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两个核心,归结起来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同等富裕,也不能理解为同步富裕,而只能理解为在生产力一定发展水平上的基本权利平等、发展机会与报酬平等、财富承担社会责任的比例平等。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也可以部分地实现共同富裕,但是资本主义共同富裕在第一层次上有被动性,在第二层次上有虚伪性,在第三层次上有不彻底性。真正的共同富裕只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这就是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一、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说起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也不一定是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这一观点,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富裕”体现着人的本能需求,“共同”体现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富裕”是让人过上好日子,“共同富裕”是让人们都过上好日子。这一本质特征反映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3.
辛岩 《传承》2012,(21):14-15
一、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是不是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从根本上说,这是要不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要不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之处就是共同富裕。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毫无疑问,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得到解决,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所必需具备的  相似文献   

4.
一、共同富裕的本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为我们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涵义,提供了一条科学思路,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根据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无论从要领或逻辑上理解,都应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科学的涵义。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拥有程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总体反映;“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  相似文献   

5.
省政协常委省监察厅原副厅长陈辉庚我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是,其一,它是在“社会主义”框架下提出的,所涉及的六方面內容都应在社会主义框架下按照《宪法》的规定和要求来操作,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做法。社会主义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共同富裕”,不能像西方  相似文献   

6.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大追求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社科室王诚安、白琳,元德保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一性》来稿中谈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决定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因此,领导和帮助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大追求。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既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讲共同富裕,否则可能会导致共同贫穷;也不能离开共同富裕讲发展生产力,否则可能会导致两极分化。善于把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是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关键所在。邓小平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并…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需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普惠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既要杜绝平均主义,又要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是“全面性”与“重点性”的统一,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它的内容既有相对确定的历史含义,又要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共同富裕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又要坚持和平发展,不能以剥削压迫其他国家人民为代价。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正义的实践形态。以纳斯鲍姆的能力进路正义理论为参照,对共同富裕的正义意蕴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从能力进路视角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正义内涵。能力进路正义理论强调对公民核心能力自由发挥的保护,并且指出实现每个人有尊严的生活是社会正义的最低限度,这些内容为理解共同富裕的正义内涵和正义限度提供了启发性指导,“能力平等”“有尊严的美好生活”“共享发展”等彰显了共同富裕的正义内涵和价值意蕴。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途径,在共同富裕的推进中彰显社会主义正义的优越性;以可行能力为基础,在推进生产正义中实现共同富裕;关注“能力差异”,在推进分配正义中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最近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思想的突破,是对那种把计划和市场对立起来的观点的否定。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上的新发展,为人们解放思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在转轨建制的今天,当代中国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有的人认为,我国是在不断地扩大资本主义,缩小社会主义;有的人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_匕义就是社会主义下的资本主义;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还认为,我不管你姓“社”姓“资”,只要有钱就行,走哪儿算哪儿。中国发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是坚持公有制还是搞私有制?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也是一个大最大非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深刻的认识。一、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把实现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原则之一,并且预言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长过程中,共同富裕问题迟早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在共同富裕问题已经成为中心课题之一的今天,江泽民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共同富裕”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国有企业和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目标;非均衡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我党对“三大规律”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复旦大学教授周振鹤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与精神文化水平,达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从共同贫穷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不平坦,而且也不能一步到达。就像火车爬坡一样,太陡了上不去,就只能走“之”字形的道路,这就是让一部分人和...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共同富裕观: 如何认识目前的收入差距?如何认识中等收入者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树立正确的共同富裕观?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共同富裕不是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和同步富裕,它的实现要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财富的很大丰富为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实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克服平均主义,调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作为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如何处理好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是当前必须正确解决的一个紧迫的课题。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的关系一方面,应该承认两者具有相互对立的一面。这就是,忽视个人致富而形而上学地片面追求共同富裕,搞绝对化,结果往往只能是口号式的“共富”,而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共同富裕往往成为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  相似文献   

15.
关心、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当前,全省正在合力推进“和谐湖南”、“小康湖南”建设。残疾人对实现“小康”与社会和谐感知最深切、盼望最热切,没有残疾人的富裕,不是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理想追求,其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主要体现为: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渐进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支撑共同富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共同富裕,着力改善民生兜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一、“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 早在1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就从“公平”、“正义”、“平等”、“善”、“理性”等抽象的概念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认为社会主义是公正、善的化身.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指明了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只有在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追求的崇高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说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8.
要论摘登     
要论摘登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的扶贫工作不是权宜之计,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我们党领导人民搞革命、搞社会主义,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富裕起...  相似文献   

19.
一、共同富裕的本质涵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如何领导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什么是共同富裕?以往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解释,而忽视概念本身包含的对社会生产力的说明。邓小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为我们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质涵义提供了一条科学思路。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以下出自3卷的引文出处,只注明页码)根据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无论从概念或逻辑上理解,都应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涵义。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这段话的核心内容是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指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对此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加以理解:   第一,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理解。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