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一  宗和 《新湘评论》2013,(22):34-36
反对形式主义,那碗形成主义的红烧肉,并没有给毛泽东带来兴奋的喜悦。毛泽东一生最愿意和农民打交道,对形式主义做派深恶痛绝。但每次出巡,有关部门为了安全,都会通知沿途各单位严格检查、精心布置、重兵保卫、便衣警戒。1958年的一天,毛泽东乘坐的火车驶入山东境内,望着窗外的田野和村庄,他突然通知停车,说道:“我要到老乡家吃一碗红烧肉。”  相似文献   

2.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党内脱离群众现象的集中表现。清除"四风",才能清风拂面。如何反"四风"?不妨对照老一辈革命家的作为,照照镜子,正正衣冠。反对形式主义——那碗形式主义的红烧肉,并没有给毛泽东带来兴奋和喜悦毛泽东一生最愿意和农民打交道,对形式主义做派深恶痛绝。但每次出巡,有关部门为了安全,都会通知沿途各单位严格检查、精心布置、重兵保卫、便衣警戒。1958年的一天,毛泽东乘坐的火车驶入山东境内,望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老一辈革命家们,是如何看待吃的问题的呢?从他们的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从平凡中见伟大,从普通中见非凡……毛泽东饮食的“奢侈品”:红烧肉 毛主席多数时间是一个人吃饭,或在书房或在卧至,由卫士用食盒提来。通常是两菜一汤,一碗二米饭(大米小米蒸在一起),两个小碟,一碟辣椒,一碟豆腐。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期间,号称“山东双雄”的王建安、许世友是毛泽东的两大虎将,却有着“历史恩怨”,毛泽东巧妙地导演一场“将相和”,让他们联手在齐鲁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同仇敌忾的英雄壮歌。  相似文献   

5.
正在川滇黔3省交界处,有一个名叫"鸡鸣三省"石厢子的小山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经路过这里。当年红军到达这里后,毛泽东曾在一户肖姓人家住过。现如今,在毛泽东住过的一间屋子里,一根被柴烟熏得乌黑的房柱的裂缝中,镶嵌着3枚铜元。这3枚铜元,静静地向参观者诉说着80多年前一段红军与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一碗红烧肉与房东欢度新年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率领下,开始了著名的"四渡赤水"的征程。1月29日,红军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2月3日正逢甲戌年大年三十,这天傍晚,中央军委纵队一行抵达小山村石厢子。  相似文献   

6.
衣帽穿戴皆有所秉──从遗物看毛泽东的穿着个性(毛泽东遗物追踪之三)吴波文中南海静谷毛泽东有许多众人皆知的生活习惯,爱爬山、游泳,爱雪、爱梅花,爱吃辣椒、红烧肉,等等。鲜为人知的是,在穿着方面,毛泽东也有他鲜明独特的个性。这从他的遗物中清晰可见。讲究宽...  相似文献   

7.
周军 《党史纵览》2013,(3):43-46
遵义因“遵义会议”而名震中外.成为中国的革命历史名城。对于每一个到了贵州的人来说.不来遵义,将会终生遗憾。遵义这个地方,和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连。毛泽东出生在湖南,崛起却在遵义.湖南的湘江孕育了他.遵义的湘江河则托起了他.  相似文献   

8.
解决“四人帮”问题的酝酿:叶、汪四次密谈 抓捕“四人帮”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高层权力更替,政治风险极大。采取强力措施解决“四人帮”究竟是如何酝酿的呢?现有回忆和口述史料表明,最早酝酿的是叶剑英。毛泽东生前,叶剑英就曾同王震、聂荣臻等人谈过解决“四人帮”的话题;毛泽东逝世后,  相似文献   

9.
出生在台湾的林丽韫,曾7次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6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上世纪50年代,她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日文翻译,见证了中日建交谈判。上世纪80年代,她更亲历了海峡两岸往来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0.
张用注  董福庆 《湘潮》2011,(6):51-51
1950年2月。时任二十二兵团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陶峙岳赴北京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在中南海与陶峙岳亲切握手交谈.对新疆问题指出了要改造好起义部队,加强民族团结.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等问题。毛泽东热情地留陶峙岳共递晚餐,还特地做了几道湖南家乡菜。  相似文献   

