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政类BBS是多元社会思潮传播的基本渠道.大学生是时政类BBS的重要参与群体,思想政治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本文依据问卷调查,就大学生对时政类BBS中的社会思潮及其主要观点的态度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时政类BBS中狭隘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自由主义思潮有部分支持者,传统左翼思想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2.
正我带领课题组已经做了超过20个青年群体的研究,虽然不同青年群体有各自的特点,但有一个共同的感觉:90后、00后拥有比80后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常常围绕日常生活构建和守护自己个体的"小世界",他们向往能够以品质生活定义安全感,以兴趣界定自我的深度,以  相似文献   

3.
关于青年偶集群体及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偶集群体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涌现出来了。青年偶集群行为问题愈来愈严重地困扰着整个社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青年偶集群体的定义青年群体是社会群体中的一种。以群体的规范程度为标准,它可以分为三种:青年正式群体、青年非正式群体和青年偶集群体。这三种群体既有区别,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所谓青年偶集群休是指由于某一“重大”事件或者社会问题,激发了青年的“兴趣”,在他们心中产生了特殊反应,因而自动地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松散的、暂时的青年群  相似文献   

4.
BBS群体特征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运用社群图和矩阵法对网络社会群体进行了分析 ,概括出BBS群体的基本特征 ,并对群体中成员地位的形成、意见领袖的特点和群体内部人际交往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青年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中最具成长性、最有创造性、最富活力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要重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宏观背景下的青年群体文化建设现状和影响因素,准确把握青年群体文化建设方向,大胆创新青年群体文化建设的表达方式,坚持弘扬中华文化与借鉴世界文明相统一,以发挥这一特殊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我意识问题似乎不仅仅是青年研究中特有的,也包括中年、老年。但在青年研究中特別加以注意,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今天谈自我意识问題,恐怕首先是指知识分子这样一个民族灵魂的群体的自我意识,而青年知识分子无论在知识分子群体还是在青年这一群体中,更有其独特的地位。第一它将直接预示着明日知识分子群体的素质和特性,第二它最深刻地代表了这一代青年的思考和愿望以及青年价值准则的可能取向。在青年知识分子的问題上,我着重强调自我意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青年文化的形成,已有不少论者作过多方面的阐述,笔者对此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青年文化的发生,青年文化形成的条件、青年文化形成的标志是互有联系但更是互相区别的。本文专此提出与各位同仁一起商讨。一青年文化的产生必须追溯到青年群体的出现。青年群体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人类近代文明的产物。从整个世界的范围看,青年作为群体引起社会关注,青年问题构成社会问  相似文献   

8.
杨露 《理论导刊》2024,(3):67-73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数字技术根本而广泛力量的变革下成为“数字青年”,而他们的道德建设深度关乎数字中国建设。区别于以往的青年群体,“数字青年”有着显著时代印记的不同生存画像,具体表征为认知方式过度注意、社会交往圈群聚合、实践活动时空规则新构,而这些更是为他们道德发展创设了新环境。然而,在“数字青年”的生活图景中却又存在着信息过度注意模糊道德认知、圈群价值取向误导道德判断、实践活动新时空规则滋生道德失范等道德隐忧。为此,应从提升个体数字素养、强化平台治理、加强数字空间法治实践方面共同发力,在纾解“数字青年”道德隐忧中推动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以来,话题热度从未消退,由此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已经深深影响到每一个人,所带来的实惠与便利也已经在改变一些人的行为方式与思想理念,比较突出的就包括青年群体。当代青年与时代的发展高度吻合,青年强则国强,在一定意义上"一带一路"是对我国青年是否有担当,是否具有历史责任感的现实考验。因此要充分认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整合各项优势资源,发挥高校、共青团、青年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促进教育事业国际化,鼓励青年创新创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进青年事业发展,促使其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有资料表明,近年来信仰宗教的青年在悄悄地增多。虽然信教青年在整个青年群体中只占少数,但其绝对人数却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宗教被一部分青年所接纳的事实,还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但是,虽然信教青年的人数在增加,而青年心目中认可的信仰与宗教的神殿里供奉的信仰是否一致?即:当一位青年自称是宗教的追随者时,这是否就意味着他已经接受了宗教的价值观念,而这些观念集中地表现在宗教对世界、对人、对人生意义等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BBS:从公告板系统到校园门户网站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春生 《青年研究》2005,6(10):14-20
本文通过分析BBS水木清华站近年来功能改进的特点,并与新浪网相对比,发现我国高校校园BBS已经从功能上超越原来早期公告板系统的设计理念,现在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各高校校园中事实上的门户网站。  相似文献   

