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双峰驼内眦部结膜处极其发达的腺体的形态特征,通过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双峰驼内眦部结膜处腺体与山羊内眦部泪阜和穹窿结膜处的腺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双峰驼内眦部结膜处有一呈不规则四边形、表面分布有数量较多的细毛和灰色小泡的腺体结构。而在山羊的相同部位未见类似腺体结构,仅见泪点和泪阜,但在其穹隆结膜下发现有明显的腺体结构。光镜观察证实,双峰驼眼内眦部结膜处的腺体为发达的似皮脂腺结构,山羊眼内眦部仍未见和双峰驼内眦部结膜处腺体相似的结构,但其穹窿结膜处的腺体和双峰驼内眦部结膜处腺体的组织学结构极其相似。推测双峰驼内眦部结膜处腺体在功能上可能和山羊穹窿结膜下腺体相似,崩解破裂的腺细胞构成皮脂分泌物,和眼眶内其他腺体的分泌物以某种比例和方式混合,维护眼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双峰驼肾动脉血管分布的铸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管道铸型技术以及扫描电镜技术对双峰驼肾动脉血管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双峰驼肾动脉在入肾门前约4~8 cm处分为背干和腹干,入肾后在肾窦内相继形成肾段动脉。左右两肾段动脉的分支分布各有特点,各段动脉分支延伸至肾的皮髓交界处,形成弓形动脉;弓形动脉是叶间动脉的延续,并不与肾表面相平行;肾血管球以及出、入球微动脉因分布区域的不同,形态结构也不尽一致。表明,双峰驼肾各段动脉分布的规律性强,段动脉分支之间没有吻合支存在;肾各部位的血管球随分布区域的不同,其形态结构也呈现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在多风沙环境下生存的双峰驼的腭扁桃体的结构特征,对阿拉善双峰驼腭扁桃体进行了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双峰驼腭扁桃体由数量较多的直接突出于黏膜的灰白色独立结节构成,且每个结节上都具有隐窝结构,无扁桃体窦。显微结构观察显示,腭扁桃体黏膜内侧表面覆有厚薄不一、颗粒层较厚的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形成具有多级分支的隐窝结构,在初级隐窝上皮中常有滤泡相关上皮分布,而次级隐窝上皮呈海绵状,其内有较多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隐窝周围的固有层内含有致密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淋巴组织;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结缔组织深入淋巴组织中,将其分成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小叶;淋巴小结十分典型,生发中心发达,几乎占据了整个淋巴小结,其周围有网状纤维环绕。证实,双峰驼的腭扁桃体十分发达,形态独特,尤其在解剖学方面,与牦牛、黄牛和羊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微细结构和腺体细胞组成。双峰驼幽门腺也为高度蟠曲的分支管状腺 ,由柱状上皮构成 ,胞质中有细小的嗜伊红颗粒 ,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 ,在腺体细胞间有分布密度大于贲门腺和胃底腺的亲银细胞 (即分泌 5 羟色胺的EC细胞 ) ;黏膜肌层进入固有层 ,使腺体间可看到丰富的平滑肌纤维 ;覆盖于幽门腺区的高柱状上皮分泌中性糖共轭物和酸性糖共轭物 ,以前者为主。双峰驼幽门腺区在皱胃中所占面积最小 ,黏膜皱襞不发达 ,但其胃沟多而密集并且很深 ,可达黏膜层的 1/2或 2 /3 ,常有多条深的胃小凹开口于此 ,从而增加了幽门腺区的表面积。研究结果显示 ,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动物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5.
骆驼适应荒漠环境的最主要条件是其具耐干渴的生物学特性。据资料报道,对骆驼禁止饮水一个多月不致有生命危险,这主要在于它独特的体温调节功能和血液的组成。本试验通过观测不同条件下双峰驼相关器官组织的含水量和组织结构变化,为骆驼水代谢的研究提供证据。1材料与...  相似文献   

6.
有毒腺体主要是指牛、羊、猪胴体上的甲状腺和肾上腺,其中甲状腺对人的危害较为严重。目前,在肉品检验中普遍忽视对有毒腺体的摘除,由此引起人的急性和慢性中毒屡见不鲜。1 甲状腺1.1 形态及解剖位置 甲状腺位于喉头后方和第2~6气管环附近,分左右两叶,其腺体中间相连。猪的甲状腺呈红褐色,为长椭圆形,类似附着的小块肌肉;牛的甲状腺呈浅红褐色,为不规则的扁三角形,其表面有许多小结节;羊的甲状腺呈浅红色,为长椭圆形。1.2 对人的毒害作用 据有关资料报道,成年人食入1.8g新鲜甲状腺,即可出现中毒症状,这个…  相似文献   

7.
