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7,(2)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是道家学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传统的中国哲学中庄子的生态美学具有独特性。庄子通过对人间苦痛的感受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从而产生了自己的生态美学思想。"道"是庄子生态美学的最高范畴。庄子主张顺从自然、敬畏自然,并且超脱自然生命,从而到达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庄子的思想充满了生命的情感,他主张遵循自然运行规律,并且推崇无为无功,执着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美感。  相似文献   

2.
江琼 《学理论》2009,(31):179-180
庄子将“道论”引向人和生命,对自然、人生与自由精神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逍遥游”的审美人生哲学。庄子认为,“逍遥游”的本质是自由心灵的审美境界;指出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实现三个层面上的突破:我与外在现实之间,突破个人境遇的束缚,即“安命论”;我与他物之间,突破个体认知的束缚,即“齐物论”;我与“真我”之间,超越“我”。突破个体心灵的束缚,显现本真之“吾”,即“体道论”。这三个层面的突破,层层递进,最终使个体精神获得空前解放,达到了“物我两忘”的极致境界。  相似文献   

3.
龚金红 《学理论》2012,(2):24-26
尼采的生命哲学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学者大都从尼采中期和晚期的著作中研究尼采的生命哲学。通过对形而上学历史的分析,再以尼采《悲剧的诞生》这部早期著作为例可以说明尼采的哲学是依照历史发展而来的,他一生的生命哲学思想具有统一性。尼采哲学的首要贡献是实现了存在哲学向价值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荣 《学理论》2012,(8):19-20
庄子和萨特都将自由作为自己探讨的核心问题,他们都把自由作为哲学思想的基本问题。但因两人所处历史、文化、地域等多方面的差异,因而在对自由的具体规定和把握上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对“世界”这一字眼有着极大的偏爱。无论是叔本华、尼采,还是波普、萨特、克里普克都喜欢用“世界”来表示下述含义:具有统一性、内在相关性和一项或若干项本质特征与现象特征的可抽象性的事物的全体。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在类概念上理解“世界”的内涵之后,自然关心“世界”按意识与物质的区分原则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至人”、“神人”和“真人”,但表述得最为完整的还是“真人”。他用浪漫和奇异的语言描述了“真人”的精神境界,带有超脱和神异的性质。他的理想人格所蕴含的批判精神、平等的自由观和崇尚自然的情怀,对后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5)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是庄子整个人生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的现代生活具有一定的启示。庄子逍遥思想中的"自由观""人格观"和"相对观"等观点对我们现代人实现个人独立和超越自我的人生价值,摆脱追名逐利的精神升华和营造万物在对立中和谐发展的社会价值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尼采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试图通过对尼采主要哲学思想的勾勒,即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世界观、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伦理观、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超人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发掘其哲学对大学生的思想启示,以此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庄子以敏锐的头脑和深邃的目光洞察了人生,并作出了独具道家特色的深刻阐释,其人生哲学充满了大道精神.在生命观上,庄子强调齐同生死、安时处顺;在自由观上,庄子宣扬通达四方、逍遥无为;在名利观上,庄子主张无私无欲、恬淡自然;在情感观上,庄子倡导情形两忘、至乐无乐.庄子的人生哲学理论以自然无为的“大道”为基础,既含有尊重客观规律等合理因素,同时也带有消极避世等悲观色彩.  相似文献   

10.
周建梅 《学理论》2009,(30):243-244
李白和苏轼秉有着相同的自由超越的精神特质,他们这样的精神特质呈现在各自的诗歌和词作中。李白和苏轼的自由精神是从现世的政治苦难中超越而来的,其自由精神的实质是“创造性天真”。如此生命特质既使得他们保持着特立独行的世间姿态,同时还使得他们的诗歌和词作创作产生了不束缚于格律和形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道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学说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特立独行。独树一帜的思想与洒脱飘逸的文风使得庄子成为影响中国文化千年之久的思想家,其顺应自然、无名无功、精神自由等主张至今仍是人们乐此不疲讨论的话题。立足《庄子·内篇》来解读庄子在先秦时期所形成的独特的生命观念,一方面为了阐明庄子的学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现代社会下引起人们对生命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尼采人文化哲学探析马毅人一直是哲学家思想家们思考研究的主题和热点。在西方有关人的文化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从赫拉克利特的“爱智慧”、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开始,哲学家们就把研究的焦点投视在人身上。然而直到近代,在哲学的领域中,始终是理性主义的文化哲学占...  相似文献   

