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尤其自印支三国采取反华排华政策以来,大批华人纷纷逃离印度支那,移居美国、中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迄今为止,印支华人定居第三国已十年有余,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如何,颇受世人注目。本文试图透过法国潮籍华人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探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原因,并且就我国安置难民的问题提出个人之拙见。 60年代前,旅居法国的华人尚不足1万,主要来自中国浙江、广东和东南亚国家。1975年印支移民涌入法国后,华人总数已骤增至12万多,其中潮籍华人约有7万之众,多来目柬  相似文献   

2.
在华印支难民既是国际印支难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自身特殊性。他们主要是中国与越南关系恶化之后越南反华排华的结果,中国政府一开始是以难侨来对待他们,1979年之后才主要从难民的角度进行处理。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印支难民问题上积极合作,包括与联合国难民署的友好合作,以及与日本、澳大利亚和老挝等国家在印支难民外流、自愿遣返等问题上的双边合作。这些历史经验为近年来关于中国难民立法与政策的相关争论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泰国,是接受印支难民最早、暂居人数最多的国家,又是印支难民去第三国定居的最大的中转站。10多年来,泰国政府和人民从人道主义出发,克服了种种困难,为安置百万以上的印支难民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就印支难民在泰国的概况、泰国政府对印支难民的政策、印支难民问题对泰国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全欧约有80万华人,其中居留法国的约占1/3,法国华人人口的增加并跃居欧洲首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早期的法国华人,主要来自浙江温州、青田一带,他们大部份是第一次大战时期来法服役的华工后裔,少数是来自过去法国殖民地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商人及留学生,但总人数一直在一万左右。1975年越南、柬埔寨、老挝政权先后更迭,印支三国出现了大规模难民潮。稍后,法国政府打开了大门,大量收容来自印支三国以华裔为主的难民,接着他们的亲属也先后通过种种渠道涌入法国。也有不少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的华人和港、澳、台工商界人士趁机进入…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地区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有悠久的历史.进入90年代后,新加坡和文莱因劳动力短缺成为外籍劳工的输入国,菲律宾、印尼、缅甸和印支国家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是劳工的输出国.马来西亚和泰国既输出也输入劳工,但以输入劳工为主.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规模与特点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劳动力供求等方面的差距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重要原因.同时,它们的共同边界很长也使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成为可能.越南与老挝和柬埔寨,以及泰国与缅甸的边界线,超过美国与墨西哥的边界线.美国为减少跨越边界的非法移民,每年耗资几千万美元,动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但是收效甚微.在东南亚,热带雨林更无法成为移民的屏障.新加坡和文莱的外籍劳工主要来自东盟其他国家.新加坡从60年代末开始就面临劳动力短缺,而允许外籍劳工前去工作,以缓解劳工不足和本国劳工工资上涨的压力.据新加坡劳工部的统计,1994年外来劳工有30万人(1992年为20万),占就业总劳动力的将近20%.1996年外国工人达45万,占人口的12.5%.他们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泰国,还有一些来自菲律宾和其他国家.马来西亚尽管有不少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到新加坡工作,但是他同时又从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吸引大量劳工.自80年代后期以来马来西亚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的低水平.1  相似文献   

6.
越战后美国对印支难民的安置与其地区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印支3国(越南、柬埔寨、老挝)1975年后出现的难民潮中,有大批人移居美国。美国出于现实利益需要和人道主义原则而接纳了他们。最初的难民在经过收容中心后,被安置到全国不同的居留地。他们跟着又与后来的难民分别通过家庭团聚、政府的"疏散政策"以及重择高福利居留地等方式,先后进行"二度移民",从而形成了印支难民在美国地区分布的基本格局。这一分布是高度不平衡的,高集中性的。  相似文献   

7.
(一) 老挝难民据联合国难民高级专员公署的统计,一九八一年到达“第一接待”国家的印支难民有99,169名,其中有四分之三的人是乘船逃出来的。官方公布,从一九七五年以来,有八十五万越南人、老挝人和柬埔寨人逃离他们的祖国,这还未包括在海上失财丧命的人和在柬泰边境死去的人在内。  相似文献   

8.
1979年日内瓦国际印支难民会议上,英国代表香港承诺作为印支难民的"第一收容港",给予出逃的印支难民以临时的庇护,等待西方国家的再安置。港英政府不折不扣地将这一政策执行了近20年。直到特区政府成立后,才于1998年1月正式取消这一政策。造成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滞留香港多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社会层面的因素,也有英国及港英政府方面的原因。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带给香港的最大启示是怎样在人道主义与内部利益冲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摆脱殖民统治,以及结成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以后的发展。一个是印支国家80年代末,地区性冲突逐渐缓和,希望振兴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两部分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虽然大不相同,但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与资金等问题上,却有着共同的愿望和要求。纵观东南亚国家40年的经济史,东盟国家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效果已经举世瞩目,印支国家中越南引  相似文献   

