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条 为了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本办法所称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五年以上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归侨身份由市人民政府侨务部门(以下简称市侨务部门)确认,凡符合归侨身份条件的,市侨务部门发给《上海市归侨证》。侨眷身份由  相似文献   

2.
第一条 为了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本法所称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  相似文献   

3.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归侨、侨眷的身份,由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侨务工作的机构根据本人申请审核认定。与华侨、归侨有长期扶养关系的亲属申请认定侨眷身份的,应当提供由公证机构出具的扶养证明。第三条 华侨、归侨去世后或者华侨身份改变后,其国内眷属原依法认定的侨眷身份不变。依法与华侨、归侨及其子女解除婚姻关系,或者与华侨、归侨解除扶养关系的,其原依法认定的侨眷身份丧失。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过审议,决定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作如下修改和补充: 一、第二条第三款修改为:“本办法所称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五年以上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第四款修改为:“归侨身份由市人民政府侨务部门(以下简称市侨务部门)确认,凡符合归侨身份条件的,市侨务部门发给《上海市归侨  相似文献   

5.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法律,也是我国第一部保护公民权益的特别法。一、归侨、华侨、侨眷的概念和侨眷的范围根据《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  相似文献   

6.
杨丽媪 《政府法制》2009,(13):14-15
前不久,一条关于浙江省绍兴市13个权势家庭子女组成“高考加分俱乐部”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分原本是为了教育公平而制定的政策,然而随着五花八门的加分条款的出现,许多人认为加分正在制造出新的不公平。在如此严肃的高考当中,分数上的高人一等难道真的就如此轻而易举吗?究竟还有哪些潜规则正在侵害着高考制度的公平?目前的高考加分制度又到底该不该彻底取消?  相似文献   

7.
正一直以来,我国对无偿献血是有一定的奖励政策的。根据《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规定,公民献血达到一定数量后,本人和亲属可享受免费输血待遇。既然一人无偿献血全家受益,那通过浦江县出台父母无偿献血为子女中考加分政策有何不可呢?再者,目前我国不少地方都有中高考加分政策:见义勇为可以加分,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获奖者可以加分。既然这些都可以加分,那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一条关于浙江省绍兴市13个权势家庭子女组成"高考加分俱乐部"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分原本是为了教育公平而制定的政策,然而随着五花八门的加分条款的出现,许多人认为加分正在制造出新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9.
话题背景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深圳为吸引金融高管人才,提出了“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可加10分”的优惠。这一加分政策引发了广泛质疑。不少市民认为,教育是公共资源,把父母从事的优势行业作为子女加分的条件,对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不公平。  相似文献   

10.
“裸考”成为2006年高考关键词,《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对这一词的关注:据一位高三学生称,他们班能够得到高考加分的同学有20多个,高考一次能加20分。能够有加分资格的“有市三好学生干部、有二级运动员证书的、有获创造发明奖的,还有少数民族、华侨、牺牲警察的子女,爸爸妈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前主要实行"优先录取"政策,1978年后主要实行"加分录取"政策。从优先到加分1950年,教育主管部门规定,高校招生对于"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考试成绩虽差,得从宽录取"。这一政策体现了照顾性与鼓励性兼顾的原则,符合当时的人才选拔环境和制度。1956年,高等教育部学生管理司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1956年暑期招生录取、分配办法》进一步规定了优先录取的分数控制幅度,要求"在与一般考生成绩相同或相近(指总分少20分左右)时,就应该优先录取"。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归侨、侨眷的身份,由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侨务工作的机构根据本人申请审核认定。 与华侨、归侨有长期扶养关系的亲属申请认定侨眷身份的,应当提供由公证机构出具的扶养证明。  相似文献   

13.
【新闻背景】2003年,福建省在普通高考录取照顾政策中新添了一项内容:凡获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考生或其子女参加高考可获加分照顾:省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考生或子女给予加20分的照顾,区市级的加10分。然而,这种将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表彰与高考录取结合起来的政策一经面世  相似文献   

14.
华侨、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在国外和港澳地区的遗产、因工死亡的赔偿,是他们的劳动所得和正当权益。根据毛主席关于“保护华侨利益,扶助回国的华侨”的教导,以及我国宪法关于“国家保护华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的规定,做好这项工作,就是具体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15.
确认归侨身份是侨务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对其进行安置和保护其权益的基础和起点。归侨能否融入国内主流社会是检验归侨安置政策的最重要标准,以此标准衡量,我国过去60年来的归侨安置政策不完全成功。现行归侨安置法律存在着归侨身份确认不严谨、安置内容不明确、社会保障范围窄、忽视融入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等问题。因而有必要积极探索建立公民居留期制度,实现公民动态管理,完善确认归侨身份的法规规章,明确“促进融合”新对待归侨方针,免费提供强迫性和自愿性融合课程,澄清现行法律归侨安置方面的歧义性规定,进而完善归侨身份确认和安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俊林 《江淮法治》2009,(14):60-60
这些年,伴随着高考备受争议的莫过于高考加分政策。今年更因为重庆31名考生“民族身份”造假事件的发生,使得全国上下,上至学者下至百姓,纸媒也罢,网络也罢,惊呼声、谴责声纷起,一时间众说纷纭。本刊新闻聊斋栏目约请了几位作者,来谈谈“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17.
正献血加分,在这里非对错暂且不论笔者认为更应关注的是"献血加分"背后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及如何决这些问题,"献血加分"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透过"献血加分",我们看到的其实是那些老生常谈的问题:血荒、政策出民主程序缺失、加分乱象。如果这些问得不到解决,今后引发社会争议的政策会出现,甚至可能更加荒诞可笑。  相似文献   

18.
李娜 《江淮法治》2014,(20):24-24
不久前,浙江浦江县人民政府出台《浦江县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其中一项“父母献血子女中考可加分”的优惠政策被人发上了网后,迅速引发争议并发酵。赞成者认为鼓励献血并无不妥,反对者则认为把献血和加分捆绑在一起,违背了无偿献血精神,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些地方相继公布,今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考录公务员时不再享受笔试加分等优惠政策,引起舆论质疑。对于公务员考录加分日益泛滥的问题,进行清理,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的加分政策,该不该取消.则应该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审慎推行。公共政策既不应该“随心而出”,更不应该在毫无缓冲的情况下“急刹车”,因为这都会让公共政策失去了可预见性.从而伤害了公平。  相似文献   

20.
叶氢 《政法学刊》2012,(4):44-48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华侨华人的主体构成、权利构成、关系结构各有不同。从晚清至今,华侨华人作为主体经历了华侨群体、华侨社会、华人社会、新移民、其他海外侨民群体显现的渐进转变。华侨权利、华人权利、新移民权利、其他海外侨民群体的权利各有特点和侧重,华侨华人关系结构也发生了由侨民到外国人的转变,中国政府对外侨务政策也出现了政策制定法制化、政策内容区别化、政策重心调适化、政策资源融合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