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从土地上被剥离出来,他们既不同于普通农民,也不同于城市居民,没有保障,没有依靠,徘徊在城市的边缘,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之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中,养老保障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行政与法》2010,(4):49-52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土地大量被征收作为建设用地,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比较突出,失地农民群体上访或聚众闹事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探讨和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民权益的保护、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余秀青  贺涛 《法制与社会》2010,(28):228-232
我国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进农村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特殊群体。由此形成的矛盾和问题已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然而,失地农民由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为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意识和行为转化为城市意识和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化期,期间他们面临着各种社会风险。本文通过客观提出失地农民问题,进而从理论分析入手,揭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的制度缺陷,并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思路和一些具体对策,期望为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是一个新生的社会现象,也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一种社会问题。失地农民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又无法融入城镇居民行列。很多失地农民游离于"农民"和"市民"、"城市"和"乡村"之间,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分"的"三无游民"。本文从法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失去土地对农民产生的冲击,农民对身份变化产生的反应,对向市民转变的态度,对失地农民市民化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集体土地被征收,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便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其中,土地换保障模式被广泛的采纳,但是与此制度相匹配的法律却远远落后。"五个重庆"建设使重庆成为失地农民规模最大的省市之一,其中凸显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法律问题影响了城市化进程。鉴于此,我从重庆本地实际情况,谈谈我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检察风云》2010,(4):4-7
城市化进程中,一部分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为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2003年,上海市出台针对失地农民的《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为被征地人员办理户籍农转非和落实社会保障,这一政策解决了这部分农民养老的心病。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一部分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为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2003年,上海市出台针对失地农民的《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为被征地人员办理户籍农转非和落实社会保障,这一政策解决了这部分农民养老的心病.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成千上万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成了失地农民。我国目前对失地农民的相关权益保障尤其是社会保障权利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致使农民失去土地后面临严重的生存风险。为了确保失地农民的权益,应建立真正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土地征用呈增长趋势,由此造成大量的农民失地。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不仅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也失去了与生存权息息相关的各种权益。本文从失地农民生存权的概念入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障失地农民生存权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农民利益保障,顺利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征地补偿费不能保证其生活水平长期稳定,失地农民能否实现再就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以失地农民为中心、全方位且长期有效的就业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失地农民提供的制度化保障"已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如何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以土地换取保障,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这将涉及到严格界定征地权的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等问题,今后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部分群体。目前,在征地制度中保护失地农民的权利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已取得较好地进展。然而,我国现今的征地制度仍然是用地扩张,低补偿标准,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平等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的权利和收益。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妥善处置失地农民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锦城 《当代法学》2012,(2):129-135
浙江嘉兴率先在全国实施的"两分两换"制度是为应对中国加速城市化进程背景下,为兼顾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更好地实现而选择的一种社会实践,农用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变为失地农民,进而转变为市民,但是由于以往的身份背景和经历使得失地农民就业时权利极易被侵犯,引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失地农民,这是一个极易被忽视也是最值得关注的特殊群体,文章以"两分两换"为背景,厘清失地农民就业权的问题,以期失地农民就业权能够更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民养老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仅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方面开展研究,通过解读国家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在对安徽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我国还未能建立起对失地农民完善的保障措施,征地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使得被征地农民和地方政府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带来不少社会隐患。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对当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进而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6.
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数字今后将进一步增加。由于现存法律制度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导致失地农民生活陷入贫困,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必须从完善土地征用的法律制度入手,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7.
周峰 《法制与社会》2011,(2):224-225
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农业用地而来的是一群群失地农民。他们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生存和发展,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失地农民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正以他们特有的策略适应整个城市化的进程。本文就是以此视角整理出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以探寻城市化与失地农民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侯斌 《法制与社会》2014,(14):213-2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而来的,就是农村土地被征用为城市用地的数量越来越大,这也直接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的增加。祖祖辈辈靠土地生存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在某种程度上也失去了家庭中重要的经济来源。由于我国目前法律以及相关政策的不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基本保障。但由于现行土地征收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滥用土地征收权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失地农民生活无着落并已影响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我所在的徽城镇城中村的土地90%以上被政府征用,造成了农民就业难、养老难的双重危机。此前当地的失地农民仅享受政府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