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是针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不受进口涉嫌侵权产品侵害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近几年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主要问题之一,2007年6月5日,美国方面就中国知识产权问题首次正式起诉到WTO法庭。本文借以这一事件,针对美国"337条款"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对我国实施"337条款"的原因,阐述我国企业如何应对"337条款"。  相似文献   

2.
欧歆 《法制与经济》2008,(12):109-110
本文从美国近几年频频对外使用“337调查”的原因入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美国在拥有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不断援引所谓“337条款”对外国厂商进行指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337条款"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贸易法"337条款"主要是管制外国厂商对美输入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产品的法律规则.近年来,美国厂商频繁利用"337条款"指控我国企业侵权,以此阻止我国产品对美出口.本文就"337条款"的基本涵义、实质适用要件、程序规则及救济措施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层面及当事人层面提出了一些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337条款"的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7”电池案之所以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是因为它是中国企业在应对美国“337”大棒以来惟一获得全胜的官司。从1986年我国皮毛大衣遭遇美国“337”调查后,接连不断,今年前8个月就遭遇7起。中国企业几乎是连连溃败。让中国企业窝火的是,败诉很大原因不是自己没理,是对“337”调查的陌生。所以,我们特意请北京市展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张伟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337”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337调查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美贸易中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从1986年至今,美国337调查案件涉及中国企业的已有56起。鉴于日前已有大量关于美国337调查基础知识的文章,在此不再赘述337调查的概念及其威力。下文将基于笔者代理美国337案件的实际经历介绍美国337调查程序中对于中国企业生死攸关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是否违反GATT1994?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勇 《知识产权》2005,15(3):60-64
"337条款"这一术语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1337节的简称,现在被汇编在<美国法典>第19编1337节.一直以来,"337条款"不仅在美国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是二个备受争议的条款.本文首先介绍了GATT有关"337条款"争端的历史,然后分析"337条款"是否符合GATT.要对这一问题作出判断,关键是看其是否构成GATT第20条下的例外.因为即使"337条款"违反GATT第3条的国民待遇原则,但只要其符合GATT第20条的例外,在WTO下也是合法的.对于"337条款"是否符合GATT第20条,首先要看其是否满足第20条(d)项的要求,然后还要看其是否符合第20条的引言.  相似文献   

