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新辉 《传承》2010,(9):34-36
湖南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资源短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低下、农业产业规模小且结构链不长、农业科技转化率低等问题,任何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和协调发展都会成为制约湖南新农村建设的瓶颈。诸多"三农"问题中最急待解决和最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是农民科技素质教育问题。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劳动素质是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进行跨越式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湖南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资源短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低下、农业产业规模小且结构链不长、农业科技转化率低等问题,任何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和协调发展都会成为制约湖南新农村建设的瓶颈.诸多"三农"问题中最急待解决和最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是农民科技素质教育问题.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劳动素质是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进行跨越式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陈岩 《传承》2013,(4):64-65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塑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就成为我国摆脱农业落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要任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更是一个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4.
乡风文明是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近年来,兖州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素质、和谐、创建“三大工程”为抓手,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乡风文明”这一主题,突出抓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扎实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文明乡风建设。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民素质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其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只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素质,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才能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文明公民学校为阵地,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直接受益者,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营造文明乡风,关键在教育。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沾益县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健康素质作为落实乡风文明的主要内容来抓,依托支部党校、农民技校和党员活动中心,通过开办“三位一体”的文明公民学校这一主阵地,抓好群众的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其核心是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败,没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现阶段我国农民的精神食粮还远未满足,发展农村精神文化消费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除少数属资源型贫困外,绝大多数属于素质型贫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新型农民的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难以建设且不可持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牛鼻子”,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民的素质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通过加强基础教育,落实农业技术推广,建立与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等多渠道、全方位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有文化和懂技术的高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农民的素质如何,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呢?  相似文献   

11.
朱文富 《人民论坛》2010,(11):194-195
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目标实现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高农民素质尤为重要,其中身体素质最为基本。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探讨了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构新农村体育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全国开始了一场空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庞大的农民群体占主导地位,农民素质的高底,直接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一代农民作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目标实现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高农民素质尤为重要,其中身体素质最为基本。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探讨了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构新农村体育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维 《党建研究》2007,(6):2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各级党组织既要加强农民文化科技和致富技能教育,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又要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6.
徐东明 《前沿》2012,(20):113-1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中,新型农民在文化、科技和经济层面描述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无论是从文化、科技还是经济层面,新型农民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培育.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培育新型农民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和符合逻辑的,而且在现实上是有需要的.通过加强宣传,营造培育新型农民的良好氛围;普及农村基础教育,培育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注重农村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培育新型农民的技术素质的培养;加强经营方面的知识和素质的培训,培育新型农民的经营头脑等途径,培育新型农民,从而使新农村的建设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张红霞  迟风辉 《前沿》2010,(21):102-104
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我国具有特殊意义。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而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农业资源不足,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因此,我国要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以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为构建和谐社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核心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合作经济组织是现阶段农村工作制度变革和组织创新的重要体现,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民有效的进入市场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已经显现出积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是如何使农民增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心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对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科技与人才的保障和支撑。山川秀美的广西具有优越的区域优势、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巨大。为了加快农业发展,广西农业部门致力于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开展“千万农民实用技术大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大大提高了农民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