13.
李阳 《学理论》2012,(4):55-56
庄子的人生观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庄子哲学的其他内容都是围绕其人生观而展开的。在生死观等方面,庄子有着自己独到且深刻的见解,在庄子的人生观中虽然有着消极的方面,然而庄子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具有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并提出了达到其理想和目标的方法,要求人们努力去实行。所以,庄子的人生观并非只是消极。我们更应看到庄子哲学中对我们树立人生观的积极影响而不是消极方面,在社会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人生观,庄子的人生观中也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思想,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凤海 《理论探讨》2007,55(3):38-42
揭示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能动性,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和最高理想。然而,受恩格斯影响,列宁在哲学上表现出的“自然哲学”倾向,使他在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上与马克思存在差异,并对日后苏联哲学的面貌产生了深远影响。斯大林以政治权力和特定的哲学模式强势介入哲学领域,造成苏联哲学向否定自由从而否定自身演变的必然逻辑。苏联“解冻”时期领导人和哲学界挽救苏联哲学的努力,并未使其从旧框架中“突围”出来。而苏联哲学长期充任当政者“强迫自由”的政治工具,最终导致其曲终人散的历史命运,为后人看待哲学与自由的关系留下了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5.
关于老子思想的性质 ,长期以来 ,哲学界的看法比较一致 ,认为是朴素辩证法思想 ,而庄子思想则被视为相对主义、神秘主义、虚无主义等等。笔者认为 ,如此定位有些欠妥 ,庄子虽然在消极意义上向前推进了老子的“原道”、“无为”思想 ,其哲学的思辨性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但这种神秘性绝非虚妄性 ,它恰恰体现了庄子思想的深奥 (辩证思维与直觉体悟的融贯 )。因此 ,庄子思想不应被视为对老子思想的偏离 ,而毋宁说它是对老子思想的发挥和延续。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概述拙见 ,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重反”的宇宙观老庄思想体系中 ,论述最精…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5)
庄子和伊壁鸠鲁是中西方大约同一时代的哲学家,他们在人生哲学方面颇有建树。而在对幸福的觉解上,他们二人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同时也有其差异。对庄子和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进行梳理和比较,认为这两位代表着中西古典幸福观的大师在阐述幸福的内涵、要素和途径时不谋而合,但也有其差异。庄子的幸福观与伊壁鸠鲁幸福观比较研究为评价他们二人的哲学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对比较中西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尼采认为,哲学是科学的前提和价值基础,哲学应考虑科学的发展并确定价值目标。科学"规律"是人类权益的建构而已。在权力意志的尺度下,没有一切真理,只有某种真理。  相似文献   

18.
孔令华 《理论导刊》2007,(11):138-139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讲究顺应天道、回归自然、揭示生命奥秘、发展个性自由、超然物外、清静无为。它这些思想对现代人的心理调适、精神修养具有其他哲学家、思想家所没有的独特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哲学在当代创新中存在的知性化倾向,提出哲学精神是哲学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精致表达,是对科学精神的超越。哲学发展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科学精神,但简单地以科学精神代替哲学精神,却是当代哲学被知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哲学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等内容。哲学的创新恰在于哲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津津乐道地享受黑格尔的逻辑学,抑或历史哲学、精神现象学等,忽略了黑格尔哲学的真正主旨.在我们看来,被誉为传统形而上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哲学,根本主题应是对自由原则的"重新"论证.首先,黑格尔哲学的理想是建构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思辨自由原则;其次,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精神哲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原理>等中,详尽阐明了自由自我运动的意义;再者,黑格尔为超越以个人主体性为基础的现代性自由观,实现个人与伦理共同体的内在统一,构筑了以"伦理实体"为基础的自由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