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论“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余劲松 《中国法学》2001,(6):114-125
贸易与投资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市场准入或出口竞争的贸易措施,对投资的数量、部门构成、地理分布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对投资流向造成扭曲。因此,从投资的角度看,对“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特别是对发达国家采取的保护主义的措施,应予调整或限制。我国也必须制定和完善有关立法,使有关的贸易措施既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也有利于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2.
刘欢  关钢 《中国法律》2004,(4):12-13
反补贴法律是贸易求济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之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反补贴措施是各成员规范对外贸易秩序、制止不正当竞争、保证国内产业安全的重要手段。2001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第一部独立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WTO成员国中很容易受到贸易保障措施的影响。所谓WTO保障措施,是一种贸易救助方法,指一国对某种产品进口量增加,可能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害的情况下,可以对该进口成员国以非歧视原则的基础上对该产品进行进口限制。我国也应该更多地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和WTO规则来解决问题。同样的,我国可以利用上诉合法保障制度来保护国内的产业。  相似文献   

4.
袁鎏 《法制与社会》2010,(22):122-124
保障措施是国际贸易活动中对本国产业进行救济和恢复的一项重要法律措施,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席卷整个世界的今天,贸易风险也伴随着外国投资、技术、管理经验等积极因素的流入而迅速增大,如何合理运用WTO的有关规定适当地运用保障措施来保障本国的经济安全,如何完善我国的保障措施法以在实质上取得与WTO保障措施规则的一致,这些都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保障措施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了保障措施的有关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以及我国现存的保障措施制度的不足和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的见解和保障措施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国贸易保护战略的推进,反垄断法作为政府进行经济调控的工具,与贸易保护政策间的互动关系日益紧密。对外贸易反垄断豁免正是各国为满足贸易需求而普遍适用的竞争政策,它对于促进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保护国内产业利益具有特别的功能和效果,但其适用也受到限制。根据发达国家的有关立法和实践,我国《反垄断法》下的外贸豁免制度尚需完善,惟有如此方能确保其必要的贸易保护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入世后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法律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莹  喻文清 《法学杂志》2004,25(3):54-56
入世以后,依照我国的入世承诺,原来的关税将大幅降低,补贴也逐步取消,贸易限制措施逐渐消除,我国市场将日益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国外优势产品将迅速大举进入我国市场,这势必给国内相关产业造成较大冲击,我国产业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为此,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入工后的产业安全问题,并积极采取法律措施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7.
韩秀丽 《河北法学》2005,23(1):103-107
针对我国新修订的外贸法第44条有关保障措施的条款中增加了"可以对产业提供支持"的规定,联系《WTO保障措施协议》及《美国外贸法》中产业调整援助的内容,指出在采取保障措施时进行产业调整是WTO成员方的义务,而产业调整援助是成员方的权利,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内产业,我国应该尽早完善产业调整援助立法。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贸易、投资、金融等多种经济要素问的关系从未如此的紧密过。"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实际上可看作是WTO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TRIMS)的反对命题。制定或采取何种贸易措施以达到东道国吸引外资,或对外资进行政策上规制,已为各国越来越重视。本文从贸易与投资的关系入手,对"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做了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晶 《法制与社会》2010,(22):106-108
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是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在动态博弈中的均衡:一方面,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是贸易自由化的产物和保障,其价值取向的归宿是贸易自由;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具有适度的自我保护性质,在客观上存有沦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工具的危险。正是在"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这一矛盾体中,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才逐步形成、发展。面对金融危机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威胁,正确把握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的二重性对于我国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化解国际贸易摩擦、推动公平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WTO贸易便利化谈判的深入,美国对外贸易区在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海关管理不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中国应大胆借鉴美国对外贸易区内实施的贸易便利化制度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保税港区进行改革,以推进我国贸易便利化的实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强调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作为其中的工作重点。《意见》要求,要加快重点产业采标步伐,推进重点产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将我国的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意识和能力。今后3年.优先安排十大产业重点领域急需的标准制修订项目、  相似文献   

