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国家对云南的战略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云南边疆政治安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云南边疆政治安全治理经过探索开创阶段、曲折徘徊阶段,已经迈入了恢复发展阶段。当前云南边疆政治安全主要受执政合法性、缅北地方武装、境外敌对势力、境外宗教渗透、境内邪教蔓延等党权系统、政权系统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威胁。治理云南边疆政治安全,需要从经济建设、意识形态建设、政治制度建设和社会政治秩序维护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云南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对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繁荣发展边疆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维护边疆安全稳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从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角度入手,将"四化"有机统一于边疆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全领域。以社会化为基础,构筑综合系统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3.
边疆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政治安全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地方政权安全和政党执政安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在西藏政治安全治理过程中,探索出一系列理念、制度、政策和方法,形成一整套治藏方略。毛泽东同志西藏政治安全治理方略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西藏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边疆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边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获得长足发展,边疆治理成效明显、成就巨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边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边疆社会内部的矛盾日益凸显,受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更加复杂严峻。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边疆被置于巨大的场域之中,边疆治理需要在更广阔的地理空间中进行谋划与发展。"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符合了边疆空间场域变化的趋势,立足解决边疆地区多样性区域性问题,实现了对"族际主义"治理取向内涵的共生与超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边疆治理理念。实施"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需要正确认识和判断边疆治理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内部区域特征和外部空间环境,通过边疆治理的战略重构、制度重构和实践重构,促进边疆治理发展。  相似文献   

6.
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一统"天下观是历经战乱的古代中国人对国家类型的期盼和提升。后经秦汉统一王朝的实践,最终上升为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之本。以后中国人又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且一统多于分裂实践中使得"大一统"观念深入从天子到庶民的血脉之中。自然而然,受"大一统"天下观的影响,边疆统一、国家认同、以和为主便成为中国边疆观念的核心和边疆治理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守中治边、因俗而治、多元一体便成为中国边疆治理的方略。对今天边疆治理的启示则是:"大一统"天下观仍然是边疆治理的指导思想;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因俗而治的延续;文化多元与政治一体是统一多民族中国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军队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职能定位:维护边疆政治稳定的"压舱石";加快边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强边疆民族团结的"融合剂";促进边疆文化认同的"播种机";强边固防的"钢铁长城"。军队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主要对策:深刻领会习主席重要指示,确立治理边疆的新理念;切实提高反恐维稳实战能力,确保边疆社会稳定;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促进边疆地区长治久安;加强军队民族宗教工作教学与研究,为促进边疆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人才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保障国家西北边疆安全是新疆兵团的重要目标。随着国家安全内容不断丰富,国家安全理论已经由军事安全过渡到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安全为核心内容的综合安全。鉴于国家安全理论的变化,研究兵团保障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中的应对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总结兵团建设的经验,为兵团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确立边疆制度的国家。但是,在两千多年的边疆发展中,中国的陆地边疆基本上是少数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因此,陆地边疆治理主要围绕族际关系展开,并形成了"族际主义"的治理取向。新中国成立以后,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仍然在延续。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推动的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国家的领土内不同区域间的联系日渐紧密,超越领土的活动不断扩大和日渐频繁,国家利益溢出领土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因此,国家发展的地理空间场域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在此条件下,陆地边疆及其治理的地位也前所未有地凸显,陆地边疆治理的"族际主义"取向与国家治理及发展的不适应性也愈加突出,将陆地边疆治理的价值取向由"族际主义"转向"区域主义",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其特定的价值内涵和衡量标准,置于这一视域下的规制稳边,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总目标及总要求下,以国家政权的强制力为后盾,强调法律、制度、权力等规制手段的直接运用,并在法律规制主导下适当开发和利用组织纪律及民间习惯等规制力量,针对特定的边疆治理客体开展规制治理,为边疆地区"五位一体"发展提供必要动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力保障国家法制统一和边疆社会安定和谐。边疆社会问题及矛盾的综合性、复杂性、突出性、敏感性,决定了规制稳边是边疆治理的最佳选择和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按照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标准加以建构的规制稳边方式,必然具有崇尚法治理念、追求边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视秩序最优化及维护边疆地区政治与社会稳定等系列要求。法律规制是规制稳边的核心手段,行政规制是配合法律规则稳边的主要手段,组织纪律规制是法律规制稳边的辅助手段,乡规民约是法律规制稳边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1.
