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理工大学786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被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评判、就业意向和择业标准、专业满意度与重视度、就业影响因素、求助意向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被调查学生在就业单位意向、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择业时首选的地点以及对职业的月薪期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利于顺利就业的倾向。建议就业指导人员引导大学生在择业时遵循主动择业原则、社会需要原则、发挥特长原则以及可行性原则,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准确把握毕业生择业心态,提供相应的辅导。为此我们从毕业生的择业依据、1薪酬期望值和影响毕业生择业、就业的主客观因素两大方面进行了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并从大学毕业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就业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政府、学校、学生及家长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11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为了解掌握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本文通过对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以就业意向的调查为切入点,从择业观念、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就业准备、影响就业的因素、对就业指导的需求等方面加以调查分析,总结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新情况,从而对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为高职院校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对促进高职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上海交通大学2005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表明,职业价值观分为职业促进因素、职业保健因素、职业声望因素三个因素;职业规划、就业方面的实力、家庭和朋友的期望、社会关系是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因素;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择业地点上优先考虑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大学生择业自主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省5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工资待遇、就业地点、就业单位性质的要求和影响就业因素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择业时,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多数学生更乐意选择政府部门和国有单位,但是高职学生择业时存在学历水平和实践知识欠缺等问题。进而从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积累就业实践经验;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师、辅导员和心理老师之间的合作;加强挫折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六个方面,阐述改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工作方法,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毕业生就业制度新旧体制的转换,即除少数毕业生外,绝大多数毕业生将进入毕业生就业市场,实行自主择业。从计划分配到自主择业,就业的主体由国家转变为毕业生个人,毕业生获得空前多的就业选择权。但是,自主择业不等于自由择业,自主择业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实现自主择业后,国家仍要实行宏观调控。实行自主择业,从课程内容、学生教育管理、学校与社会需求关系的调整等方面,对现阶段高校的教育改革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必将更加突出学校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考查了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方面的信息渠道、影响其择业就业的主客观因素、大学生的求职技巧、求职中的法律意识等与大学生就业有密切关联的一系列指标,进而为今后高指标如何有效指导大学生择业就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形式。由于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纷繁复杂的社会以及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导致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介绍了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培养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用人单位恶意侵犯毕业生劳动权益问题十分严重。本文通过对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实体权利的分析,并结合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提出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权利的具体内容及其保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状况分析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大学生择业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尤其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改革,传统的“统包统分”被取消之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困惑,导致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误区 1.追求完美心理。追求完美的思想在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身上存在。他们在择业时往往标准很高,既要考虑所选单位的地理位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择业趋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6所高校500多名本科毕业生的择业趋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毕业生更期望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更期望进入国有单位,更期望拿到高工资:择业标准由传统的单一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选择标准集中在用人单位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或能否发挥自己的特长;“先就业后择业”观得到了毕业生的普遍认可.动态择业意识增强。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对策:加强正确择业观的宣传教育;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择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实践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就业的初期,需要强化职业规划环节,找准就业目标,调整努力方向,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13.
就业关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一直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通过作者所在院校对毕业生开展社会评价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盲目择业,频繁跳槽等不良现象,提出高校应转变就业服务方式,加强职业指导,进而增强高校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择业焦虑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在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却较少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择业焦虑是个人、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通过适度激发、形势解读、心理疏导、朋辈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更好地解决大学生择业焦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吴艳芳 《工会论坛》2008,14(1):122-123
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重大,在择业的过程中,应了解国家的就业分配政策。同时,也要注重择业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6.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政策、高校、市场、个人等各个层面。政府的教育政策、人事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户籍政策也影响着毕业生就业。就业市场中种种不规范和歧视行为、不良的社会风气、机制的非竞争性、信息的不顺畅都严重阻碍学生就业。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就业指导,毕业生的择业期望、综合素质、心理素质等等都是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感倾向,其包含就业过程中对自我的评价、对社会的认知、对求职层次的定位、以及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就业行为、就业选择的心理定势和心理特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于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的形势下 ,高职毕业生应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路子 ,即毕业时 ,只要有工作单位接纳 ,就先工作 ,实现就业 ,走进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 ,认为不合适或遇到更好的工作 ,可以“跳槽”重新选择职业。有了一段就业和择业的经历后 ,有的可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由政府安五向自主择业的方式过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适应这种形势?笔者认为,除了各级就业安置部门需加大工作力度外,毕业生本身屯应该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提高四种能力:一是认清就业形势,转变思想观念。有些毕业生缺乏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过分依赖政府分配就业,不会屯不敢到社会上推销自己,从而失去了很多良好的就业机会。应当看到,目前,行政机关精简机构,企事业单位减员增效已是大势所趋,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正由政府行为向市场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过渡,最终达到取消分配。毕业生对此要有…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压力也相对加大,众多大学生对择业感到迷茫。要想解决大学生择业困境,大学生塑造健康科学的择业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从家庭的角度分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塑造和影响并更进一步阐述针对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塑造之路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