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21年6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举办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与高质量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我们选取了部分发言专家的文稿,组成本期笔谈,以飨读者。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变,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的内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我们正在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也是安全发展的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内含着安全考量,确保更稳健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中俄关系正面临全新调整,并将不断走向深化。明确中俄关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是保障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维护中国安全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未来很长的历史时段里,中俄关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在于:进一步巩固中俄两国的安全信任,拓展中俄两国的安全合作;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与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坚持走有本国特色发展道路;进一步倡导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最大限度地利用中俄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制订共同战略、争取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优势是具有集成性、高效性、吸纳性和自主性特性的结构性优势。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优势认同,对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优势意义重大,必须增强国家治理优势主体内容的认同,消除国家治理优势理解上的认同偏颇。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优势的认同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优势认同奠定实践基础,深化在具体体制机制、运行环节和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创新,强化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优势认同的入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我们要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都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为基础,实现两者融合发展,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双月刊)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社科类综合学术刊物。本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理论研究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实践,以科学的态度不断追踪相关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突出政治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领导(学)研究、政治研究、经济研究、国家与全球治理、社会与人口等栏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善治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模式是国家基本治理制度的整体浓缩与外在表征。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同于西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它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国家治理文明,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锤炼,具有"利益超越型执政党""追求民意最大公约数的人民民主""基于信任的有为政府"和"一元为主、多元合作的治理架...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汪洋主席在本届政协履职伊始指出,在新时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荣誉更是责任,全体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做好"委员作业"。两年多来,新形势新任务让我们不断深化对履行新时代委员职责的认识,增强以新思想为遵循书写新时代"委员作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而运用社会主义制度治理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简言之就是依法治国。实现这个目标,既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也要通过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光辉的英雄史诗,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保证政策连续稳定,积极承担国际义务,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报告在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确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同时,规划了未来几十年中国发展蓝图和与之相应的外交战略。中美关系在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从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出发,希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然而,从美国的"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来看,对华战略中的负面因素增强,中美关系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不过,综合世界格局变化和美国战略调整等方面因素,中美关系仍然存在一些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誉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这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体现这一特征。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中分工与共同体关系的重要原理,把当今国际分工及其带来的相互依存关系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于当今世界生产与交往的现实,回应了当下人类面临的影响其共同利益的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增进人类共同利益的创新理念,具有当代马克思主义特征。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含的理念与方案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实践,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从2012年开始,益阳市前瞻性地提出和推进村级治理机制改革,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四位一体"(村党组织、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管理模式。目前,全市已有78.8%的村建立了该机制,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性、协同性和包容性。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命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客观构成;突出强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本质;明确指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相似文献   

16.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政治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向好的基本态势,但同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影响政治安全的不利因素日趋复杂。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有针对性的防范打击,坚决消除一切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隐患,确保党的执政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全。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越是在这种时刻,我们就越应当回首过往,不忘初心与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在随后的五年中,中国不断开创国际关系的新境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创新。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提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主张。所谓"新型国际关系"是相对传统国际关系而言的,它在价值、理论、实践和目标四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的历史性超越。在价值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基本外交伦理,是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大价值创新;在理论上,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理论内容,是新型国际关系在理论方面的重大创新;在实践上,从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周边关系、新型多边外交和新型发展中国家关系方面进行实践创新,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最伟大的实践;在目标上,新型国际关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彻底摆脱了狭隘的国家利益、狭隘的国家安全以及追求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的传统国际关系的束缚。因此,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为新时代国际关系提供的价值方案、理论方案、实践方案和目标方案。  相似文献   

19.
纵观习近平40多年的为政之路,能够发现其言行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容:为民、爱民、富民,应群众之所急,给群众之所需,去群众之所恶。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和政治特色,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深入学习、研...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对外战略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对世界大势和主题的根本判断。在经历1989年春夏严峻政治风潮的考验之后,邓小平提出"二十六字"对外战略方针,并通过1992年其"南巡"讲话,为此后中国和平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近20多年中国经济的强劲走势,为中国对外战略转型提供了最根本的条件。然而,20多年里一系列外部重大事件引起的世界格局调整及治理更趋复杂和艰难,不断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对外战略的探索过程。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和其后持续经济衰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更为内向,对外政策的进攻性相对减弱,中国则更加关注周边安全,采取相对主动的大力进取重塑地区经济和安全秩序,中美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力竞争加剧。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动有所作为"的战略转型更加显著,其焦点之一就是在最具战略意义的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愈益增进自身的战略权利及权势影响,先是偏重"战略军事"调整和布局,而后施行"战略军事"与"战略经济"并举之策,结果是既获得重大收益,亦有重要风险。非常可取的是,2016年秋季往后,部分地是为应对"特朗普冲击",部分地是为打造接续引领全球发展的包容性形象,再加上美国在对外合作方面的消极趋向提供的重要机遇,中国在东亚西太平洋的战略近乎全面地显著温和化。现今的复杂挑战特别在中美贸易对抗和朝鲜问题上。中共十九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三个"更为大力"将构成对外战略方向的长期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