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国宏 《党课》2012,(12):85-86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瑞典人对孩子十分尊重。在瑞典人眼中,孩子从降生那天起,就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高荣伟 《学习导报》2011,(22):36-38
近年,在一些国际组织清廉指数排行榜中,瑞典一直名列前茅。与此同时,瑞典也得到了诸如"最适宜人类居住国家"、"全球环保成效最优国家"等多个国际机构的正面肯定。不过,瑞典媒体对此却不以为意,打趣说,如果有"最不好干的政府官员"排名,瑞典没准也会排在前面。  相似文献   

3.
纪晓岚在家教上很有见识,认为教育子女有"四戒"和"四宜":"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纪晓岚家书》)今天读来,仍觉韵味深长,教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纪晓岚在家教上很有见识,认为教育子女有"四戒"和"四宜":"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纪晓岚家书》)今天读来,仍觉韵味深长,教益匪浅。  相似文献   

5.
张丽芬 《学习月刊》2012,(2):120-120
"注意力"是人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意大利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学习的方法。"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于打开了智慧的天窗。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小学教育的工作经验,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工作做一些探究。一、注意力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许多专家和有经验的老师都认为,在同一个年龄段,  相似文献   

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教子、育人的依据和准则,它既道出了人善的本性,也表明了社会追求人善的愿望。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鄢家河小学提出了"日行一善,积善成德"主题教育活动,它以存善心、纳善言、践善行为活动内容,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为活动对象,以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为活动范围,通过习善、积善、扬善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以善小而必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偏差。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养育观、教子观和成才观上。一些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教育子女的工作当作家庭私事,把教子成才仅仅与孩子个人前途、家庭荣誉、幸福联系在一起,为国教子观念不强,为社会育才的意识淡薄。二、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教育严重  相似文献   

8.
张震宇 《学习导报》2014,(12):24-24
前段时间,无数中国家庭迷上了一档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人们欣赏孩子自由舒展的烂漫天性,品味着"勇敢""珍惜""感恩""帮助"这些在考试重压下变得有些陌生的字眼,不由得感叹这样的教育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教育是什么?是时候想想这个最为简单也至为重要的问题了!看看近期的一些教育新闻:有学生因一份作业而出走,因与同学不和而跳楼,因一次口角而动刀……便可知此问题之迫切和沉重。"我们的孩子在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道德,美好的心灵?”越来越多的人在迷茫,越来越多的人在迫问!  相似文献   

9.
实际上,即便是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国家,也有"学区房"的概念。政府虽然极力均衡教育资源,淡化名校概念,但是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孩子成长的"软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很多国家都在上演,也步步催涨了学区房的租金和房价。美国:房价高低与学区好坏成正比在美国,从孩子出生起,家长就面临搬家择校的问题。与中国的家长们一样,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在美国,好学区是和昂贵的地价画等号的。西海岸洛杉矶排名第一的圣马力诺学区,没有公寓,只有独立房。该地区一栋独立房最低价已经炒到200万美元一套。  相似文献   

10.
向上的力量     
《学习导报》2011,(12):19-19
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获得幸福是人类存在的至上目标。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理解和说法,也会有一千样感受和感悟。有人曾用"方程式"来趣说:幸福=个性+需要+生存状况,这是科学家的"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这是经济学家的“方程式”;幸福=感恩+知足,这是社会学家的“方程式”。各种各样的“方程式”,也许还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11.
黄京一 《学习导报》2013,(12):57-59
生日,是一个人生命的年轮,每个人都有自己唯一、确定的出生日期。然而由于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差别,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生日习俗都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中国生日习俗趣谈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一个人出生时的"生辰八字"被赋予无比重要的意义,它甚至关系着这个人一生的前途命运,如婚姻、仕途、财富、死亡等等。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孩子在出生后的几天要做“三朝”。  相似文献   

12.
要留“清白”令治国据报载,江苏泗洪县农行近几年有个内部规定,就是在国家有关干部职工离退休条件之外,又加了"走前审计"一条。行内人称之为"走前过关"。此举深受干部职工的拥护和支持;连"过关"和行"将"过关"的人也说:"留下清白走,不迟更无悔!"据说,该...  相似文献   

13.
教子无方     
李强 《党史文汇》2004,(8):44-45
教子须有方,而且须有好方子,但是,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我现在是处于无方以教子、有养无教的尴尬境地,长此下去恐怕孩子会沦入“没有教养”者之列,为此而深感苦恼。中央现在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抓得很紧。这是好事,我是衷心地拥护。但是怎样抓、抓些什么,却着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2,(22):41-41
紫格尼克效应 你不妨试一下:一笔画个圆圈,在接口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然后放下笔去干别的事情。大多数人在此后一段时间里,脑子里都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线的想法。 这是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的发现。她给128个孩子布置作业,当孩子们完成一部分作业时,她让他们停了下来。一小时以后,有110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紫格尼克的实验结论是: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这就是"紫格尼克效应"  相似文献   

15.
吴志菲 《党史纵横》2010,(12):45-49
1954年12月31日凌晨,周恩来还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秘书轻轻地走进来,低声说:"总理,黄镇大使从雅加达来电。" "哦,茂物会议有结果了?"周恩来接过电报仔细看后高兴地对秘书说:"好。黄镇大使给我们送新年贺礼来了。" 原来,亚非各国人民呼吁联合起来共同反帝反殖、维护世界和平与民族独立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亚非一些国家领导人也希望坐下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硬板床     
《新湘评论》2010,(5):57-58
毛泽东说过:"人生命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我在床上的时间可能更多些,所以一定要搞舒服。"那么,毛泽东是怎样把床铺搞舒服些的呢?  相似文献   

17.
硬板床     
冯瑛 《学习导报》2010,(5):57-58
毛泽东说过:"人生命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我在床上的时间可能更多些,所以一定要搞舒服。"那么,毛泽东是怎样把床铺搞舒服些的呢?  相似文献   

18.
何勇海 《学习导报》2014,(12):24-25
"五一"劳动节,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被网友频频转发。对比图中,在中国孩子一直忙着学习、上辅导班、培训班时,美国家长则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儿:2~3岁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引起热议的无非是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多数美国家长认为,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当然,中国的大多数家长也认同应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但也有部分家长以“孩子没时间,做不好”等理由,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学业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陈祖芬 《党建》2011,(10):51-53
想到"二战"老兵,是因为我偶得一本寻访二战德国老兵的书,我合书祈愿:愿世界和平! 我不由想到2010年圣诞前世界上的武器升级,人类呵,到底是要武器,还是要生命的美丽? 平安与和平,如阳光是生命的维系,如大地是生命的根基。 如果可能的话,把这句话写在布条上系在地球上吧!  相似文献   

20.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尤其是现在,谁不想使自己的孩子成为比自己更完善的化身?可是,我们正在“教子成虫”!读者朋友,或许会认为这是“耸人听闻”。不过,先让我们来看一段文字。 《黄金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吗?》的文章,该文讲了前年夏,由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发生的故事。这107名年龄在11至16岁之间的孩子,根据要求要步行50公里路。中国孩子的背包空荡荡的,路程未过半,有的便把水喝光、干粮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