7.
《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以下简称337)调查具有程序快捷、适用标准低、救济措施非常严厉、被告反诉权受限制、规则符合WTO五个特点。我国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应对337调查从企业层面,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出自己的核心技术,重视337纠纷的预防并积极应对337调查;从国家和政府层面,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从宏观的角度构建起中国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管理体制,并由其出面利用WTO机制,防止337调查的不正当适用。在立法上也应尽快制定中国337条款;从学术理论层面,应加强对337调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小议美国关税法“337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7条款"与"特别301条款"都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及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贸易工具,对其他贸易伙伴都构成重要威胁,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依"337条款"对中国进行的调查屡见不鲜。加强对其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337条款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发展迅猛,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上升,客观上与美国同行业形成竞争。"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对国外企业早有歧视之嫌。本文分析"337条款"与有关国际通行规则的背离之处,剖析该条款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对我国企业应对"337条款"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337"这本毫无意义的三个数字,却成了当前的热门词汇.或许鲜有人道出我国<刑法>337条规定的是哪个罪名,但却有数不尽的商人、律师、学者、政府工作人员对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以下简称337条款)的内容倒背如流.美国337条款的威力数倍于<刑法>第337条的"逃避动植物免疫罪",自1986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首次接招以来,337条款让我国的出口制造商吃尽了苦头,与之交战,轻则一个企业牺牲,重则整个行业覆没,一役过后.毫发无损的无法得见,侥幸生还的也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11.
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的请求,所涉知识产权权利人必须证明其已经在美国设立了受该权利保护的有关产品的产业,或证明该等产业正在设立过程中,该要求即所谓的"国内产业要件"。在美国《关税法》337条款下,"国内产业"这一术语含义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往337调查案例的研究,对337调查中"国内产业"的界定标准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总结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这种跨境业务背景下如何定义"国内产业"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与TRIPs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廉思  万勇 《知识产权》2006,16(3):86-90
GATT 199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TRIPs协议第3条均规定有国民待遇原则,但前者要求给予进口产品的待遇不低于国内产品的待遇,而后者则是要求给予其他成员国民的待遇不得低于本国国民的待遇.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美国关税法"337条款"并不违反TRIPs协议第3条,因为外国人与美国人都可以同样的利用"337条款"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此外,本文还具体分析了"337条款"与TRIPs协议第41条、51条及52条的关系,文章最后探讨了"337条款"对中国公司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周兴芳 《知识产权》2006,16(5):56-59
继美国301条款之后,美国关税法337条款针对侵犯知识产权产品的永久排除令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的又一严重壁垒。本文从SigmaTel与珠海炬力专利纠纷案出发,对美国337条款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337条款立法史表明其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美国经济政策中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后危机时代,短期内337条款的适用强度将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进入一个相对缓和的周期。但从长期来看,337条款的保护水平将随着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制造业振兴政策的实施呈现提升的趋势,对我国企业的针对性也将不断增强。对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适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三、近年与337调查有关的法律进展 近年来,美国337调查无论从程序规则还是实体法上均有显著变化,无疑,这将对涉案的中国企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国频频对我发起337调查,337调查逐渐成为继反倾销、保障措施之后,美国遏制我国具有一定出口潜力,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对美出口的重要手段。实践中,337调查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无论是美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只要其在美国拥有知识产权,如果认为进口到美国的产品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可以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要求其采取救济措施,排除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并禁止侵权企业在美国境内从事侵权行为。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总结我国应对337调查的成功经验,研究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次一、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动“337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二、应对“337调查”的现实考虑及指导思路三、中国企业应对“337调查”的基本策略和应诉措施四、中国政府应对美国“337调查”的政策导向一、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动“337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随着我国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这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出口产品遭遇美国“337调查”,而中国企业也正成为“337调查”的主要攻击对象。在历史上,欧、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依次是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专利法>第271节(g)款和<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均规定了对美国方法专利的保护,但正如2004年发生的Kinik Co.v.International Trade Com'n.一案所揭示的,两者的保护标准存在着实质性差别.在本案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美国<专利法>第271节(g)款中的"安全港"条款不适用于337条款程序,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上诉程序中支持了这一决定.这起案件表明,美国<专利法>和337条款在对方法专利的保护标准方面存在着差异,而这种保护标准的差异可能导致美国违反了根据GATT1947第3条和第20条、以及TRIPs协定第27条的规定所承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创新企业触宝科技在与美国行业巨头针对"337调查"的对决中大获全胜。这既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产业"成长的烦恼",也是"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必须跨越的障碍。2013年,触宝科技经历一场生死之战,它的对手是美国输入法行业的龙头企业,战场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337调查"。不能错过移动互联网触宝科技是一家创立于2008年的智能手机工具类软件研发公司,创始人是几名70后、80后小伙伴。现任公司CEO的王佳梁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放弃顶级投行的海外职位和咨询公司的高薪,加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为一名项目经理。几年后,他组建  相似文献   

20.
黄文俊 《中国律师》2005,(11):60-62
自1986年12月29日美国对我国发动第一起337调查案件以来,美国累计已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启动了44起337调查案件,涉案总金额数百亿美元。337调查已经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之后,美国推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实施非关税壁垒和阻击外国产品进口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感受到337调查对其产品向美出口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潜在威胁。事实上,337调查这一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远比反倾销调查严厉得多。如果将反倾销制裁的效果比作美国用来打压我国出口产品的“常规武器”的话,那么337制裁的威力就将是“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337条款项下的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