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及其特征谢益显战后美国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①,这种态度同战前美国对国际政治的孤立主义是不同的。美国的这种态度和意图直到今天也没有变。至于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则需要从美国对国际各种主要力量执行的政策来认识。战后初期,美国主要面对的国际力...  相似文献   

2.
潘忠岐 《外交评论》2006,28(4):58-65
美国国际战略的拟定、调整和演变是多种国际和国内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国内因素来看,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理念辩论、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政党斗争、不同地区民意取向之间的较量是影响美国战略调整的重要变量。美国在建国初期和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对国际战略作出的基本定位或重大调整,是考察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如何在美国对外战略决策中关联并互动的重要时期。国内变量与国际变量互动的规律和模式,则为把握未来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的可能走向提供了一种指南。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倾向有所增强 ,明显表现在其反恐战争和外交行动之中。美国在国际体系中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他国际行为体对美国制约的乏力以及美国自身的制度和文化属性共同构成了美国单边主义倾向加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影响美国死刑废除之主要关联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0多年死刑存废之争的洗礼,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美国未来的死刑废除不仅仅是一国国内的法律事务,更是国际和美国国内共同关注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事务。面对美国的双轨制法律制度、死刑分布情况的南北巨大差异和死刑的误判,考察影响美国死刑废除中起到重大作用的联邦最高法院、各州法院、总统和国会的功能对研究美国死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G20峰会期间国际媒体引用的视角来比较中美两国的软实力。研究发现,中国被国际媒体的提及率高于美国;但美国金融机构受国际媒体的关注度高于中国;中国的发稿量比美国略高,但中美两国都远低于欧洲;欧洲媒体对中国高度关注,对美国却表现出揶揄和失望的情绪。中国正表现出在软实力领域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6.
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宽泛的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与此同时,美国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中还设立了两大阀门,即不方便法院原则与禁诉命令,以此来防止与美国没有多大联系的案件进入美国法院,或防止与美国有关的案件流出美国法院。美国宽泛的国际民事管辖权根据、不方便法院原则和禁诉命令共同构成美国国际民事管辖权的铁三角,从而充分保证了美国当事人和美国国家的各种利益。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倾向有所增强,明显表现在其反恐战争和外交行动之中.美国在国际体系中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他国际行为体对美国制约的乏力以及美国自身的制度和文化属性共同构成了美国单边主义倾向加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其全球战略目标的调整对于国际政治的走向和国际格局的变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冷战后,美国处于国家战略调整时期,对外战略调整频繁.9.11后,美国将反恐战略放在第一位,极力打压恐怖主义.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是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总目标服务的,即保持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维护和加强美国对世界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9.
现代能源地缘政治学认为,能源是与地缘政治争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初以来,美国的霸权经历了崛起到衰落,再到重新走强的过程,美国的能源霸权也可分为形成、重构、发展与强化三个时期。美国主导的国际能源体系的兴衰和美国霸权的兴衰保持同步,两者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从中可以归纳出美国的能源霸权逻辑:国家权力的变迁引发能源战略的变化,能源战略通过影响国际能源体系来对国际能源体系产生影响,经过激烈的国际能源博弈,形成一定的国际能源体系,而在此国际能源体系之下,强国利用外交、军事等手段实现和维持其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增强其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0.
虽然对有些(甚至许多)国家来说,恐怖主义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并不是其安全的主要威胁,甚至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威胁,但由于“美国就是国际”、“美国就是世界”这一令人无可奈何的现实,以美国为轴心的国际社会便一直跟着美国的眼球转动,把目光聚焦在恐怖和反恐上。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利用美国的反恐实现了自身某些长期难以实现的国家安全目标,但更多的则是美国在反恐中利用世界各国甚至世界性和地区性国际组织来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在已经过去的2004年里,全世界无论发生了多少重大新闻事件,恐怖袭击和反恐作战都如同近两…  相似文献   

