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一、当事人签订的多份合同中,有的约定了仲裁条款,有的既没有约定仲裁条款,也没有明确将其列为约定了仲裁条款的合同的附件,或表示接受约定了仲裁条款的合同关于仲裁管辖的约定。尽管上述合同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不能因此否认各自的独立性。二、根据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未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因此,当事人约定仲裁管辖必须有明确的意思表示并订立仲裁协议,仲裁条款也只在达成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2.
1989年5月,原告烟台某鞋厂与被告美国某公司签订了合资经营制鞋有限公司合同。原告出资145万人民币,被告出13万美元。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约定:双方在执行该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应提交北京中国国际商会调解,调解无效时。可根据该会的仲裁暂行规则进行仲裁。同年7月,该合资企业成立。双方的资金均到位。同年8月5日,双方又签订了承包该合资企业的合同,约定:该企业由被告承包经营,原告保证被告在头两年每年分得红利6.5万美元,从第三年度起分配红利再另定。该承包合同中未订有仲裁条款。签约后,被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可分性原则当合同包含仲裁条款时,可分性原则意味着仲裁条款的有效性应与合同整体的有效性分开考虑,即使仲裁条款是合同的一部分。该原则的结果是,即使合同无效,仲裁协议仍可能有效。可分性存在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没有可分性,认定合同无效就可能剥夺仲裁员的管辖权,因为依据通常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对涉外仲裁协议的效力审查,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当事人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但约定了仲裁地的,适用仲裁地法律;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也没有约定仲裁地或者仲裁地约定不明的,适用法院地法律。”据此,在涉外合同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有仲裁条款的,可以同时对确定该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作出明确约定。因仲裁条款的独立性,故合同中约定的适用于解决合同争议的准据法,不能用以判定该仲裁条款的效力。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确定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也没有约定仲裁地或者对仲裁地约定不明,应当适用法院地法律审查仲裁协议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当合同主体出现相对性例外情形,合同当事人签订的仲裁条款是否对未签字的合同第三人有效,法律没有规定。传统理论强调对签字方仲裁合意的保护,否认仲裁条款效力扩张。本文针对现行立法所承认的主体相对性例外的三种情形,结合实体法对各类第三人地位的规定,分析得出仲裁条款约束合同第三人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合同转让对仲裁条款效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同权利转让后,合同中载有的仲裁条款应当自动转移,除非当事人有相反的表示;合同义务转移或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让如经合同非转让一方的同意,仲裁条款亦将继续有效。反对仲裁条款继续有效的理由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两个主要的电子合同——拆封授权合同和点击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进行了分析,认为被提供格式合同方要有预先审视的机会和明示同意,而且协议的仲裁条款优先。如果当事人当初接受了格式合同,而后来由于其他原因,致使该格式合同变更或无效时,根据仲裁条款自治理论,不影响该格式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国际商事合同转让时,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也随之转移,在立法和实践中基于仲裁条款的自动移转原则和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原则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指出事实上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原则和自动移转原则在理论、目的和实践中的宗旨是相同的,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并不排斥自动移转原则在商事合同转让时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晏莉 《四川审判》2002,(3):45-46
原告A公司与被告B厂于2000年11月23日签订一份工业纯碱购销合同,合同约定被告向原告供应1000吨纯碱,单价每吨1150元,付款方式为货到款清.履行期限为2000年11月23日至2000年12月31日。合同签订后,原告按约在被告处提取了137吨纯碱,并向被告支付了货款16万元。后被告因与焦作市碱业股份公司发生经济纠纷,于同年  相似文献   

10.
【裁判要旨】仲裁条款对仲裁机构的约定不明,发生纠纷后,一方对另一方的书面答复以及其他行为并未表明其接受了关于仲裁机构的补充要约,则应认为双方当事人没有就仲裁机构重新达成补充协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无效,仲裁委的仲裁裁决应当不予执行。  相似文献   

11.
曲天明 《特区法坛》2003,(77):18-19
原告与被告于2001年6月18日订立了—份承揽合同。合同约定由原告为被告加工生产梧桐木产品(即儿童木马玩具底座),数量为16600套,每套价格为55元,合同总价款为916300元;履行方式为产品经被告验收合格后,由被告自行包装并提货,每10日供货一次,付款方式为首批提供3000套的价款,被告在合同签订后的5日内预付82500元,余款在以后的每10日为—个供货周期后2日内付清;违约金为总价款的20%。合同订立后,原  相似文献   