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前后脚标本。结果表明,双峰驼指(趾)部的弹性结构由指(趾)枕垫包囊、半月形纤维鞘和指(趾)垫构成。每指(趾)的指(趾)垫由前部的三个脂肪垫和后端的一个弹性纤维垫构成。指垫大于趾垫。  相似文献   

8.
药物驱杀双峰驼喉蝇蛆一期幼虫的效果观察1)李云章朱永旺2)吴海鹰2)邢振贵杨晓野汤生明2)焦兴刚2)(内蒙古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呼和浩特010018)作者将自然感染驼喉蝇蛆一期幼虫的双峰驼30峰,随机分成3组,Ⅰ组灌服虫克星,Ⅱ组肌肉注射碘硝酚,Ⅲ组不...  相似文献   

9.
双峰驼与牛马血液学值的比较学研究王秋婵任安华,张正选,徐珍玲(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兽医站)双峰驼是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重要的特种动物之一,耐干旱、抗严寒、抗病力强。近年来我国双峰驼的数量有所增加,质量也有一定提高。虽然国内...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双峰驼视网膜全层中脑红蛋白(NGB)的分布特征,选择健康成年双峰驼,利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NGB在双峰驼视网膜各层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NGB在除视网膜外核层之外的其他区域均有表达,且存在表达强度的差异,其主要分布在节细胞及双极细胞的细胞质、光感受器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中。以上结果表明,NGB几乎分布于视网膜全层,提示在极端生存环境适应性中,NGB对维持视网膜中的氧稳态及参与光损伤修复机制过程中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NGB在双峰驼光感受器外节段中的阳性表达,丰富了NGB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分布的形态学资料,并且对其功能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双峰驼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在不同饮水条件下的含量均是冬季高于夏季。TSH的正常含量冬夏均值为10.29mIU/L,在禁水期和暴饮后,含量虽有波动,但无统计学差异。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T4正常含量为0.995和99.51μg/L。夏季禁水后9d,两者的含量下降为0.604和79.54μg/L;12d时迅速增加超过正常值;15d时又急速下降接近9d的水平;暴饮后更明显下降低于正常水平。冬季禁水后T4含量的变化与夏季相反,但升降变化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双峰驼在禁水期,甲状腺机能有降低趋势,可使代谢产热减少,呼吸变慢,由呼吸蒸发的水分减少,这是双峰驼节水耐渴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双峰驼喉蝇蛆病是由狂蝇科喉蝇属的骆驼喉蝇(Cephalipinatitilator)的幼虫寄生于骆驼的鼻腔、咽喉等部所致,给养驼业带来较大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治该病,1995~1997年在研究双峰驼喉蝇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双峰驼CYP1A酶体外活性及其对外源性药物代谢的影响,首先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双峰驼肝微粒体,并优化其体外孵育体系,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双峰驼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CYP1A酶特异性底物非那西丁的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的动态含量,并借助Origin Pro8.6软件计算CYP1A酶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双峰驼肝微粒体具有良好的酶活性,其蛋白质含量为1.652mg/g±0.341mg/g。经优化后孵育体系的最适宜底物的质量浓度为200μg/mL,最佳肝微粒体的质量浓度为4.95mg/mL,最适宜孵育时间为30min。双峰驼CYP1A酶体外孵育体系的最大反应速度为0.224 6nmol/(min·mg)±0.041 8nmol/(min·mg),米氏常数为5.577 9μmol/L±0.634 2μmol/L,内在代谢清除率为0.080 4(mL·min)/mg±0.023 1(mL·min)/mg。结果表明,本试验通过借助特异性探针药物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成功检测了双峰驼CYP1A酶的体外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14.
狮的植物性神经解剖王恩福(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450045)植物性神经的解剖因其形态结构的特异性和生理机能的复杂性,而倍受人们的关注,作者对2头狮的植物性神经进行了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动物的特异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5.
