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小城镇,是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为主体,处在农村向城市转换的中间状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吸纳能力的乡镇或集镇。它是一个地域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结合点,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总体水平,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之后 ,省委省政府从扩大内需 ,开拓市场 ,拉动经济增长 ,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考虑 ,决定采取有力措施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笔者从土地管理的角度 ,对如何加快云南省小城镇建设作了一些思考。一、发展小城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小城镇指的是建制镇和有一定规模的小集镇。小城镇是联结城市与农村的纽带 ,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发展小城镇对于提高云南省的城市化水平 ,推动农村经…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纵深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务工青年逐步脱离传统乡村农耕文化而与城市工业文化联系日趋紧密,农村青年逐步分化为"乡土青年"和"务工青年"两大群体。伴随着农村青年群体的分化,乡土青年与务工青年的文化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在婚姻情感、精神信仰、生活伦理、公共精神和社会认同上。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城乡社会流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乡土青年转化为务工青年,农村文化面临着持有者老龄化和文化断层,农村文化日益式微,离散型、分散性、无根化成为农村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回乡知青与复员军人是活跃在农村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是农村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大潜力的社会力量,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农村青年的特征.他们的状况怎样?如何在农村变革中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至今还不十分明了.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也为农村青年的基础研究提供材料,自1990年11月中旬至1991年2月,我们对复员兵、高中毕业生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调查采取重点调查和一般抽样相结合.我们派专人到湖南省华容县作了为期8天的定点调查,亲手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我们按照不同地理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的水平,在全国选择有代表性的12个县进行抽样问卷统计调查,并就有关的问题查找了历史资料.现将调查的结果及分析思考撰文如下.  相似文献   

5.
房价压力下城市青年的行为选择与公共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价上涨是当前最大的热点问题之一.面对虚高的房价,城市青年的住房行为选择主要有以下几条路径:群租与租奴、房奴、啃老与傍老或者回流二线城市与农村.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政府与城市青年不但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有直面破解的勇气.  相似文献   

6.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近几年来,我市小城镇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全市268个小城镇中,建制镇69个,建制镇占全市小城镇比重达25.7%;小城镇建成区面积164.8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建制镇1.7平方公里,集镇0.24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约110万人,人口城市化率为28%。但是,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快速发展势头相比,与特大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地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为了深入研究我市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推动小城镇建设,我们与襄樊市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是联结农村与城市的纽带,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桥梁,农村科学、文化、教育的中心;它对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工业化,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小城建设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得到很大发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过程是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一个值得欢迎的社会变迁.根据我国的国情,大多数社会学家认为,应该积极发展小城镇,走乡村城镇化道路.小城镇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它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还是在社会的其它任何方面,都具有城市和农村的两重性. 南通市是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所辖六县二区,共有行政建制镇56个,暂时还没有县级小城市.这些镇大多数是近一、二年撤乡建镇.乡乡合并而成的.最  相似文献   

9.
青年文化是不同于社会主导文化,区别于老人和儿童文化,具有独特的思维特征、价值选择、行为趋向、生活方式等在内的社会群体文化类型.青年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青年的素质,靠文化提高;青年的思想,受文化启迪;青年的情操,需文化陶冶.一句活:青年需要文化,文化引导青年.  相似文献   

10.
青年移民群体包括两类人群,即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他们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的城市适应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但适应程度上存在差异,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城市适应相对更好。青年移民城市适应的阻碍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社会管理制度、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城乡两种文化的冲突、青年移民社会资本的不足等。扫除其城市适应的阻碍因素,推动青年移民的市民化,政府有责任改革不合理的社会管理制度、构建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完善薪酬增长机制,移民自身也要积极整合两种文化、扩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1.
刘建民 《重庆行政》2010,12(3):66-67
小城镇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面向农村,服务农村。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明确指出:"要静下心琢磨,采取有力措施,把发展特色小城镇作为一个大战略、大运动来抓。"到目前为止,我市有1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4个市级重点示范镇、105个市级中心镇,这四类镇应是我市首先要打造的特色小城镇。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生态是文化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综合。 文化生态环境是人类主体文化活动得以进行的天然环境和 人文环境的统一体。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具有不同于城市的 特征。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要重视和加强文化生态环境建 设。  相似文献   

13.
加速小城镇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谢秀琦小城镇是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才、技术、信息中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加速发展小城镇,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作用重大、影响深远。一、发展小城镇是农村改革新的突破口改革要有突破口。传统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矿区青年思想文化状况,把握他们文化行为的特征,最近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的具体指导下,安徽淮北矿务局青少年思想工作研究会对矿区的数千名青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拟根据材料就矿区青年闲暇生活方式的若干问题加以探讨.(一)矿区青年闲暇生活方式究竟呈何特征?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调查数据.在"你最苦恼的事情"一问中,有41.2%的青年认为是"缺乏业余文化场所",下班后没有去处.由于娱乐场所的缺乏,大部分青工把业余时间消磨在打牌、聊天、遛街、逛商店上.矿区青年社交文化不发达,青年社交文化活动比较少.比如舞会,它对于城市青年来说是一种较受欢迎和正常而又普通的一种文化交际方式,在矿区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问卷表明,有78.8%的青年"从未参加过"舞会,在一线青工中比例还要大一些.在观念上,仍有相当一部分矿区青年看不惯这种"城市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0,(10)
农村小城镇主要有原有建制乡镇发展型和新兴小城镇两种类型。 原有建制乡镇发展型就是依托原有乡镇建制,就地兴办乡镇工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以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金融、商业、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使小城镇扩张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城市青年职工住房分层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8年兰州市城市青年职工住房状况抽样调查资料,本文分析了兰州市城市青年职工的基本住房状况,发现城市青年职工的住房状况与其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以及家庭情况等都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城市青年职工货币支付能力的差异和购房准入机制差异的客观存在,不同层次的城市青年职工获得住房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尽相同,城市青年职工的住房状况出现分层趋势.  相似文献   

17.
彭忆红 《传承》2010,(36):162-163
后金融危机时期,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而农村旅游型小城镇是一项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具有生态效益的值得推举的发展模式。桂林作为全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深入探索桂林市发展农村旅游型小城镇的模式,寻找建设桂林市农村旅游型小城镇的着力点,以促进桂林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小城镇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目前农村小城镇建设还远远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对农村小城镇规划建设重视不够,特别是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真研究和正确思路;农村小城镇规划布局混乱,用地失控,建筑呆板,工程质量较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薄弱,道路、给排水、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欠帐过多;缺乏引导富裕农民和乡镇企业进人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甚至一些乡镇政府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或急功近利的思想.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确立小城镇建设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农村文化大院为切入点,通过对农民自办文化现象的分析和描述,得出了农村青年群体正处于一种文化危机状态的结论.在对其成因加以分析的同时,也提出了应对青年群体文化危机的对策,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农村青年这个群体予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西部城市化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西部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发展小城镇不仅有利于促进西部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题,而且还能降低西部城市化成本,减轻西部城市化对环境的压力,走出一条多层次、多特色的城市、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真正成为西部开发中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