12.
陈浩 《江淮法治》2009,(1):38-39
【案例】2007年9月11日,原告某科技有限公司与被告某冶金炉料厂签订一份监控系统安装合同,约定由原告为被告建立摄像监控工程(合同中未约定主枧服务器项目)。合同总价款12000元,被告应于合同签订后预付70%的工程价款8400元,待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3天内付清全部余款。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如何确定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交易双方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仲裁条款订得适当与否,关系到日后发生争议时能否及时得到公正合理的处断与解决,关系到交易双方的切身利益.仲裁条款的内容繁简不一,也无固定的模式,一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订得具体明确.现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结合我们处理涉外经济纠纷的实践经验,就订立涉外经济合同仲裁条款中存在和易发生的问题、仲裁条款应明确的内容、我国在涉外经济合同中常用的几种仲裁条款(中英文对照)三方面试作阐述:一、在拟定仲裁条款中存在和易发生的问题目前各外贸公司签订的涉外经济合同除有一部分未订立仲裁条款外,还有许多合同的仲裁条款不符合要求,给争议的解决造成  相似文献   

14.
仲裁条款是否随着债权合同的让与而对债权受让人当然发生法律效力取决干如何解释仲裁条款的法律属性。仲裁条款作为争议解决的条款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怛又不能完全独立于合同本身。因此,在债权让与合同中,仲裁条款作为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与合同整体转让,对债权受让人当然发生法律效力,除非受让人明确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15.
原告:中国D租赁有限公司被告:C市电子工业局(原C市电子工业总公司)被告:J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第三人:C市无线电二厂1984年9月1日和同年12月25日,D租赁有限公司和C市电子工业总公司(后改称电子工业局,下称电子局),签订了两份租赁合同.按照该两份租赁合同约定和承租人电子局的要求,出租人D租赁公司从国外购进年产五百万只充气塑料打火机全套设备和生产技术,及一台气罐车和生产设备的零配件,租赁给电子局.第一份租赁合同的租赁期从1986年1月1日至1989年1月1日;第二份租赁期从1986年3月1日至1989年3月1日.两份合同租金总额共397,501,834日元,约定分六次还清,每六个月还一次,未能支付到  相似文献   

16.
一、三个法律文本的实证解读与问题梳理[法律文本一]:原告与借款人王某以及被告盛某、被告邓某签订了保证借款合同一份。合同约定,原告借给王某40000元,被告盛某、被告邓某对借款本息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同时约定保证期间为一年。在借款期间内,王某突然死亡。借款到期后,两被告未偿还借款。保证期间内,原告向被  相似文献   

17.
海运合同中“北京仲裁条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运合同中“北京仲裁条款”问题的探讨蔡鸿达国际海上运输合同中的“纽约仲裁条款”、“伦敦仲裁条款”、“北京仲裁条款”等一向有具体内涵,为各国航运界所共同遵守,成为国际惯例。众所周知,国际上常用的定期租船合同格式,如美国纽约土产交易所制定的《定期租船合同...  相似文献   

18.
【裁判摘要】为达成合作目的,当事人签订多个合同,但仅在一个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涉及该合同的仲裁裁决生效后.又因其他未约定仲裁条款的合同的争议形成诉讼,一方当事人仅以仲裁裁决已生效为由主张人民法院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生效仲裁裁决依据的合同与人民法院处理争议案件依据的合同不同,人民法院审理的内容也不涉及仲裁条款约定事项的情形下.一方当事人以“一事不再理”为由主张人民法院不应重复处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19.
马金星 《法制与社会》2011,(34):274-275
本文论述了仲裁条款独立性理论的发展,试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商事合同中仲裁条款独立性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法院诉讼对仲裁条款独立性的影响和中国仲裁条款独立性理论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20.
王克玉 《法律科学》2013,(4):141-147
合同转让时,尤其是合同权利转让时仲裁条款是否随之转让的问题,是近年来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国内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以及司法实践支持仲裁条款自动转让。但仲裁条款自动转让的理论依据并不充分,也未解决所有问题,而且对于仲裁条款转让的论证仅仅限于国内法上的视角,并未考虑国际合同转让中仲裁条款的效力和相关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等问题。本文旨在从实体法、程序法和冲突法的多维角度,进一步探讨合同仲裁条款转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对当前国内外的立法与实践进行评判,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内的法制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