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环境刑事立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环境民事、行政责任规制的疲软与对外部不经济性的内化不足,环境刑法的出现便具有了其历史的必然与必要。扭转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伦理范式进而转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中心主义是环境刑事立法的应然选择。立基于社会利益格局的改变、道德共同体内涵的拓展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需要,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纲重塑我国环境刑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走向理性化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之间借以联合和发生系的最初和最基本的场所和方式,也是个人品质形成的最重要的渠道.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家庭伦理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道德建设的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困境和矛盾日渐凸现出来,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建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家庭伦理,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诚信的意义     
人与人交往是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 ,有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伦理的要求 ,在这个交往的过程中 ,诚实和守信具有伦理道德的规范性 ,并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加强诚信建设 ,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4.
管京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0,(1):93-101,M0005,M0006
公民生态意识难以有效转化为自觉自发的生态行为,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教育进程中的显著困境之一。克服公民生态知行转化困境是减轻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塑造生态公民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生态知行合一在伦理价值层面的本质要求可知,完成生态意识内化、形成生态行为自觉是实现生态知行合一的关键。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功利化社会价值观的冲击和公民生态伦理教育自身的缺陷则是造成公民生态意识不能有效内化、生态行为驱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公民生态伦理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动员作用则是解决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基础,是维系社会协调发展的道德基准,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经济和社会活动有序展开的保障。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却出现了道德困境,为此必须提倡和弘扬儒家诚信伦理,这对于解决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困境构建和谐社会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行政伦理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伦理基础和道德保障。治理行政伦理失范、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必须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快行政伦理立法,加强行政组织文化建设。打造服务为导向的有限政府。同时,健全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加强行政伦理道德教育,完善行政人员道德人格,以求重塑行政伦理的价值规范,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之间借以联合和发生系的最初和最基本的场所和方式,也是个人品质形成的最重要的渠道。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家庭伦理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道德建设的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困境和矛盾日渐凸现出来,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建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家庭伦理,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一、市场经济下家庭伦理面临的矛盾冲突1.经济理性和家庭情感的二元对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家庭这块圣洁之地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市场价值观念的入侵。如果说恋爱和婚姻必须建立在感情基…  相似文献   

8.
网络伦理与传统伦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Internet的瞬时性、互动性使其与人之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不仅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关于网络伦理定义颇多,笔者比较赞同黄寰在《网络伦理危机与对策》中的定义:网络伦理指的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表现出的新型道德关系,以及对人和各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标准、伦理规约。一、关于网络伦理与传统伦理。自从网络伦理…  相似文献   

9.
伦理道德作为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总是受到特定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变化的深层原因,主要来自经济体制的结构性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对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形成冲击,并由此促进着社会伦理道德的转换伦理基点由家庭伦理向市场伦理转移;市场伦理定位由"身份关系"的处理转向"契约关系"的处理;市场伦理的重心也就从重社会、家庭伦理转向重经济伦理.对这些变化的深层透视及伦理逻辑的演化论证,包括其未来的变化趋势便是本文论证与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对生态危机及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反思。要使人类走出困境,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实现人文生态平衡,牢目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此外,人类还应该学会尊重自然,懂得爱护自然、美化自然,普及生态伦理,弘扬自然道德,科学地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建立生态文明,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树立人类整体利益观念。  相似文献   

11.
制度伦理是指对存在于社会基本结构中并保证结构规范合理化的基本制度的伦理考量和实现伦理道德的一系列制度化安排的辩证统一的过程或状态。制度伦理建设是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各国道德建设所走的一条成功之路,它能促使社会成员"行善若性然,"使某些道德要求"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使国民养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而这也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制度伦理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主的影响已经从媒体交流、经济发展、商业运行等逐渐延伸到了社会管理以及民主政治等领域。网络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民主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的互动模式。但是,网络民主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困境,加剧了人的异化和道德沦丧,导致道德评价标准失衡、道德责任主体难以确定,使得网络民主陷入无序的发展状态,这些伦理困境制约了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进程,针对网络民主发展的伦理困境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题中之意。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价值诉求,但面临生产方式、文化因素和制度安排等方面产生的建设困境,通过践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调整社会生产方式,加强生态治理制度化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生态伦理道德是指人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对于自然界万物及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所应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生态伦理道德观念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中国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性质,中国独特的民族传统和社会环境,都决定了将生态伦理道德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将生态伦理道德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对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如何对待自然的观念进行创新,又要将反映生态伦理道德的生活原则教给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特点、困境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特点在于强调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礼法并用、修身正己、致公无私、内圣外王、举贤任能等.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问题与困境表现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解不开的人伦文化情结,等级身份行政伦理体系,忽视伦理制度的构建,忽视法律制度的建设,强调个人道德,忽视社会公德的建立,强调主观责任,忽视客观伦理要求,怀有大同理想,忽略社会发展要求.缺少民主自治观念,注重血缘关系,缺乏民众监督意识.我国传统行政伦理启示我们应重视对官员的道德教化,引导官员加强自我修养,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赋予伦理教化一定强制力.建立有效的监督考察机制,注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建设,转变权力本位思想,树立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6.
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行为性、伦理性、稳定性。品德的行为性,是说一个人的品德总是有其外显行为来表现的,人们总是根据其外显行为来作道德评价,无行是很难说有德的。品德的伦理性,是指品德行动是一种合乎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的行为。它是由一定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支配的行为,其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依据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伦理思想、伦理道德,是处理人事和人际关系的应遵循的准则。可见,离开了伦理道德,也是不成其为品德的。品德的稳定性,是说合乎伦理的行为中,其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稳定的,是习惯化了的。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品德定义为一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性。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其道德认知呈现出新的取向,在继承、涤荡和挑战传统道德的基础上,他们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生态伦理、网络伦理等新领域的道德准则.我们应在宏大理论和宏观结构与具体行为和事实经验之间建立一种"中层理论",指导道德取向或道德行为的经验研究.这种基于"中层理论"的道德建设方略,不仅适用于大学生,也适用于全体公民,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一种新方略.  相似文献   

18.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贪污腐败、假冒伪劣等道德失范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极大困扰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把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加以筛选的灌输到市场主体当中去,从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相承接。  相似文献   

19.
再论环境资源法的伦理意蕴——以消费主义为视角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价值观主导下的消费模式已经为全球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构成了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困境。因此,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困境,摒弃和超越消费主义价值观,取而代之以生态主义伦理观便成为人类寻求解决危机的必然之道。生态主义是环境资源法选择并设定的伦理基础,用生态主义诠释环境资源法的规则、规范是环境资源法伦理思想的应有之意。环境资源法的法治观、建构基础以及动态运行基础都是与生态主义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前伦理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用道德来匡正和规范所出现的消极现象。道德起源于社会经济生活。道德介入经济生活后,就必须用个体伦理和制度伦理来调节经济生活诸方面。伦理与效率之间的对立统一,决定了制度的设计不能仅仅以效率为标准,还要同时以伦理为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