用两种含Se,Cu和Co复合微量元素的缓释丸给双峰驼投服后60d,均可使双峰驼全血和被毛Se,Cu和Co含量显著升高(P<0.01),在动物适宜的范围内波动,且两种缓释丸对体内元素水平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种缓释丸均能作为双峰驼补充微量元素营养的简便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CD11c和CD103分子标记物标记的树突状细胞(DC)及CD68分子标记物标记的巨噬细胞(Mφ)在双峰驼肠系膜淋巴结(MLN)中的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峰成年双峰驼MLN不同部位的DC和Mφ进行了定位和观察。结果显示,CD11c阳性树突状细胞(CD11c+DC)的核较大淡染,突起细长且弯曲,环抱周围的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生发中心、滤泡间区和小梁周围;CD103阳性树突状细胞(CD103+DC)的形态在不同部位相似,细胞核大、淡染,突起不明显,形态规则,主要分布在小梁周围和滤泡间区,髓质也有较多分布,滤泡生发中心分布较少。结果表明,CD11c+DC和CD103+DC在MLN中的主要分布差异是,前者在生发中心分布较多,而后者在髓质分布较多。CD68+Mφ主要分布于胸腺依赖区的高内皮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和髓质淋巴窦。上述三种细胞的分布特点均与它们的抗原递呈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由假结核棒状杆菌所致的骆驼脓肿病,是一种呈地方性散发流行的传染病,其在我国甘肃、新疆、内蒙及宁夏等省(区)流行严重。诊断假结核棒状杆菌病的血清学方法很多,但都不甚理想,其中以IHA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较好。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以实验动物为模型,探讨ELISA在检查双峰驼假结核棒状杆菌毒素抗体中的价值,并将其与IHA进行比较,对应用此法早期诊断双峰驼假结核棒状杆菌病的可行性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氟致甲状腺肿大的分子机理,选用4周龄SD大鼠饮用不同浓度的NaF水溶液,复制了氟中毒致大鼠甲状腺肿模型,光镜下观察了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变化,并用RT-PCR技术检测了甲状腺组织中iNOS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氟中毒大鼠甲状腺微血管明显扩张、增生,表现为明显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氟中毒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iNOS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长期摄入过量氟导致甲状腺发生结节性肿大的机理之一是,氟可刺激甲状腺中iNOS基因和VEGF基因的过量表达,进而造成甲状腺组织内微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19.
CYP2J酶主要参与机体内源性物质代谢,尤其是对花生四烯酸和亚油酸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试验通过克隆CYP2J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为蛋白层面深入研究双峰驼CYP2J酶提供特异性抗体奠定基础。从双峰驼肾组织提取RNA,反转录后PCR扩增出双峰驼CYP2J基因,胶回收纯化后进行TA克隆,连接pMD18-T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的感受态细胞中,提取质粒进行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和PCR鉴定,并借助上述内切酶双酶切重组质粒pMD18-T-CYP2J后,连接于经同样双酶切处理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于大肠杆菌DH5α细胞中,并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PCR鉴定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表明,在重组质粒pMD18-T-CYP2J和pET-32a-CYP2J双酶切电泳中均能得到约1500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及两种质粒的特异性条带。以2种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电泳均能得到约1500bp的CYP2J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公布的双峰驼CYP2J预测序列的相似度为99%。由此可见,本试验成功构建了双峰驼CYP2J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YP2J,为后续该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和蛋白层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双峰驼消化道组织标本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肠道和胃的有腺部固有膜淋巴组织中含有丰富的浆细胞,并且在肠道的分布多于胃;在肠道回肠分布最密集,其次是空肠后段和盲肠.从食管至回肠浆细胞分布逐渐增多,从盲肠至直肠逐渐减少;肠道和胃的有腺部浆细胞明显多于食管和胃的非腺体区,后者仅有极少量散在的浆细胞分布;胃的3个腺囊区腺体部和贲门腺区的浆细胞分布相似,并多于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浆细胞在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以及整个消化管粘膜下层分布很少;光镜下的浆细胞为多形态,以卵圆形细胞多见;电镜下的浆细胞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胞浆内充满大小、形态不一的囊泡状粗面内质网,另一种胞浆内充满扁囊状粗面内质网,以前者多见.观察结果证实,双峰驼肠道粘膜和胃粘膜具有产生抗体的形态学基础,尤其回肠、空肠后段和盲肠是消化管粘膜产生抗体的重要免疫效应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