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西兰财政信息公开制度的国际影响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兰的财政信息公开体系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规范财政信息公开规则体系的形成历时近十年,呈现出立体化的特点,包含了报告制度、预算透明以及监督审查等制度,并充分吸收了国际社会的有益准则和技术规范。新西兰财政信息公开制度表明,合理的权力配置模式是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财政透明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不断更新是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得以发展完善的动力,充分融入国际社会是完善其规则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2.
《外交评论》2016,(1):31-59
现实制度主义是基于折中主义和理性主义分析路径而诞生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是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体系阶段性变化的最新理论回应。该理论认为,"战争恐怖平衡"机制、"复合相互依赖"机制和"科技创新制胜"机制正在推动当前国际社会逐渐进入一个基于规则的新世界,它以伙伴关系网络和国际制度竞争为核心特征。现实制度主义致力于解释在这个新世界里国际制度竞争产生的原因和基础,以及由此带来的特定国际制度的兴起与衰朽。国际制度具有公私双重属性,既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吸引国家"结伴"参与国际制度建设,又能被主导国"私有化"为追求私利目标的重要工具,甚至帮助主导国建立制度霸权。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由于权力的转移,崛起国和守成国围绕国际制度的主导权展开激烈竞争,这种新的大国竞争形式既是主导国权力地位的竞争,也是主导国为伙伴国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竞争,还是制度设计本身的合法性竞争。主导国推动的国际制度竞争究竟是呈现相容性还是互斥性,成为塑造未来国际秩序走向的根本力量。现实制度主义为理解当今大国权力政治形态的变化提供了一把新的理论钥匙。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际规范结构的国际制度 ,源于国际社会各行为体之间的互动 ,大多采取具有约束力的协定或法律的形式 ,是具有权威性、关联性和自由主义色彩的多边制度。在无政府的国际社会中 ,国际制度对相关行为者的行动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加速制度内的信息流动 ,促成了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 ,并提出了通过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以实现全球事务治理的有效途径 ,大大降低行为体国际交往的成本 ,保持了国际关系的连续性 ,成为国际体系稳定发展的推动力。因而 ,在国际制度话语中 ,世界和平的构建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提出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制度机制,规范社会不同群体的行动和社会秩序,使人的主观意志服从于制度规则,从而使得社会系统总体上处于和谐的状态。建立健全政府科学施政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维护机制,建立现代信用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静 《外交评论》2014,(1):111-125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改革与创新全球治理制度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各治理领域的制度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建、创建与重建过程。尽管如此,现行的国际机制仍不能有效应对全球挑战,全球治理失灵。全球治理面临着种种制度困境,国际权力结构变化凸显全球治理机构代表性不足,主权民族国家体系造成全球治理机制责任错位,国际机制复杂性引发全球治理政策失灵,全球治理议程扩大显现全球治理体系的盲点,理念分歧与竞争使得全球治理规范缺失。在此形势下,各种关于全球治理体制的改革主张纷纷出现。改革全球治理体制,需要确立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推动国际规范的包容性发展,增加国际制度的积极互动,并重视全球治理的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6.
《外交评论》2017,(1):129-151
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产生于两个不同社会的不同法律体系,普通法理学关于法律一词的定义常不能用于国际法。国际法学者很少是法学理论家,而法理学家也很少熟悉国际法。对国际法学科而言,法理研究长期缺位。国际关系学是国际法学的基础,从国际关系的跨学科视角加以考察,国际法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法律属性的国际规则,是一种特殊的国际制度,是将部分国际制度法律化的结果。这种法律属性是近代欧洲在摆脱中世纪宗教权威进入世俗社会后,通过引入罗马法的基本法律理念和技术,模仿国内法的应用体系,借用法律规则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优势以实现国家在无政府社会中对秩序需求的产物。国际法作为国际制度的特殊部分,在一般意义上适用于国际制度研究的理论成果。国际法存在的实证法和自然法两大传统与国际制度理论中的理性主义、建构主义两大路径存在基本的对应关系,"法之理在法之外",国际制度研究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国际法的起源、形式、实施和变迁等法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争端解决体系制度型开放过程中,自贸区如何率先对接国际规则是当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研究重点。通过对2018年以来争端解决体系国际规则变化的新理念、新趋势加以归纳总结,以率先对接国际规则为视角,对近两年来争端解决国际规则领域的新理念、新趋势进行全面梳理,对当前学界尚未进行充分探讨分析的CPTPP、USMCA、EPA等区域性投资贸易协定,《选择法院协议公约》《新加坡调解公约》等民商事国际条约,以及新加坡、迪拜等成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结合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和改革实践,就如何在争端解决体系方面率先与国际规则对接提出务实建议,为下一步自贸区争端解决体系的升级完善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国际体系"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所构成的整体。由于国际行为体的现实互动行为具有不同的属性,所构成的体系具有不同的属性,因此从概念上讲国际体系具有多重属性而非一种属性。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分别阐述的权力、制度和观念所指涉的就是体系的不同内涵。在传统的国际体系观念中,权力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当代,由于体系中制度与规范的因素凸显,因此研究者已不能再以权力政治的简单逻辑来判断国家间的互动了。认识这一点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进行战略评估都有重要意义。联系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进行这个视角的思考尤为重要。面对具有多重属性的体系挑战,中国只有处理好自己的战略排序,对涉及规范、制度、权力的互动作恰当安排,才能顺利地实现自己的国家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国际规范内化的基本涵义,是指国际社会化的主体——国家接受国际社会教化,将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这些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难以改变。从现实来看,对同一国际规范;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国家的内化程度有深浅之别。