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伴阅读     
<正>儿子小学一年级,几乎每天的家庭作业,老师都会布置课外阅读。正是这份家庭作业,驱使着我每天下班不管多累,总要抽出半个多小时陪着孩子读书。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会定期为孩子选购一些图书,有的时候由着他的兴趣,有的时候也伴着我对他的希冀。最开始,这种陪读的生活是我有些不情愿的。工作以来,总是随手拈来似的阅读,多是在书写什么文章时才会在网络里搜寻一些"快餐",浅尝辄止。这般阅读,距离自己一直默默追寻的那种"阅读是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安身之所"相去甚远,但也任由着思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8)
<正>"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说短很短,说长很长。荣辱、生死、得失之间,也是一分钟。有的人不重视一分钟,甚至不重视一小时、一天、一年、一生,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过了一辈子;有的人非常重视一分钟,每天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你看,青年学子赶着上学读书,唯恐迟到;公职人员为了上班,赶着打卡签到,他们都非常重视一分钟。有的人会利用时间,一分钟他可以背一句成语,记一句英文单词,或者利  相似文献   

3.
正每一个人在一生之中,不管他是贫富贵贱,都拥有很多宝贵的东西,有名利的人,认为权势是他最好的财富;富有的人,认为金银财宝是他最骄傲的本钱。世间上有形的物质,带给我们的只有短暂满足,如果想要享有幸福、成功的人生,我有这样四点看法:第一,人生最美的财富是欢喜:世间上有的人用金银财宝来炫耀他的财富,有的人用名利地位  相似文献   

4.
牛力 《中国减灾》2007,(12):48-49
有的人说是因为梭罗成就了瓦尔登湖,也有人说是因为瓦尔登湖成就了梭罗。不管怎么说,在人们的心中,梭罗和瓦尔登湖以及他亲手搭建的小木屋,似已不可分离。梭罗,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神话,他以45年奇特的生活方式,充实着自己的人生,他所构建的独有的"诗意",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宿舍,一般有8—10人,是高校中最小的群体,却是大学生在校学习、工作、生活逗留时间最长的主要场所。研究表明:大学生一天24小时,其中课堂环节占3.9小时,宿舍环节占5.8小时(不包括睡眠)。如果说,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学校是一个次环境,那么宿舍就是一个小环境,是高校组织中的一个细胞。同一宿舍中的8—10人,年龄相差无几,又是同性,长期生活在同一狭小区域里,这种时空的接近性首先易使他(她)们加强成员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6.
姚於 《公民导刊》2011,(6):48-49
一张平平凡凡的轮椅,一个体型偏胖的老年残疾人,在靠窗的一个桌子上,一边接受山城阳光的照耀,一边写作他的自传。 他就是周文超。他的头歪着,上半身偶尔扭动一下。因为截瘫的原因,他的下半身是不能动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他每天都这样坚持的写着。我们坐在他旁边,这小屋里,每个人都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感觉。  相似文献   

7.
王国忠 《创造》2015,(6):52-55
<正>抓紧时间工作,挤出时间学习,偷点时间锻炼,留出时间睡觉。时间既很大方,又很吝啬。说时间很大方,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管什么人,每天都有24小时,无一例外;又说时间很吝啬,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论什么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多一分也不行。时间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这一点大家都一模一样,毫无差别,但是,我们每个人怎么对待时间,就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不同的人安排和  相似文献   

8.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触犯了刑律,应当予以刑事追究,却因某些原因,被当事人"私了"了,致使罪犯逃脱法律制裁,也助长了社会上某些歪风邪气的蔓延。为钱"私了"这在"私了"案件中占的比重最大。一些人认为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报了案,罪犯判了刑。自己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要点钱实惠。广东某村农民严某,脾气暴躁,平时与人有争执,不管对不对,有理没理,他总能凭借身强力壮之势将人打一顿,所以村里人一般不与他交往。这天下午,严某到学校接儿子回家,发现儿子与另一男同学在争吵,流着泪。严…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11,(33):56-58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中东强人”;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暴君”。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将会给卡扎菲以最终评价。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  相似文献   