10.
越南的自由移民: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越南,自60年代以来,国家就有以移民方式开发新经济区的政策。30年来,共有约600万人移民到全国各地。从80年代起,除了有组织的移民外,还有超过100万人从农村自发移民到西原和东南部,进入90年代以来,越南又出现了一个由农村向城市移民的浪潮,这些自发地由农村向全国各地迁移的人被越南政府称为“自由移民”。一、自由移民的基本情况根据越南政府的调查统计,截止至1996年12月,迁往越南各农村地区的自由移民共有21.1万户,103万人。其中,移居北部山区的有7370户,到东南各省的有97000户,到九…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纵横》2013,(9):79-79
1~5日.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和马来西亚外交部长阿尼法·阿曼分别会见王毅。2日,王毅在曼谷出席中国一东盟高层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同日,泰国总理英拉在曼谷会见王毅。3日,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利在万象会见来访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4日,王毅访问越南,与越南外交部长范平明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会谈。5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政府总理阮晋勇在河内分别会见王毅。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纵横》2000,(5):24-24
截至1999年12月31日止,向马来西亚两家网际网络服务公司,即马来西亚微电子系统研究公司和马电讯开设户口的单位近90万家,前一年只有约41万家.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暴增了115%.据马来西亚能源、通讯及多媒体副部长陈财和估计,如果每个网际网络户口平均有4人使用,意味着马来西亚上网一族的人口达到360万人,这也反映了马来西亚人民正努力迈向资讯工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1978年,越南当局掀起了反华浪潮,一百多万越南难民被驱赶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到中国的二十七万难民,被安置到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地。在广西北海市,则安置了一万三千多名越南难民,居住在离北海市十六华里的新港镇。如今,它已成了世界上有名的难民安置点,很多国际友人常涉足于此。 (一) 安置在北海市新港镇的难民,绝大多数是从越南吉婆岛、姑苏群岛、青仑山岛(即姑苏群岛中较大的岛)上回来的渔民,他们世代在这些岛屿上居住谋生。尤其是姑苏群岛的渔民,几百年以前,他们的祖先就已在越南定居。难民们世代在吉婆、姑苏等地居住,他们的先人或是他们自己,出国的原因是什么?现  相似文献   

14.
这儿提供的材料,是在挪威的越南难民所经历的.然而,我相信,其中有些也是在挪威的其他国家的难民和在挪威以外的其它国家定居的越南难民的问题.一、初到挪威.在难民营中,难民们几乎没有可能考虑个人的事情.目前在挪威的越南难民大部分都先受到接待中心的接待.在这儿,他们将度过几个月到一年为期不等的一段时间.1982年,这种通过接待中心的  相似文献   

15.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赵和曼教授所著的《广西籍华侨华人研究》一书,于1996年8月由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是八桂桥史研究的又一新硕果,是对前人相关研究的继承、总结与发扬,也为我国的侨史、侨情研究增添了新篇章。广西是我国仅次于广东、福建的主要侨乡。广西籍华侨华人有300万人,散布于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根据80年代末统计的数据,越南北方有110万人,南方20万,马来西亚60万,泰国10多万,这些都是桂籍华侨华人人数颇众的国家。70、80年代随着印支难民潮的出现,欧美地区挂籍华侨华人入数激增,迄今竟至3…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向马来西亚的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向马来西亚的人口迁移是中马关系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相比其他国家的国际人口迁移,中国人向马来西亚的人口迁移数量不是很大。中国人向马来西亚的人口迁移类型有团聚类移民、留学、劳务输出及投资移民等,其中劳务输出(绝大多数是非法劳务输出)远远超过其他类国际人口迁移。本文的研究对促进中马经贸往来和加强两国友好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国家经济大多数外向度比较大 ,如泰国出口对GDP的拉动力约达50% ,他们的发展容易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2000年美日经济增长态势较好 ,使亚太地区的对外贸易尤其是电子产品贸易量大幅增加 ,东盟一些重要国家如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外贸额增长达到两位数以上 ,分别为35%、24 %、21.3%、19.5 %、11.5 %、11.4%。因而 ,经历了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洗礼之后 ,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逐步走出噩梦 ,恢复增长。同年上述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4.2%、6.7 %、4.3%、7.0%、…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十国华文教育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于1997年12月2日至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新加坡、印尼、泰国、文莱、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特区等派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人数约150名。这次研讨会共收到教育论文三十多篇。从提交的论文内容及现场讨论,再加上各有关资料,可以看出东南亚10个国家的华文教育与华文教学的发展概况。越南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东汉时在交址就开办了教导汉语的学校。过去,越南人使用汉语主要是写文言文,不是讲汉语。一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由古汉语向现代汉语转移。越南统一后,形成学习…  相似文献   

19.
1975年4月30日 ,北越军队进入西贡。由此拉开了史无前例的大逃亡(从空中、陆地和海上) ,逃亡者流落全世界 ,从澳洲至西欧及北美。20年间(1975~1995)仅流入北美的越南难民就达100多万 ,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如果加上第一代生育的第2代 ,目前已超过150万 ,其中140万在美国 ,15万在加拿大。一、越南移民加拿大的三次浪潮1、第一次浪潮(1975~1976)越南战争结束前夕 ,美军就把那些接近西贡政权的人们迅速“撤离” ,其中主要撤往加利福尼亚的军事基地。根据美国和联合国的统计资料(与河内发布的统计…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是个多族群国家。马来人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华人在经济上具备一定的实力,印度人则是马来西亚不可忽视的第三大族群。华人和印度人作为马来西亚的外来族群,移民背景相似,在文化认同和政治参与上既存在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