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走上当代文化建设轨道的《三国演义》研究──全国第十次暨湖北省第五次《三国演义》学术讲座讨论会综述楚岩1995年5月9日至12日,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湖北省《三国演义》学会、宜昌市委宣传部、当阳市委宣传部、宜昌师专、湖北大学中文系联合发起主办,在湖...  相似文献   

2.
读者文摘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海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引用小说《三国演义》卷首的“词曰”。这首词的作者并非少说作者罗贯中,而是四川省新都县的明代状元杨升庵(杨慎,字用修,号升庵)。 杨升庵的词怎么会在《三国演义》的开头?原来,这种现象是《三国演义》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罗贯中写成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最初只是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三国演义》主题研究综述王东明建国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工作走过了一段并不平坦的路程。其中除政治因素外,在学术上也有相当的争论。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争论,从大量研究资料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正统”说。持这种观点的人历来很多。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三国演义》研究的蓬勃发展,“三国热”长盛不衰,并日益升温,形成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现象,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的诸多省、市、自治区中,《三国演义》与四川的关系又特别密切。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风云,从头说起吧……  相似文献   

5.
<正> 《汉武大帝》的导演和编剧声称,本剧以新古典主义浪漫、写实的手法,主要根据《史记》和《汉书》为蓝本,直接取材、改编正史,向观众全面展示汉朝初叶国家所面对的内外矛盾、主要事件和重大社会问题。确实,《汉武大帝》中的大量史实和人物都有历史依据。但是,历史剧还是历史剧,它仍然不是"历史"。中国历史上有丰富的文学和史学,可供我们今人进行借鉴和研究。即以"历史"演义模式而言,就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范式。《三国演义》可谓正剧,《西游记》则为历史剧中的游戏文字。《水浒传》介于两者之间。《汉武大帝》的正史分量,也许超过了《三国演义》,但作为模式,并无根本区别。《三国演义》以元、明时代人的审美眼光和价值观,演义三国正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历史小说,也是在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试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政治谋略的理论溯源,分析其领导思想对当今各级各类的领导者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素媛 《青年论坛》2010,(2):119-122
明清时期不同读者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和评价。其中,以余象斗、叶昼为代表,明代小说评点对曹、刘的态度比较客观;明代小说序跋则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极力推重;清代的毛氏父子则在评改《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加强了其“拥刘反曹”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三国演义》中人们最熟悉的人物莫过于诸葛亮了。本文试通过分析他的悲剧形象,从儒家的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他的影响,来分析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冯利华 《求索》2010,(6):F0003-F0003
在中国小说史上,续书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明清时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皆有大量续书.如《后三国演义》、《后西游记》、《续金瓶梅》、《水浒后传》、《泣红亭》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施公案》、《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小说被一续再续,成为小说史上的一大热点,如石庵《忏观室随笔》所云:“《小五义》也.《续小五义》也.再续,三续.四续《小五义》也。  相似文献   

10.
因为小说评点的介入,明清时期《三国演义》小说文本的传播皆为"二级传播",而评点者则为"意见领袖"。嘉靖壬午本、余象斗评本、李卓吾评本(叶昼伪托)和毛宗岗评本分别代表了《三国演义》小说文本"二级传播"的不同阶段。他们各有立场、角度、思路、旨趣,对当时和后世《三国演义》的传播、接受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儿时看《三国演义》,总搞不清在文武两方面都表现不突出的孙权,为什么能与魏、蜀对峙几十年,而有着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蜀国却反而亡得早。最近在看电视《三国演义》之余超前重读了这部小说,才明白这里有个选拔人才和培养接班人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传世巨著,其中呈现的战争谋略对后人产生过许多重大影响。譬如在经济领域中,不少企业熟练运用《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和领导艺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先机,获得了实际的经济效益。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当运用三国中的历史人物、历史故  相似文献   

13.
儿时看《三国演义》,总搞不清在文武两方面都表现不突出的孙权,为什么能与魏、蜀对峙几十年,而有着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蜀国却反而亡得早。最近在看电视《三国演义》之余超前重读了这部小说,才明白这里有个选拔人才和培养接班人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三国演义》和《水浒》这两部我国最早的章回小说名著,在元末明初问世,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奇迹。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基础。不仅历代文人、学者对这两部名著十分重视,专门研究者代不乏人,而且历史上不少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也从中吸取教益。它们早已成为优秀的世界文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7年12月在襄樊举行的《三国演义》、《水浒》第四次学术讨论,使《三国演义》的讨论进入更高的层次,它没有局限于作品主题和具体人物形象的探讨与评价,而是从宏观的角度和总体上去探讨关系全书评价的一些主要问题。例如:  相似文献   

15.
“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 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这是后人赞颂关云长浑身是胆、只身单刀赴吴国鲁肃宴会的一首诗。这段精彩的传奇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这段故事流传至今已经一千七百多年,可是赴会的地点究竟在何处,历来说法不一。《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国演义》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就连不识字的老太太也没有一个不晓得诸葛亮、张飞、关公、曹操这些人物的,所以古人说凡有饮水处,就有《三国》的读者,加上日本、东南亚和世界各国的读者,人数之众,恐怕世界上很多文学名著都难与之比较。为什么一本小说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三国演义》的成书、流传和影响来看,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7.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显学”,它不仅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核心,而且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定势。《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作为一位封建时代的“士”,他的精神气质,心理状态与儒家文化精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之在《三国演义》创作中,塑造形象,评价人物这部巨著问世以来影响不衰就在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三国演义》走红海内外李建国泰国最新建立的五星级的皇后花园大酒店的豪华宴会厅中,100桌酒宴顺序摆开,近千名泰国各界名流冒雨在这里欢迎来自中国的电视剧《三国演义》摄制组,连久不露面的80岁高龄的泰王叔也亲临会场。可能是出于东方人对东方艺术的偏爱...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期孟获族属新论杨正权孟获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其名声大噪则是因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维妙维肖的刻画。但在《三国演义》及相关历史文献中,孟获主要是作为一名奸雄而流传后世,这与历史上孟获的真实形象大相径庭。关于孟获的族源,后人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0.
5部84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每一部都有其艺术魅力。但是最精彩的当推“赤壁鏖战”这一部。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大型交响乐,那么“赤壁鏖战”就是其中的华彩乐章。在这部戏中,周瑜的雄姿英发、气量狭窄,孔明的大智大勇、聪慧睿智,曹操的雄才大略、不可一世,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以火烧赤壁,曹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