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宗羲具有非常杰出的民本论思想,其天下万民为"主","万民之忧乐"为治乱标准诸观点将古代民本思想推向一个新高潮.但总起来看,黄宗羲的民本论由于其民本之民依然是臣民之"民",依然是神本之"民",依然是客体之"民",其民本之本依然是生存之"本",依然是经济之"本",依然是人治之"本",因此,依然只能属于传统民本论范畴.  相似文献   

2.
李宏斌 《探索》2007,2(4):110-113
由唐代韩愈总结出的儒家道统观主要彰显的是道德仁义合伦、黎民百姓安康的"人本"与"民本"的社会价值取向.无论从马克思主义还是从中西文化精神的意蕴看,"人本"与"民本"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民本"必须以"人本"为前提和基础,离开"人本"来奢谈"民本",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本"又必须以"民本"为动力和指向,离开了"民本","人本"就会失去其根本内涵而陷入片面.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对儒家道统思想进行现代阐释,有助于化解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冲突,在社会治理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他的民本思想产生有其历史条件。明代中后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及明末清初的社会影响是其实践基础。黄宗羲民本思想内容丰富,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封建帝王进行深刻批判,关注民生,提出“工商皆本”,揭示税费改革怪圈。他的切合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真知灼见,不仅在当时有其影响,而且超越时空,在当代依然有其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是要"慎民".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群众观念,具备最起码的"民本思想".我们党将朴素的"民本"思想升华到"社会公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对于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来讲,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立身之本,时时刻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挂在心头,殚精竭虑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珍品和精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民为贵,君为轻"的重民贵民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体系中,"民本"是德治思想的核心,民为国之根基,以民为本构建了民本文化的基本框架。以民为本,顺民心,应民意可以固政权,定天下。"民本"思想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借鉴价值,将"民本"思想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的生命、情感、意志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本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追溯这一思想的形成脉络,既离不开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也离不开时代的发展背景,这一思想继承升华了我国古代治国理政中极为重要的"民本思想"。"民本"一词最早出自《尚书》,"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惟邦本"的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人民的相互依存关系,只有人民安定团  相似文献   

8.
浙学历代学人美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如陈亮"上下相恤,有无相通"叶适"四民交致其用",王守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等观点,至今仍是作为有价值的思想遗产而得到相应的重视,必要对之加以进一步的剖析梳理.  相似文献   

9.
孟子民本思想的形成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德贵 《学习论坛》2007,23(10):59-62
孟子是提倡与时并进的思想家,他赞扬孔子为"圣之时者",他自己则提出"权"的思想,并且及时地把孔子的君权至上调整为民本主义。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他长期在稷下学宫有关。他在稷下学宫与各大思想家切磋学术,不断吸收当时各家的先进思想,从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民本思想。他的民本思想虽然不能和现代民主思想相提并论,但是对当代的意义则是肯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文化承载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表征共产党人崇高的使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用典大家",习近平文化用典反映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导向和民本价值诉求。在敬民爱民的立场情怀上,"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理念映射;在勤政为民的政德理念上,"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是本质映照;在实干兴邦的务实导向上,"功崇惟志,业广惟精"是价值凸显;在福祉惠民的天下理念上,"百花齐放,春色满园"是胸襟展现。文化用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价值传递,是党的本质初心、宗旨意识和使命担当的完美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