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众人物名誉、隐私权限制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公众人物名誉、隐私权与社会知情权、舆论监督权日显冲突,由此而来的名人官司亦日益增多,颇令新闻舆论界困惑。在我国,有关公民的名誉、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理论探讨成果亦颇多,但有关公众人物名誉、隐私权限制的法律规范很不完善,甚或存在空白。司法界在处理日益增  相似文献   

2.
试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人物隐私权一般情况下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但公众人物作为公民当中的特殊群体,其隐私权亦应受到限制.文章首先对公众人物作出界定,然后对其限制的深层次原因分析,认为还是出于利益平衡的考虑.但这种限制也不是绝对的,对那些纯粹的个人事务,法律应给予与普通公民同等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与知情权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和知情权是公民两项重要权利。处理二者关系,既要重视保护公民隐私权,也要维护大众的知情权。个人隐私权是静态的消极权利,是私权利。大众知情权是动态积极权利,是公权利。当二者发生矛盾冲突时,必须遵循公法优先和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同时兼顾公民个人隐私权。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私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由于公众人物的特殊性,为了满足相时重要的公共利益,必然要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行使给予一定的限制,但是,公众人物隐私权并非被完全剥夺,在公共利益和新闻价值之外,应该获得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有笑晨  齐志红 《工会论坛》2006,12(3):106-107
官员自杀事件近年来频发,但公民在此类事件上的知情权并未得到有效保护。本文从官员自杀事件及其处理方式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公民知情权保护的欠缺进行了探讨,指出公民知情权保护欠缺的弊端和危害,以及对中国宪政进程的消极影响。自杀者的个人隐私权和公民知情权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冲突,但从中国民主宪政进程来看,个人隐私应当让位。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使包括公众人物在内所有公民的网络隐私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我国对公民尤其是公众人物的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基础较弱,在立法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有必要从具体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构建起立法、行政、司法三位一体的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促进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2011年起,首都公安机关开始推行立案公开制度,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工作。立案公开是公安机关尊重和保障公民知情权的直接体现,但同时,此项工作可能导致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如何在公开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同时维护信息安全、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被侵犯是公安机关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是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我国法律缺乏对隐私权的直接规定,只将其纳入名誉权范畴,导致法律无法有效地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立法经验,针对我国当前隐私权保护的不足,提出隐私权应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身权利,并对隐私权定义、范围及其与名誉权、知情权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通过宪法和民法进行合法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随着缘于第三者的介入而引发的婚姻危机的日益严重,婚姻中的隐私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保护隐私权对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应把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同时应规范保护的内容与范围,规范婚姻中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政府信息公开应兼顾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保护存在范围不明确、缺乏有效救济等问题。文章力求找到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权保护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佳解决办法,使政存信息的公开在不损害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情形下正常运行,实现论民个人隐私权得到保护的同时,又能正常享有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以求真正实现我国法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然人的隐私权依法应受保护。公众人物因其事业与社会和大众的关系密切,基于公共利益、新闻价值或公众的合理兴趣,有必要对其隐私权进行适度限制。但是,在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限制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公众人物住宅不受非法侵入或侵扰,其私生活不受监听监视,公众人物享有通信秘密和自由,公众人物夫妻两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扰或调查,公众人物有权享受与公众的合理兴趣完全无关的纯粹个人私事的秘密或安宁。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司法改革,裁判文书从不公开、有限公开再到现在的网上全面公开,都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审判公开原则和实现"阳光司法"。裁判文书网上公开能实现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但是作为涉及公共利益的知情权,有时会与私人利益的隐私权产生冲突。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案件当事人隐私权的保护,应当寻求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的平衡,更好地实现司法公开、公正与公平。  相似文献   

13.
公众人物是媒体和大众所关注的焦点,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公众人物隐私被泄露的情况更加普遍。由于他们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特殊身份地位,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是合情合理的,法律也因此要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一定的限制,从而维护相对来讲更重要的公共利益。但是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应只限于其私人领域与公共利益、公共兴趣有关的部分。同时,不同类型的公共人物的隐私权限制也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知情权是基本人权之一.本人对个人档案内容有知情权,而且是公民隐私权的应有之义.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角度完善立法,予以明确知悉权,更正权,救济权,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个人档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隐私权冲突之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方面,是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但是信息公开不可避免的给个人隐私造成侵害,在分析我国隐私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应采用利益衡量和权利限制原则,并借鉴欧美的经验,构建安全港模式,从而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两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犯罪形式的变化,技术侦查成为打击犯罪的重要侦查手段。技术侦查因其高度的隐秘性而与公民的隐私权产生冲突。如何在打击犯罪与保护公民隐私权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技术侦查立法追求的目标。技术侦查以侵犯公民隐私权为代价,应受到严格的程序控制并辅以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由隐私权这一基本概念入手,详细地阐述了这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进而对其冲突的本质进行分析,指出这种冲突表面上是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是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冲突,从而为正确处理公务员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艳照门”事件给人们的重要启示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隐私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隐私权保护的价值基础呈现出细微的差异性,隐私权保护与社会知情权之间产生一定的冲突。我国应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通过个人数据保护的国际合作等渠道强化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的方方面面,还会严重威胁每个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政府为了进行应急管理,抑制病情蔓延,在信息公开方面需比常态下更及时更全面。由于利益存在的多样性,政府满足公民的知情权行为与部分群体主张隐私权的保护成为了一对矛盾体,从深层次来讲实则是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健康权与隐私权在博弈。如果不能合法合理解决这一矛盾冲突,法治这一城墙就极易摇摇欲坠。因此,当不同位阶的权利出现冲突时,必然要对低位阶的权利进行限制或克减,而能否协调好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保护在应急管理中的关系,让政府既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又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则成为能否最终治理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隐私权与知情权是一双对立的法学范畴,代表了不同方面的精神利益。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两种权益,其冲突的发生已无法避免,而解决其冲突也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把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协调好,就要分清不同领域内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点,并根据社会政治及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和权利协调原则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