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锦 《思想战线》2004,30(2):98-102
聚落生态系统中包含的人地关系,是形成和影响民族文化生态的主要因素,随着人类对土地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会产生一些与传统不同的人地关系,从而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变迁,引发人们对民族文化流失的担忧.泸沽湖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近20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聚落生态系统也出现了分化,旅游聚落生态系统的经济活力增强、边界扩大,引起民族文化的变化,而泸沽湖周边最具特色的母系文化,在这一变迁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适应性,为我们正确认识聚落生态系统变迁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益的个案.  相似文献   

2.
西南民族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我国西南民族聚落形态,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而形成,有聚集型和散漫型两种基本形态。西南民族聚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与该地区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分布特征相关税,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特征。应采取多元的视角研究西南民族聚落。  相似文献   

3.
位于黔东南山地地区的苗族聚落因其特殊的地貌形态和文化渊源,形成了各类与平原聚落不同的、极具特色的公共空间。论文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走访调查,总结黔东南苗族聚落中的公共空间类型与特色,并探究其由内在的文化联系而形成的序列结构。黔东南苗族聚落的公共空间可分为生产空间、交通空间和仪式空间三类,其中仪式空间最具特色。黔东南苗族聚落的公共空间布局灵活自由,形态因地制宜;各类公共空间为鼓藏节、招龙节等重要仪式活动提供场所,作为历史的象征连通古今;模拟历史演变的仪式活动串联起各类公共空间,形成连通村落内外、村落之间的公共空间序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台湾城市化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台湾城市聚落型态的演变城市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纵观台湾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依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聚落型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明清时期(1624~1895)、日据时期(1895~1945)和光复以后(1945年以后)。 (一)明清时期聚落型态的形成明清时期是台湾港口市镇聚落型态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17世纪初,海上私人武装集团颜思齐、郑芝龙等人常在台湾笨港一带活动,移入大量汉民,形成以港口为据点的汉人聚落,这是台湾早期港口市镇聚落的雏型。1624年,为掠夺财富而东来的荷兰人在现  相似文献   

5.
影响西南民族聚落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把西南民族聚落置于一个广阔的自然、社会历史与发展背景中 ,以各民族的经济生活、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技术条件、家庭制度、各种观念形态及其宗教信仰作为切入点 ,系统地分析了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对西南民族聚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现代文明的渗入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聚落形态的变迁,这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见证,也是农村聚落文化的客观表现。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和GIS技术对玉屏县朝阳侗寨聚落的空间分布、规模、形态、结构等进行分析,探析研究区38年来聚落空间的存在状态及演变特点,分析影响北侗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因素,以期为侗族聚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孟莹  文晓斐 《人民论坛》2011,(8):178-179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聚落特色正随着重建逐步消失。通过吉娜羌寨重建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梳理在少数民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中保持民族聚落个性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民族地区聚落空间的物质与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技术思路,为民族稳定、和谐社会构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甬政办发[2013]19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进程,真实记录着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不可再生的人文环境和生产生活资源,也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  相似文献   

9.
清建国后,其族人迅速从东北漫及全国各域,其民居景观文化,一方面保留其民族特色,一方面被各地方文化感染改变。这种发展,除历史演进的必然外,还受社会和人文因素影响。北方内蒙古八旗满族、陕甘宁八旗满族、东北老满族民居景观环境的承续关系和慢慢演变的差异越来越突出,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满族同汉族合院聚落受以上两种因素影响外更带有各自强烈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规划思想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的原始规划思想是多元文化的体现 ,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二元宗教文化特色。在传统聚落原始规划思想中 ,凝聚着古代百越文化、傣族村社文化、原始宗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内涵。研究其文化内涵 ,探索其演变规律 ,对科学规划傣族小城镇和发展傣家“乡村旅游”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将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转变成视其为资源化的概念并采用市场经济机制进行有效管理、开发与利用 ,提出了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废弃物 (垃圾 )的系统性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商品房市场具有自住需求与投机投资的双重功能,国家为保障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新国五条"中通过扩大"房产税"开征范围,以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资投机行为调控商品房市场,在辩证分析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其社会负效应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田鹏 《长白学刊》2022,(2):127-13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及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口、产业、生态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互惠流动的同时,传统乡土性逐渐消解式微,如何重塑后乡土社会地域认同及整合机制是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的关键。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视角,从地域空间、组织体系及社会结构维度考察苏北农民集中居住区秩序重建的实践过程发现,完成物理空间整合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依然不同程度延续着传统乡土社会整合机制,使得现代普遍主义价值取向的地域关联及社会认同机制难以有效建立,后乡土社会样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性重建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因此,如何突破制度红利型动力机制及行政主导实践逻辑重塑后乡土社会整合机制,就成为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地域公共性并顺利过渡到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进入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但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开始不断出现。突出表现在农民工在就业、社保和教育等方面无法享受到市民待遇。而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传统的二元制度。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系统地探讨了二元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改革。从宏观上分析了改革的总思路,从微观上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并强调了制度协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amines East Asians and Chinese nationals who select ‘China as a model’ of development. The analysis looks at both macro and micro explanations to show that China's standing as a development model is not in sync with its status as a rising global and regional power. At the macro level, the focus is on country-level patterns, while the micro analysis is drawn from the third wave surveys of the Asia Barometer Survey data conducted from 2011 to 2013 in 13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olitical values, history, geography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views of China as a model and that those outside of China who select the country as a model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hina itself.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受经济形态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经济犯罪不断的出现,且形式多样,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导致经济犯罪呈现出不断变迁的趋势.引起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当属经济转型、社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控制.鉴于经济犯罪带来的巨大影响,我国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对经济犯罪的查处与防治,确保我国经济的安全,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7.
Dissatisfaction with residential program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normalization principle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community-based programs for mentally retarded, emotionally disturbed and delinquent youths. Unfortunately, these programs have not generally been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their residential counterparts in preparing their children for worthwile and productive lives in the community. In this paper, six areas are discussed as important for successful community programs and proposed as targets for future prevention,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efforts. These include the family, sexuality, leisure activities, social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both prevention and remediation effor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旧住宅区”特点分析,指出其中安全防范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对如何做好社区安全防范工作提出建议,以群众力量为依托,力争达到群防群治,构建以人防为重点,物防、技防为补充的安防体系.  相似文献   

19.
The issue of social networks is central to scholars' examinations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its transitional societ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ffort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property rights reform on the evolution of entrepreneurs' social network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China. This study proposes three different patterns of social networks: in-group networks, official-centered networks, and market-oriented networks; and examines how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 network patterns has evolved under the context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By using data collected in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four significant questions. Do social networks still matter? How is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 patterns of social networks changing? Why could this happen? In which fields do social networks still matter?  相似文献   

20.
王浩斌 《桂海论丛》2009,25(3):7-11
国外现代化模式选择不仅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并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题及其发展方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计划权威型现代化模式、自由市场型现代化模式以及后现代化模式等相继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历史影响,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