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鹏仁 《同舟共进》2008,(11):57-58
【蒋经国其人】蒋经国出生于1910年4月15日,逝世于1988年1月13日。1925年蒋经国16岁时,经老师吴稚晖同意和父亲蒋介石许可,去了苏俄。笔者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时人向往社会主义的俄国,他很想去看看社会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另一个是年轻  相似文献   

2.
邰言 《黄埔》2012,(6):78-81
蒋经国继位,从“汉贼不两立”悄悄地改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他的时代结束了,台湾正式进入“蒋经国时代”。  相似文献   

3.
<正>1926-1927年邓小平与蒋经国是苏联中山大学的同窗,1973年两人几乎同时掌管大事。之后数年间,在台湾回归和国共合作等重大问题上,两人展开了多次较量。邓小平给了蒋经国"重重一击"1973年,毛泽东决定让邓小平复出。1973年,蒋介石把许多事情都交给儿子蒋经国。当年3月,邓小平回到中共中央,周恩来首先把大部分涉外事务交给了他。邓小平立刻宣布:北京已经准备好,可以跟台北直接谈判统一的问题。滞留内地的老国民党人,透过公开、私下的渠道,向蒋家父子不断招手。卧病在床的蒋介石顾不了这些,负责台湾党政军大事的蒋经国,同样不予理会。1975年,蒋介石去世。1978年3月11日,蒋经国被  相似文献   

4.
李立 《两岸关系》2003,(4):39-43
上期是贾亦斌回忆他与蒋经国是怎样从不相识到成为好友的。本期则是他回忆与蒋经国是怎样从好友到决裂的。  相似文献   

5.
李立 《两岸关系》2003,(3):42-46
贾亦斌曾经是蒋经国的好友,得力助手。后来顺应历史潮流,毅然率“太子军”起义,与蒋经国彻底决裂。蒋经国发誓要将贾亦斌捉拿归案,以解心头之恨。1950年,将经国又派特务跟踪至香港,追杀贾亦斌……待硝烟淡去,一切恩怨随风而去。80年代后期,蒋经国想要对历史有所交待,遂派人与贾亦斌联系,以探两岸接触与对话之路,进而达成两岸最终统一。遗憾的是蒋经国去世……本刊将陆续刊登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贾亦斌口述他与蒋经国从好友到决裂再复交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江城子     
两次住院手术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蒋经国的身体日呈衰弱之势。1982年2月,蒋经国第一次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由美国著名眼科专家主刀,医治视网膜出血。他患的是糖尿病,病情一天重似一天。据说是糖尿病引发了眼疾。 没有很久,台湾上下又盛传蒋经国第二次住院开刀治疗眼疾的  相似文献   

7.
蒋家王朝随着蒋经国的去世,蒋家后人的英年早逝,早已风光不再了。但在蒋经国的非婚子章孝严冲破各种阻力踏上了返乡认祖归宗之路后,有关蒋经国的秘闻再次成为海峡两岸的焦点。近日,记者前往浙江采访蒋氏遗族,章孝严给我们讲述了他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屈武,最近在一次谈话中谈到他昔日与蒋经国先生的交谊,以及对蒋经国先生的希望。本刊特征得屈老的同意,发表於此。  相似文献   

9.
阿兰 《两岸关系》2005,(1):62-63
2004年12月15日,蒋经国的夫人蒋方良在台北病逝。在蒋经国权倾一时的年代,认识她的人并不多,在没有蒋经国的现在,知道她的人就更少。  相似文献   

10.
蒋经国,蒋介石的长子,1910年生于浙江奉化。学生时代的蒋经国是一位反帝反封建的共青团员,青年时代的蒋经国,在苏联留学、工作长达13年,聆听过斯大林和高尔基等苏共老党员的教导,是一位经受了各种考验的共产党员。幼时的蒋经国十分聪颖,12岁到上海,考取了万竹小学四年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出版社出版定价:38.00元20世纪30年代末,蒋介石从苏联接回蒋经国,费尽心思安排他当接班人。蒋经国从在赣南实验"小苏联",到"上海打老虎"引发家族风暴,初涉政坛频频受挫。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内经济上,通货膨胀日益严重,"金圆券政策"拖垮了国民党政府。1948年至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氏父子带走故宫国宝与国库黄金,以台湾作为负隅顽抗的"复兴基地"……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8)
正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大会结束后,根据周恩来治丧委员会的安排,骨灰第二天才撤。他的骨灰要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让他的最后一夜在"台湾"度过。用心良苦:"托、托、托、托"1975年9月4日,周恩来注意到3日的《参考消息》载有一篇专稿《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蔡省三曾追随蒋经国多年,对蒋氏家族和台湾情势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在这篇文章里,蔡省三针对四月份蒋介石的去世,分析  相似文献   

