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著名人物,他在个人修养、品格及才能方面有过人之处。曾国藩死后,清廷赐谥"文正公",这是清政府所能给予臣子的最高评价。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有名望的人物,如李鸿章、梁启超、蒋介石等等,都对曾国藩称赞有加。曾国藩的人生已然达到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的高度,即古人所谓"三不朽"的境界。1917年8月,毛泽东给好友黎锦熙的信中,称曾国藩为有"大本大源"之人,并说:  相似文献   

2.
敢在恩师面前据理乃争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道光十八年的进士同年。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以年家子的身份一早就拜在曾国藩门下,学习制举文,彼此谊同师徒。22岁中举人,25岁殿试二甲第三十九名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李鸿章的仕途一开始就平坦如砥。他曾说:“吾愿得玻璃大厅事七间,明窗四启,治事其中。”这种待遇唯封疆大吏才有,李鸿章立此宏愿,起初被人视为“大言欺世”,他一笑置之。有志者事竟成,被人低估反增趣味。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来历 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被称为晚清三大"中兴之臣"。 他出身书香门弟,已有七代秀才传世。但到其父时,因家庭人口多,只靠设馆授徒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4.
关于曾国藩对待外国侵略者的态度问题,长时间里,人们几乎众口一词认定他是一味“委曲求全”、“妥协投降”,取媚于洋人。其实,曾国藩的对外态度不尽如此,他与外国侵略者也有过矛盾,也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抗争,并在某些问题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毕竟与他的同辈李鸿章略有不同,更与后来的袁世凯、汪精卫之流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死后一百多年,对他政治上的评价,直到今天也没有定论,但是,曾国藩会识才用才这一点上,一百多年来却没有异议。曾国藩在世的时候,李秀成说太平天国的失败足“天王不识贤臣”,而曾国藩的成功则是因为“善识人才”。鉴人之术曾国藩“尤善相士”,特别善于识别知识分子。一次,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多时了。曾国藩挥挥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6.
<正>左宗棠是与曾国藩并称的清中兴名臣,同为湖南前辈,但相对于曾国藩,我对左宗棠是比较陌生的。当湘商文化创始人、社会活动家伍继延先生说邀请我去他的家乡湘阴走走、参观左宗棠故居时  相似文献   

7.
评左宗棠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他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降卖国,应当基本否定。近年来,一些同志提出左收复新疆有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对他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功过并论,不可偏颇。我是基本上同意后一种看法的。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一八一二年十一月十日(嘉庆十七年十月七日)出生在湖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对于李鸿章的功过是非一直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是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处于内忧外患的夹缝里,不能挽大厦于将倾"。"裱糊匠"的比喻道出了他的无奈与自责。  相似文献   

9.
谈到《曾国藩家书》(以下简称家书),不能不先提及曾国藩。在我国,曾国藩是个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传奇人物。民间素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清史稿·曾国藩传》称他"中兴以来,一人而已",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事实上,曾国藩长期以来在民间的显赫声誉,和家书也有很大的关系。新中国建立前,家书几乎是所有读书人必读的书。直到今天,也仍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之死     
开始正文之前,不妨回忆一下马克西姆高尔基印象里的中国。他在卷帙浩繁、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里描写了一个细节:李鸿章到俄国后,在彼得堡参观博览会,这位洋务派大臣居然在大庭广众面前"呸"的一声,将一口痰吐在前呼后拥的保镖脚下,令俄国人面面相觑。这是他小说中与中国相关的一个场景(现在看来这个细节耐人寻味,我们在公共场合的不文明举止,早就  相似文献   

11.
欧凯 《传承》2011,(17):66-67
外交是李鸿章洋务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外交思想也是其国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李鸿章近代外交思想反映出他的近代国防思想,特别是其"和戎"外交及"以夷制夷"的思想更是其近代国防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的成功,和他善于选人和用人密切相关。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可概括为注重道德品行,并加以不断的培养磨炼,激发人的潜能,将每个人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正是凭借这种本领,曾国藩成为"一代名臣",晚清最为优秀的领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7,(4)
<正>"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这是毛泽东对张之洞的评价。张之洞,字孝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影响深远,在近代实业、教育、军率、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张之洞一生的非凡生涯中,之所以能够赢得迅捷的发展,之所以能够获得史家的赞誉,不仅与他政绩卓著、倡导新学、兴办洋务有关,更因  相似文献   

14.
同治五年,55岁的曾国藩在家书中对曾国荃回顾了他一生三次"为众人所唾骂"及三次军事大失败。第二年,他又在家信中对曾国荃回顾了平生"四大堑"。综合这两封信,让我  相似文献   

15.
在李鸿章得势之时,李家兄弟多多少少都沾了光。李鸿章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二。据宋路霞所著的《李鸿章家族》记载,李家真正发财的是老四李蕴章和老五李凤章。  相似文献   

16.
方尧尧 《传承》2009,(19):40-41
曾国藩生活在旧秩序行将崩溃的晚清社会,而他却于乱世中十年七迁,青云直上,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成为二品大员,创造了清廷任官的奇迹。1864年7月,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  相似文献   

17.
《春秋》2017,(4)
正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下旬,到安庆不久的赵烈文郑重其事地给曾国藩上了一道万言书,不仅预见太平军和捻军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指出太平军只能拖累我们而不能倾覆我们,捻军只能搞乱我们而不能拖累我们,中国真正的威胁将来自洋人。他为此提醒曾国藩:西方国家政治修明,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8.
<正>晚清名臣曾国藩在30余年的仕宦生涯里,为国为公。清统治者推崇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毛泽东对曾国藩曾有较高的评价。曾国藩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这和他处世治事坚持"廉、公、谦、慎"的四字官德紧密相关。廉,即廉洁,是为官第一要义。曾国藩生活节俭,住不尚奢,衣不尚新,食不尚精,一般一餐只吃一菜,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当然应有新的反思。大家常说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摧毁了反动的、腐朽的封建王朝。可很少有人问:自秦代构建中国大一统以来的历代王朝,难道是经典理论归纳的西方中世纪那种封建制吗?辛亥年前的清末,无论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还是后来被人戏剧化处理  相似文献   

20.
梁京 《台声》1996,(11)
自从我读完《曾国藩》,内心便对作者有一种敬佩之感.这几年,手头可阅读的书不少,可小说中似乎没有能比《曾国藩》对我更具吸引力的.书中那精辟的描述,独到的见解,深邃的哲理,令人深思,促人省悟.作为一名读者,我不仅对小说本身产生了浓厚兴趣,也产生了了解作者的渴望.很巧,今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无锡认识了唐浩明,并陪同他游太湖、登三山,游览影视城.闲聊之余,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唐浩明说,30年前他到过无锡,那时他正在南京华东水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