12.
乔楠 《法人》2013,(10):80-81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企业进出口贸易频繁受挫,钢铁行业的贸易战接踵而至截至2013年9月份,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企业进出口贸易频繁受挫,欧盟陆续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唤醒了国内产业的法律意识,加深了国内企业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了解,在受到倾销或补贴的进口产品严重冲击及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企  相似文献   

13.
马超 《法制与社会》2011,(34):104-104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货物贸易,日益成为最强大、最广泛和最活跃的经济部门。但由于存在禾同国家之间利益的差异和冲突、存在着机遇和风险,这就决定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何在获得利益同时规避服务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风险。现在可行的途径就是建立一套保障措施机制。本文主要从国际服务贸易保障机制的概念,发展出发,讨论保障机制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我国相关方面还存在的不足,希望能够对完善国际服务贸易的保障机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关系,美国对华待遇也一直是美国政府和产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为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出口扩张措施和进口救济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对中美贸易发展方向的影响是有限的。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不是由政府的调控措施所决定的,而是由中美两国经济间存在的比较优势以及互补性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贸易额在未来将会继续增长,中美贸易关系仍将在美国贸易法和WTO的法律框架下持久而平稳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文俊 《中国律师》2005,(11):60-62
自1986年12月29日美国对我国发动第一起337调查案件以来,美国累计已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启动了44起337调查案件,涉案总金额数百亿美元。337调查已经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之后,美国推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实施非关税壁垒和阻击外国产品进口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感受到337调查对其产品向美出口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潜在威胁。事实上,337调查这一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远比反倾销调查严厉得多。如果将反倾销制裁的效果比作美国用来打压我国出口产品的“常规武器”的话,那么337制裁的威力就将是“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337条款项下的贸…  相似文献   

16.
用竞争政策抵制反倾销的策略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反倾销法律制度建立的初衷,是通过消除或抵消对外贸易中的歧视性的价格差异,限制和抵制形形色色的倾销行为,以实现贸易的公平化。应该说,在这个限度内,各个成员方制定反倾销法,实施反倾销措施是正当的、合理的;可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反倾销就会演变成为一种成员方贸易保护的工具,其危害程度可能超过关税壁垒,从而具有反竞争的性质。往往经济愈是不景气的国家(地区)愈是倾向于采取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截止2002年11月底,已有30多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504起反倾销调查。据WTO秘书处最新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协整方法和VAR模型对中国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上,经济增长与国内贸易、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都具有双向因果格兰杰关系,经济增长是对外贸易的格兰杰原因,但对外贸易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不仅能自我促进而且对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发展具有显著正效应,国内贸易缺乏自组织能力且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显著,对外贸易自身波动性强而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虽显著但不稳定,而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二者则呈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CEPE实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主要涉及到来自国外的产品通过港澳实施规避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措施的行为。但是由于我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自身的缺陷导致我们无法对规避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解决对外贸易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生祥 《中国法学》2007,(3):126-137
在国际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从事产品生产的国内产业和提供服务的国内产业,都可能受到国际贸易的损害。其中,从事产品生产的国内产业,可能因为同类进口产品的倾销、补贴或数量增加而受到损害,也可能因为其产品出口被其他国家或地区实施不正当、不合理进口限制而受到损害;提供服务的国内产业,可能因为外国服务提供者参与国内服务市场竞争而受到损害,也可能因为其服务输出遭遇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壁垒而受到损害。这些损害,都应当属于贸易救济的范围。要全方位救济国际贸易对国内产业的损害,我国不仅应当有针对进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进口救济制度,也应当有针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不正当、不合理进口限制的出口救济制度,同时还应当建立完备的国际服务贸易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0.
气候贸易措施是指一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制定鼓励性或者禁止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贸易的国内减排政策、规定,包括颁布和实施强制性排放标准、采用产品气候标准、生态标志与认证、征收边境调节税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