13.
蒋经国先生于1988年1月13日逝世。经国先生一向不喜欢做寿庆生,不过今年4月1313正逢他百年诞辰,与一般生日毕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后蒋经国时代,经过国民党十二全的首次较量,国民党内的各种政治力量开始重组。十三全后,国民党内已构成了两大最主要的派系,即事实上存在的“二李体制”。但是,由于李登辉把当时并不构成对他威胁的李焕和蒋纬国视为潜在的敌人  相似文献   

15.
刘红,男,1954年10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综合研究室主任、《台湾周刊》主编。发表有关台湾问题的评论200余篇、学术论文20余篇和《国民党在台50年》、《从“执政”到“下野”》、《蒋介石大传》、《蒋家结局》、《蒋经国全传》、《蒋介石和他的助手们》、《蒋介石的幕僚们》和《历史漩涡中的蒋经国》等书。  相似文献   

16.
林言顺 《春秋》2009,(2):18-20
抗战胜利后,蒋经国常在溪口,首次回来是在1946年春天,其时武岭学校已开学上课,全校学生手持欢迎标语到汽车站迎接,他到溪口后,住在原先的小洋房内,主要是访问亲戚,祭扫祖茔。  相似文献   

17.
王丰 《同舟共进》2009,(5):54-57
作为家乡子弟兵护卫蒋介石20年之久的侍卫长王世和,外人鲜有知晓。他对蒋忠心耿耿,却不可避免地卷入蒋家内部恩怨,触犯了宋美龄并最终获罪于"太子"蒋经国,在对老主人的想念中凄然离世……  相似文献   

18.
正贾亦斌,1912年出生,湖北省阳新县人,18岁辍学从军,从国民党军的士兵升至少将。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淞沪、徐州、武汉、鄂西、长沙等大战役。抗战胜利后在青年军复员管理处与蒋经国共事遂成至交。经蒋经国力荐任原国民党"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副局长、代理局长。贾亦斌曾经是蒋经国的主要助手,1949年春,领导了震惊东南的嘉兴起义,与蒋经国彻底决裂。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贾亦斌与蒋经国的相识很偶然,话得从1946年说起。那年,贾亦斌从国民党最高军事学府——中央陆军大学  相似文献   

19.
1925年的秋天,广州开往上海的一艘轮船,正劈波斩浪疾驶在浩淼无垠的大海上。船头桅杆上猎猎飘扬的镰刀锤头的红旗,使人一眼就可以分辨出这是来自于苏联的船只。船舷旁伫立着一个矮矮胖胖的中国少年,似乎是在凝思。他,就是当时声名显赫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这一年,对蒋经国这个年仅15岁的年轻人来说,可谓人生路上一大转折。大革命的洪流席卷中华大地,有志青年无不深受感染,身不由己地要投身革命,一展身手。本来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读得好好的,一场五卅运动唤醒了这个当时还算热血的青年,他也与无数莘莘学子一道走上街头,抗议示威,结果被开除学籍。根据父亲的安排,他转赴北京,进入吴稚晖创办  相似文献   

20.
2005年8月19日,在台北市国父纪念馆召开的国民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马英九从连战手中接过党旗奋力挥舞,全场响起持久热烈的掌声,它标志着“马英九时代”正式来临。自1949年国民党来台后已经换了4位领导人。1975年蒋介石去世,蒋经国开始担任党主席(党“总裁”之名由蒋介石专用)。1988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2000年台湾“总统”大选,国民党失败,民进党获胜,故意造成国民党败选的李登辉被开除出党,连战担任党主席。在此后的5年中,国民党历经坎坷,屡遭挫折,但在连战的领导下,渡过了一个个难关,现在仍是台湾政治舞台上最大的在野党。2005年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