11.
随着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发展,我国国际私法立法迅速发展,并架构起国际私法规范体系,缔结并加入一系列国际条约。作为独立部门法的国际私法以其独特的角度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论欧洲和非洲人权保护制度对国际法主体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国际法理论 ,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现代国际法理论则认为 ,享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只能是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及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长期以来 ,个人和非政府组织一直被排除在国际法主体范围之外。但实践中 ,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特别是欧洲和非洲人权保护制度已逐渐发展到赋予个人和非政府组织以国际法主体地位 ,这就对国际法主体理论提出了挑战。欧洲和非洲人权保护制度对个人和非政府组织有关国际法地位的规定 ,应当被视为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略论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势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国际民事诉讼相比 ,国际商事仲裁的优越性表现在其所具有的自主性、专业性、灵活性、经济性、保密性以及国际性等方面 ;其局限性则表现在仲裁庭权力的有限性以及仲裁公正的不确定性等方面。要充分实现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势 ,完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树立正确的仲裁理念、制定完善的仲裁规范 ;提高相关人员的仲裁意识。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围绕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就中国融入国际体制这样一个热点问题,从国际法律秩序的角度谈一点个人见解。从法律的角度考察,国际体制可以归结为国际法律秩序。当代的国际法律秩序,主要包括共存法与合作法两大部分。一个国家,不论它是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不情愿,都生活在这个国际法律秩序中。中国的明智选择是,顺应时代潮流,融入主流社会,借助国际法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国际规则中体现本国的意愿和利益;在承认和尊重现状的前提下致力于改进和完善现行国际法律秩序。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是实践了这样一种战略选择,这也成为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非传统安全问题El益凸显的今天,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已成为各国警方的共识。然而,各国间国家制度和警务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国际警务合作的有效展开.传统的国际警务合作方式难以全面适应新时期国际警务合作的现实需要.必须从多层面、多途径创设更为有效的国际警务合作方式,以此推动国际警务合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国际体系"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所构成的整体。由于国际行为体的现实互动行为具有不同的属性,所构成的体系具有不同的属性,因此从概念上讲国际体系具有多重属性而非一种属性。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分别阐述的权力、制度和观念所指涉的就是体系的不同内涵。在传统的国际体系观念中,权力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当代,由于体系中制度与规范的因素凸显,因此研究者已不能再以权力政治的简单逻辑来判断国家间的互动了。认识这一点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进行战略评估都有重要意义。联系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进行这个视角的思考尤为重要。面对具有多重属性的体系挑战,中国只有处理好自己的战略排序,对涉及规范、制度、权力的互动作恰当安排,才能顺利地实现自己的国家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陈开和 《外交评论》2007,80(6):68-7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全面地融入国际社会,多边外交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舞台。本文试图从国际公共关系的视角,探讨提升我国多边外交成效的应有策略。本文认为,在确立清晰的国际公关战略目标及相应的协调机构之余,我国还必须强化在多边外交活动中对国际事务和本国立场的论述能力,并恰当地运用国际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同时,蓬勃发展的民间性的多边活动,与政府间多边外交活动相辅相成,是我国国际公共关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更多地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使国际私法的地位得以提升,使各国国际私法的平位理念逐步确立,对国际私法关系主体、调整范围、渊源和性质都具有重要影响与作用。正确认识上述问题对我国把握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制定与适用国际私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际道义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华 《外交评论》2007,64(3):44-49
全球化时代,国际道义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忽视国际道义的代价更加高昂。外交的道义层面已成为各国外交实践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应当重新界定国际道义的内涵,使之更具广泛性和普遍性。对国际道义原则的坚持和履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中国的政策感召力和国际公信力逐渐增强,中国的软力量不断积累,形成了中国的一个持久的外交优势。  相似文献   

20.
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相继进行了5次核试验并公开宣布成为核武器国家。印度核试验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构成了严重冲击,也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至今,印度仍被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排除在外,尽管已是事实上的核武器国家,但并未获得法理上的承认,从而对印度谋求“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形成掣肘。为此,印度积极调整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政策,缓和与该机制的关系,并且寻求融入机制,以期助力其大国地位追求。但在此过程中,印度的战略自主传统与国际机制的规则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使其政策目标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