对国际规范内化机制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派主张排除工具理性,以社会建构为机制;另一派主张把工具理性和社会建构结合起来。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有一个含蓄的假定:共有观念越多,就越可能进行合作。实际上,国际规范内化与国际合作没有必然关系,关键是看被内化的是什么国际规范;其次要看如何内化国际规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了规范社会化的研究视角,将北京奥运会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考察国际制度规范,特别是国际奥运会的规范如何影响北京的国际化进程。从政策、制度安排和行为三个维度,通过逐一考察在媒体运行、环境保护、商业文化、志愿服务和场馆建设五个领域,北京在奥运会前后接受并内化奥林匹克制度规范和规则的情况,也可以体察和分析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发展进程以及演变方式。研究表明,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北京的国际化进程,北京的国际化进程是以主动接受并积极内化国际规范的方式进行的。这一点同中国在更大范围内通过改革开放融入国际体系,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世界的自主方式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1814年以来,欧洲协调机制的内化经历了尝试期、深化期、侵蚀期和消亡期。欧洲协调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结构,它包含了许多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原则、规则和决策程序,这些国际规范的内化程度对于促进当时的欧洲和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一战"的爆发标志着欧洲协调的终结,但是欧洲协调机制对于维护欧洲百年和平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试析国际制度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制度是国际行为体之间为协调行动、实现共同利益而形成的系统安排。一方面,它对于促进国际合作,建构国际秩序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决定,国际制度的作用发挥又往往会受到限制。因此,国际制度的完善尚需人类进一步努力。但是,作为一种趋势,国际制度必将在国际关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当前,"治理"这个词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核心范畴;所谓"治理体系",是指国家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进行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它是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由政府主导、公民参与、社会协同的良性互动过程,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包括保障公民权利、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执政能力这三个最重要的治理系统,本文只阐述政府公共行为系统;所谓"制度现代化",就是一个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其制度文明的萌生、成长和成熟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严治党视域下廉政伦理的制度功能与建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政伦理的制度内涵体现了从严治党中廉政建设的显性规范与隐性信仰的二维价值,是以廉政伦理、价值及其道德秩序为重要内核,以廉政规则、规章、运作范式为基本保障,达到制约和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及其社会关系的结构模式。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廉政伦理的制度建构,要从软与硬的结合上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从内与外的互动上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从高与低的融通上构建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开与闭的整合上构建不想腐的常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欧盟安全模式的体系层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安全模式在冷战后日益突出,其特点在于通过有效的多边主义来维护安全。在冷战期间西欧国家地处两极对抗的前沿,两极格局的终结也对欧盟国家造成了重大冲击。因此,欧洲安全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体系结构和体系进程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结构因素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体现为国际制度的进程因素对于巩固和维护欧洲安全也有重大的反作用。国际制度无法独立于体系结构影响国家行为,在欧洲安全模式形成的过程中,体系结构是独立的自变量,国际制度则是干预变量。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保险公估人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 ,完善我国保险法律制度与建立现代保险体系已是刻不容缓之事 ,而构建我国保险公估人制度显然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认为构建我国保险公估人制度应包括 :规定保险公估人员执业资格 ;选择保险公估人组织形式 ;规范保险公估实践中竞争行为 ;健全对保险公估人监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国际海上犯罪国际刑法适用模式有两种 ,一般采用间接适用模式。国际海上犯罪中国刑法适用一般规则 ,首先是确定国际海上犯罪刑事管辖权和剖析国际海上犯罪行为特征 ,然后比照中国刑法有关条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特征 ,离解国际海上犯罪整体行为和整合国际海上犯罪具体行为 ,依照中国刑法确定其行为性质 ,如是就可以准确认定其中国刑法规范的罪名。  相似文献   

18.
国际警务制度现代性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理性化精神。它展现在国际警务制度的价值取向和权力设制、职责定位、行为制规、行为监督、效果评价等要素上,标志着国际社会一种现代型警务制度价值秩序的成形。但现代国际警务制度并非尽善尽美。我国在建构现代警务制度的过程中,应走适当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国际格局复杂多变,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使得人类共同体利益需求凸显,现行国际制度以及国际合作模式的合理性受到了新的考验。现行国际制度利益分配失衡,国际社会对构建新型国际制度以及合作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这一项中长期构想,旨在探索全球治理的新模式,并对当前国际制度存在的问题给出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来,取得了明显的制度实践成效,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下新型国际合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元利益相互冲突、相互协调的结果。这种处于冲突状态的多元利益之所以能够得以协调,就在于一种利益调节机制的存在。这种利益调节机制,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以规范的形式和非规范的形式共同组成的制度体系,而这种制度体系以“利益一权利”为模式,它与以经济交往模式为主体的人类社会行为模式的演进又是密不可分的。各种法律制度的构筑,无疑就是从不同角度对这种利益调节机制的确认。以“平衡论”为基础的现代行政法律制度,就是在充分把握代表公共利益的行政权与代表个人利益的公民权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