向由于知识的发展与传播、人们对于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在内的人权的认知的深化而引发的对既往与当下社会现象及社会政策的重新思考,以及公权力与社会对此类问题应该和必须作出的回应。通过对生命伦理管理的基本内涵的界定及其发展现状的考量,探究生命伦理管理的现实诉求及本质特征,展望公共管理视阈下的生命伦理管理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