12.
浅析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航 《学理论》2010,(1):195-197
青年职工作为国有企业中最有活力和激情的一个群体,其思想政治状况对其他群体的思想认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国企青年职工的思想现状,认清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从而找到适合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提高青年职工自身素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问题的提出青年群体是社会当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它是青年社会化最主要的表现之一。由于青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趋群的意识和结群的要求在人生的这一阶段因而表现得特别强烈和典型。探讨青年群体的发生发展过程,无疑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青年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因此,青年群体的研究,就成为青年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青年群体的含义,不少研究者进行过一些讨论。他们借鉴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研究成果,对青年群体加以解释,成效是明显的。但从总体上看,青年群体的界说远不甚明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非京籍留京大学毕业生这一特殊青年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归纳概括出这一青年群体的现状特点为年龄分布集中,学历层次较高;就业状况良好,收入水平偏低;非农业人口居多,居住面积狭窄;参与志愿服务愿望强烈,喜爱活动类型多样。再进一步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这些青年在身心健康、职业发展、社交娱乐、社会融入以及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相关诉求,这就为相关机构对他们的帮扶以及再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的相关数据,探讨家庭背景对青年群体住房资助获得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在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差异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城镇户籍及本市户籍的青年群体在住房资助获得上更具有优势;购房时不同年龄群体在获得父代资助上差异明显;相比于中老年群体,青年群体获得更多父代资助;在青年群体中,家庭背景对住房资助获得的影响更为突出。这些发现揭示了家庭背景对财富代际传递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变化趋势,对进一步探讨青年群体的住房分层与财富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晒客,新近流行的网络名词,指那些把自己的私物私事、个人想法等公布在网上与大家分享的人。目前这个群体正异常活跃于晒客专业网站和各种各样的BBS之中。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一些大中企业里,陆续出现了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的非正式群体。本文根据在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包括理、工、医、文诸科)中的随机抽样调查,试做些初步分析。 (一) 非正式群体产生的主观原因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自发群体的欲望较强(见表一)。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是赞同和希望组成群体的。调查表明,导致青年知识分子趋向群体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成就和挫折感。绝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进入企业后,自我实现的欲望很强,期望能尽快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显示自己的才能,发挥作用。但客观上的各种原因,使他们中的  相似文献   

18.
对青年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已经谈了很多。但是其中的一些基本认识,只有在研究的实践中,在研究成果的社会作用中逐步加深。我们过去多次讨论过青年研究的方法论,今后还应该继续讨论。这里就青年研究的一些基本认识提出求与同志们探讨。产业革命促使青年问题成为社会问题青年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传统的封建社会有没有青年问题?有的。但大多表现为个人的反抗行为,如追求婚姻自由、追求爱情、反对家长制,然而毕竟没有成为社会问题。只有当青年构成群体,而且与社会的矛盾不断发生,引起社会的关注才成为社会问题。这种情形,是在产业革命以后,才开始出现的。日本学者高田昭彦的观点反映了国际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作为群体意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青年群体情感的变化,必然要反映时代发展的脉络。反过来看,在青年这种群体情感中,必然要表露出他们对诸种社会生活现象的或是肯定或是否定的评价态度,而在决定这种态度的认识观和价值观中,又渗透着社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依据这一线索,我们就可以透过青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去分析和追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轨迹,揭示出与其相关联的社会根源所在。随着十年动乱岁月的结束,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政治上、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以及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全面实行,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孕育着一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26)
"穿越"文化在青年群体中走红是近段时期来的新社会现象。青年群体热衷于"穿越"现象,透射出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异化。娱乐性的"穿越"背后又隐含着大学生群体在进行社会融合中的诸多矛盾及逃避现实之累等的心理诉求。研究这一现象,对于认识和把握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新特点,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