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从一切生产形式中抽取了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要素,并脱离生产过程讨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它们成为一种脱离人的活动的抽象结构。在这种抽象的经济结构中,人在历史中的能动作用被忽视了,人作为生产活动的参与者维度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矛盾中消失了。这种做法也招致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对马克思历史观的误解和误用。  相似文献   

2.
《新视野》1985,(1)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才能研究得清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前面两节,我们说明了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这一节我们来分析一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是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分工发展的趋势来看,旧式分工、自然的、固定化的分工是要消灭的。而新的社会分工,即自觉的分工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和发展。因此,社会分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一、社会分工具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性 分工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介概念。分工有双重属性,既有生产力的属性又有生产关系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联系史实,就夸大生产关系反作用的理论表述,进行了分析’指出其错误所在;强调坚持生产力标准的理论依据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的原理。文章重点指出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普遍的、绝对的,夸大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以致同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混同起来,就会滑向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6.
顾海良 《前线》2015,(3):5-8
"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这是马克思提出的贯通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后来,列宁从方法论上强调,"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生产力理论的新阐释,深化了对当代中国"生产力的水平"的理解,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客观的现实,也是历史的必然,对此表示怀疑的人往往这样寻找理论根据,他们认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生产力标准和马克思关于五种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理论,完全是由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种外因造成的,是一种历史的偶然现象,不具有客观必然性。这种糊涂观念,动摇着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必要加以澄清。一、生产力决定作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生产力标准的理论根据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最终必须同生产力状况相适应,这是绝对的、确定的。否认这一点就会背离历史唯物主义。但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即先进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并不一定是建立在最先进的生产力基础上,同一生产力状况可能形成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产关系特殊,是指历史上经济上独特的生产关系,即特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形式".某种商品经济的社会形式,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用公式表示,简而言之:生产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一般;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般+生产关系特殊(所有制形式);生产方式=生产形式+生产关系特殊(所有制形式).由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生产形式是个独立的经济范畴,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般的统一所组成.市场经济属于生产形式的范畴,是个中性范畴,它与所有制形式无关.市场经济作为生产形式范畴,就完全可以与私有制分离而独立.  相似文献   

9.
我们说改革具有长期性,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它贯穿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始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只有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永远充满生机活力。第二,对于每一阶段的改革来说,也具有长期性。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不但改革无法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生产的严重  相似文献   

10.
制度安排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实现或起着推动作用,或起着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发展演变的根本动力。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制度变迁影响的思想,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要深化制度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要做到制度改革始终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方向,制度改革始终坚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根本。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早就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战后资本主义尽管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它依然是一种对抗形式的社会生产过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基本矛盾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更为错综复杂,有时还十分尖锐。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调节机制只能在其根本制度容许的范围内来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不平衡和不适应,推迟经济危机的爆发或减弱其强度。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新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加深,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其表现形式也出现了某种不同于以往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为我们研究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南。 一、正视效率与公平矛盾的客观性是解决众多社会问题的前提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所以,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效率与公平这对矛盾也将始终贯彻整个人类社会。 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因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资料少数人占有,社会分配不公成为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推动着新旧社会的代谢。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然,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生产  相似文献   

14.
第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是生产力社会化程度的低水平,同生产关系的国家集中制之间的矛盾,即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具体表现为:从整个社会范围看,生产的经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经营形式是农牧生产领域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反映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而选择的具体组织形式。农业经营形式的选择应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取向,它是动态的演进过程。作为农村改革之初建立的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经营形式,其功绩是举世公认的,是当时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要求的客观选择。这种生产经营形式的变革,确立了农户经营的主体地位.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业生产力从“一大二公’物检桔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实现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次飞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的历史观,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发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关系,并且找出了决定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过程。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形态的划分以生产关系为标准,而一个社会内部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则以生产力为标准。一般地说,任何社会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都可以分成若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生产力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张兴国  王连兴 《奋斗》2002,(11):14-15
农村进入二轮家庭承包以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对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行必要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无法回避的。先进的经营组织形式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黑龙江的实践表明,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修林 《前线》1963,(12)
上期我们讲了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这一期我们再谈谈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谈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关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样,上层建筑对手经济基础也起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新认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科学界定经济基础的范畴,对于深刻理解十五大精神,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内在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  相似文献   

20.
这一讲,想概括地说明一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细致的分析,将留给以后各讲。由于生产关系在客观上同生产力和上属建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这里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也准备做一些说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要热心于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