安全是人类为了解决生计和谋求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和保障,也是自古以来政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陆地边疆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甚至是其他所有安全领域得以稳固和发展的前提,是维护和巩固国家安全最重要的环节。陆地边疆政治安全蕴含国民安全内涵,是边疆安全的突出问题,并且承担着维护整个国家安全的重任。剖析意识形态安全、政党执政安全、地方政权安全和国家主权安全等陆地边疆政治安全各要素的主要表现,有助于将新时代中国陆地边疆政治安全问题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是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服务和助推边疆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全国统战工作的"大户人家",云南具有突出的边疆、民族特点,统一战线助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党的领导对云南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域的全覆盖。云南统一战线助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政治协商实践、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宗教中国化实践、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丰富和拓展了统一战线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我国今后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实施有效边疆治理的总体指导。作为国家治理的特殊形式,边疆治理必须保证政府的核心地位。应对新形势下边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民生保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治疆理念可以实现边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成为边疆治理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跨国通婚在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常普遍,其缘由及影响引发了众多人类学、社会学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跨国通婚中"跨国者"的归属感问题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云南省马关县老刘寨的参与式观察、与越南苗族妇女交流,笔者发现该特殊群体有明显的国家认同缺失或混乱问题,当地越南苗族妇女国家认同意识的变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根本上来自于政治上的疏离、经济上的失衡和当地文化融入的程度。跨国通婚是长期以来边境民族通婚传统在遭遇现代民族国家时的一个适应性挑战,涉及边疆治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及边疆繁荣稳定,我们应充分尊重边境民族社会的复合多样性特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化治理。  相似文献   

15.
封闭社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在中国则已经成为普遍的居住形式。它不仅创造了人类居住的物理空间,也生产出新的社会治理空间。从产生的背景来看,现代封闭社区与"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变迁"、"全球化的传播"和"封闭居住的历史传统"相关。"后权威主义"的政治驱动、"消费俱乐部"的经济驱动、"寻求安全隔离"的社会驱动成为封闭社区"乌托邦理想"的三种主流解释。尽管如此,封闭社区展现出"产权内部化挑战城市基层政治、消费俱乐部产生经济悖论、安全隔离带来城市隔离"等"私托邦"效应。这些抽象的解释还需要实证化的检验,通过系统化和过程化的解释,把握封闭社区特有的生产与治理逻辑。社区改变中国,封闭社区具有糅合"个益、共益和公益"的复杂性,要充分预估封闭社区的能量与效应,为未来的改革与治理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人的安全是人的发展之重要条件,它包括经济安全、食品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社区安全和政治安全等七个方面的内容。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人的不安全性,具体表现在全球性生产、人口迁徙、生产的新模式、传统领土安全与人的安全之间的资源竞争、相互依赖与领土主权原则之间的冲突,对人的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难以单独有效地应对人的安全的难题,在人的安全治理上不仅需要国家的治理结构,还需要一个以人的发展为原则的全球治理结构。面对人的安全,全球治理结构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以合作姿态来帮助相关国家解决人的安全问题,而不是作为超国家主体干预发展中国家;它是一种经济、社会的全面治理结构,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安全结构;治理的原则应该是以人为本。但是,目前由于全球治理中的"民主赤字"使得在全球范围内的治理效果不彰。要改善人的安全的治理结构必须首先在世界范围内减少"民主赤字"。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区域治理理论从国际政治、区域经济和行政管理等不同学科的视角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在地化的双重趋势下,区域治理的实践也迅速发展,表现各异。在国外跨行政区域治理层面有日本的广域行政、英国跨域治理改革、美国的特别区制度;在治理框架层面有OECD的"功能区域"治理和欧盟治理框架。中国的区域治理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加强府际协调,形成府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是云南省临沧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务实举措,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临沧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责主业,突出政治监督,保障市委加强地方治理的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在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边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与维护边疆长治久安。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离不开党和国家的运筹帷幄.加速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建和贫困治理相互联系、相得益彰,必须强化以党治国、政党一群众治理的新模式,才能应对边疆民族地区错综复杂的脱贫攻坚的新情势和新挑战。为实现党和国家领导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宏伟战略,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和合共生"和"多元互动"的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正处于"关键可塑期"和"重要窗口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分布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在巩固共同思想基础、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等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统一战线若能借力使力,发挥优势,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必将对全面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深入研究统一战线优势,找出其与新的社会阶层发展相契合的地方,并更好融入其中,积极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