11.
伍正华 《新湘评论》2012,(15):64-64
真理的轮廓,总在驱散谬误的迷雾后显现。 1929年9月,红四军召开第八次代表大会。前委会以集体名义写信敦请毛泽东速回主持工作,并称若不服从,将进行党内处分。 然而,就在三个月前的七大上,毛泽东不仅在前委书记选举中落选,而且还挨了个严重警告处分。  相似文献   

12.
伍正华 《学习导报》2012,(15):64-64
真理的轮廓,总在驱散谬误的迷雾后显现。 1929年9月,红四军召开第八次代表大会。前委会以集体名义写信敦请毛泽东速回主持工作,并称若不服从,将进行党内处分。 然而,就在三个月前的七大上,毛泽东不仅在前委书记选举中落选,而且还挨了个严重警告处分。  相似文献   

13.
叶子 《学习导报》2012,(15):53-56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36年12月,毛泽东挥笔写下这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后,立即用电报发给已随红军到达陇东前线的丁玲。在毛泽东诗词中,题赠作家而且以电报方式发给,只有丁玲一人,足见毛泽东与丁玲的交往至深至真。  相似文献   

14.
余剑平 《学习月刊》2010,(22):50-50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我们干部队伍中。老实人不占少数,在工作中挑大梁,在事业中唱主角。如何树立用老实人的正确导向,选拔任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老实人,真正做到不让老实干部吃亏。  相似文献   

15.
熊建华 《党课》2012,(14):69-70
争当学习型干部,使领导干部成为引领时代的思想者,这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个重要目的。毛泽东曾说过:“领导干部归结起来只有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就是“出思路”.“出思路”就是“出思想”,“出思想”就要首先做到脑中有思想,  相似文献   

16.
《军队党的生活》2012,(3):12-19
毛泽东指出.“没有一批能干而专职的妇女干部.要开展妇女运动是不可能的“要”培养大批有理论武装的妇女干部,而且要培养大批做实际工作的妇女运动的干部”。在中外历史上,军队历来是男人们纵横驰骋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李世明 《奋斗》2013,(11):56-57
延安时期,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尽一切可能广泛接触农民群众,并且和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38年11月20日,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轰炸延安城,党中央机关连夜由城内凤凰山麓搬到了城北五华里处的杨家岭。毛泽东住在村里一位大娘临时空出的一孔窑洞里,保卫部门要这户农民迁走,被毛泽东阻止了。毛泽东与大娘朝夕相处,像是一家人。大娘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给毛泽东端一碗去,毛泽东有了什么稀罕品,如外地同志送给他的饼干、糖果等,也要给大娘送一些。  相似文献   

18.
从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刘少奇就成为这场政治运动中首当其冲的斗争对象,基本上失去了所有发言权。特别是进入8月,毛泽东在北京接见红卫兵以后。刘少奇面对党内外不断掀起的口诛笔伐批判浪潮,头戴“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制定者”“帽子”的他几乎到了百口难辩的艰难地步。尽管处境日甚一日的艰难,但刘少奇面对险恶困境却始终没有气馁。1967年4月和7月,刘少奇曾有过两次公开的书面“答辩”。这应该是刘少奇两次绝无仅有的最后申辩,也是他生命进入倒计时之前对如潮诬陷所作的最后抗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斯诺侃“狼桃”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保安山城接见美国作家斯诺。晚上,招待斯诺一盘鲜红的“狼桃”炒辣椒。斯诺惊奇地说:“啊!保安还有西红柿?”西红柿即是“狼桃”。毛泽东用筷子夹起西红柿,放到斯诺碗里,并即兴说起西红柿的由来:“西红柿从欧...  相似文献   

20.
周美好  刘清华 《湘潮》2013,(11):12-1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不仅创造了丰功伟绩,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是他的几次“唯一”经历,不仅为世人所传颂,更为后人所景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