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短信息的广泛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出现了许多利用短信息进行违法犯罪的现象,对这些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对短信息进行法律规制的现状,并提出应当加强对短信息的法律规制,以促进短信息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短信息以其简便、迅捷和实惠的优点成为人与人之间最为主要的交流方式。然而,在其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短信息也被作为侵犯他人合法的人身、财产权利以及其他犯罪的工具。目前,我国法律对短信息领域的侵权问题却尚未有明确系统的规定,广大的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全面的保护。本文将对短信息领域存在的侵权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雅楠 《法制与社会》2013,(30):264-265
短信息如今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它简单、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短信息也经常被一些不法商家、犯罪分子等利用,成为侵犯他人合法的人身、财产等相关权利的工具,严重干扰了他人的生活。人们的隐私权、通信自由权、消费者权益、财产权等权利在不知不觉中被侵犯。目前,我国法律对短信息侵权领域尚未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使得广大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全面的保护。因此,在短信息领域应完善立法,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行业自律,净化短信息环境,维护广大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辛祥 《法庭内外》2009,(4):33-35
手机是现代人最普遍的通讯工具,手机短信是现代人常用的联系方式,经常发送手机短信的人,被称为"拇指族"。用短信息传递祝福的话语,会给人带来温馨,但是,如果用短信息泄愤、报复或侮辱他人,甚至于进行性骚扰,在给人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可能让自己走上法庭的被告席。短信息的天空也有法律雷区,发短信切不可逾越法律雷池。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手机短信息群发和电子邮件的网络方式发布的强迫广告日益增多。由于目前我国对强迫广告监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存在着内容违法虚假等诸多问题,强迫广告具有接受方式的强制性、骚扰性、被动性特点,其社会危害性也逐渐显现。本文建议将网络强迫广告纳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日常监管范围,提出了从加强网络广告经营者、运营商与广告内容的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等方面入手完善对强迫广告进行监管和制裁。  相似文献   

6.
吴弘  袁腊梅 《检察风云》2006,(13):28-29
通过法律的形式对短信息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规范,要埘利用手机短信息传播欺诈等有害信息的行为苛以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大其犯罪成本: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打击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政策法规     
《法人》2008,(4)
部门联合出台新规垃圾短信利益链将依法斩断让人头疼、厌烦的手机垃圾短信有望通过法律途径被制止。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起草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在报批,不久将会出台。该规定对短信息服务和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规范,明确禁止发送违法内容和违规发送垃圾短信行为。在规定即将出台的同时,工业和信  相似文献   

8.
试论移动电话短信息作为证据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移动电话短信息作为证据所具有的特点移动电话用户可以依赖网络服务商提供的便利,通过互相编辑、发送短信消息或传输图像进行交易等民事活动。移动电话短信息主要有以下突出特点。第一,无形性。移动电话短信息用户必须借助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和终端生产商提供的服务平台方可进行短信息的传输与接收,系统通过把无形的二进制编码转换为一系列的电脉冲,来实现短信息的传递。在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内部,短信信息被数字化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法规制定、信息披露对象、信息披露的内容、法律监督几个方面,对我国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简称SPV)在现实生活中所涉及问题很多。有经济的,也有法律的,从法律视角对特殊目的机构的研究又可从多方面进行。本文主要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中所涉及的特殊目的机构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发行权用尽规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明 《知识产权》2007,17(1):71-75
著作权法律制度中的发行权用尽规则在我国相关立法中尚无规定,本文从法律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外立法的分析借鉴,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著作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在南海地区的国家主权和利益受到了周边国家与地区的挑战.南海主权争端中的法律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岛屿领土主权归属问题;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问题;海洋剩余权利问题.面对南海主权争端问题,我们至少应当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法律上的努力和准备:从法理上论证我国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正当性,驳斥他国错误主张;以国际法中的有关制度作为武器,发挥其法律战功能;对国际法律制度中的立法空白和立法漏洞进行深入研究,作公平、有利的解释;结合和回应国际法律制度,完善相关国内法律制度;推进相关国际法律制度及理论的新发展;进行武力使用的法律准备.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几乎已成为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代名词。本文从民法角度,首先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人肉搜索对公民隐私权的具体侵犯。在此基础上,文中指出了我国隐私权立法滞后的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民法体系下给与隐私权专门保护、健全隐私侵权的法律救济、注重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专门监督机构在我国法治建设中是极其重要、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从我国法律历史发展历程中,还是从法律现状来看,它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分析目前我国检察院对公安侦察权监督的问题,并且从现代西方法学理论的角度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国有资产有关法律的研究目前以企业国有资产法为主线。本文试从理论上对国有资产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其中重点对国家出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剖析,以期对国有资产法律问题获得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法和法律的关系问题一直困扰着法学界,有的学者干脆避而不谈这个问题。但现实是,法和法律不分已经对我国法学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西方学者的论述得到的一些启示,阐释对它们的混淆给现实带来的困难,进而从起源上.概念上、本质上对两者进行区分,从而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法与法律.  相似文献   

17.
杜小卫 《河北法学》2008,26(6):30-34
随着互联网络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域名抢注问题也愈演愈烈。如何从法律上认定域名抢注这一新生事物,依法协调与保护域名抢注纠纷中当事人的利益,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国关于域名抢注法律规制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指出解决我国当前域名抢注法律规制中存在问题的途径是统一域名抢注立法,确立域名抢注法律规制的基本规则;同时修改《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国规范域名抢注提供多种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8.
顾世峰 《法制与社会》2010,(36):135-136
本文从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着手,探讨了检察机关在我国的性质和地位,对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权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进而剖析目前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理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几点建议,以期能对检察机关切实承担法律监督使命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9.
谢玉荣 《法制与社会》2012,(29):103-104
由于信托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实际的股权信托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股权信托理论的发展以及配套法律的制定滞后于实务的操作。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对我国的股权信托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法律问题的成因,从而在立法上对其进行相应的完善,以引导我国股权信托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实践上对我国特大城市政务公开制度进行了探讨,对近年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推行政务公开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析,在思想、技术、法律及制度等等方面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