10.
李世顺 《创造》2003,(12):57-57
笔者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干部,在农村边远地区的走村串寨的工作中,发现许多农村卫生环境堪忧,主要表现在:一、水源不清洁。有许多村寨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水源头处随便堵个坝,猪牛等牲畜遍地乱踩,影响了饮水的卫生。有的虽然村子里有水池,但洗衣服、洗菜也在一个池子里,多数人挑水就直接把水桶放入池中,不管水桶干不干净。二、人畜共处。边远山区的一些村寨,由于要积肥,许多房屋本来又矮又小,加之是茅草房,人畜共处,天井里又养猪又养鸡又养牛,牲畜遍地排便,有时要进一户农家,连脚步也迈不开。三、牲畜不厩养。放猪鸡的现象特别突出,猪鸡到处排…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一场小雨加上节前走亲访友等原因几乎让北京陷入了全城拥堵。那天的拥堵让很多人至今耿耿于怀,不少人在网上讲述着自己当天的经历,"200米的路,车走了半小时","下班在路上堵了6个多小时"……上海白领李剑也有一次郁闷经历,他打车去杭州火车站,但距离车站约三四百米时,从各个方向涌来的车子拥堵在车站前的西湖大道上,二十几分钟内动弹不得。无奈之下,他只好下车拉着沉重的行李步行前去。  相似文献   

12.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1个年头了。但全国人民对他非常思念。记得一位诗人写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周总理虽已逝去,但他却真正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周总理为何有如此人格魅力?这是由于他和毛主席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一起为缔造人民共和国、为杜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他一生清正廉洁,严于律己。这里且不说他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的工作精神,就从他的日常衣着、吃饭这类具体事情上即可以看到周总理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  相似文献   

13.
“包教包会”在社会上已成为裁剪师的名言。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也借用了“包教”二字,但他并不管学生是否真正学会,教学改革的大潮并没有把他们冲醒,仍顽固地坚持束缚学生手脚的教学方法──“包教”。“包教”的表现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上课一言堂。从上课到下课,整堂课是教师一个人讲演,不管学生是否爱听、听懂,只是情木自禁地唱独角戏。第二,代替学生回答问题。即使课上偶尔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但由于学生长期是被动听讲,没有机会思考训练,故而答题能力有限,于是乎教师在狠狠训斥学生一顿后,竟然侃侃而谈地解答了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在哪里?这实在是—个所有哲学家都在苦苦思索而又答案各异的大题目。但我想,一个人不管一生的意义有多大,也不管是否可以成名成家,都不妨碍我们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同样,社会不一定要求企业都做到多大多好,但一定要鼓励企业追求高尚。  相似文献   

15.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亲,虽然有的贫困,有的富有,有的是身居高位,有的是平民百姓.但他对我们来说,是人生中无法或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维系其间的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亲情的牵引力.……  相似文献   

16.
求职的误区     
《中国保安》2005,(10):42
一是“盲目攀比”的误区。有的毕业生择业时不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所学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等实际情况,而是观看和打听别的同学往那里签或到那里去,他也就往那里挤,也不管对自己有利没利。有的毕业生看到别的同学找的单位好,自己就非要找一个和他一样或比他更好的单位,不然心理就不平衡。二是“一切向钱看”的误区。有的学生找工作,首先关注的是报酬多少,工资待遇如何。而不考虑革命工作的需要,不讲理想奉献,缺乏创业、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干劲。有的甚至说,只要钱多,干什么都行。对自己极不负责任。三是“个人理想主义”的误区。有的毕业生是独…  相似文献   

17.
校园里那一片绿──赞江西行政学院的优美环境清泉学习和生活环境如能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该是多好!按照环境科学测算,每个学生需拥有20m2的树木或10m2的草地;有的测算出每人在他的生活空间周围需拥有五到六棵树。不管是“几平米”还是“几棵”都道出了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8.
延长有个“傻老冒”●刘吉祥延长县城,人们一提起年仅四十岁的个体户高权利,有的人便说是“傻老冒”一个,也有的说“这个人让人解不下”,但更多的人却交口称赞,说他是积德行善的好人,是新时代青年人的楷模。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权利于九三年初办起了振兴加油...  相似文献   

19.
所谓“四大家“,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之总称。现实生活中,常见许多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讲话时,总是代表“四大家“表示祝贺、慰问,或作指示、提要求。代表“四大家“的,有时是党委负责人,有时则是另三家的某位领导。如此“代表“,往往闹出许多笑话:有的连党委委员也不是,居然代表党委发指示;有的甚至事先连招乎也未打,就堂而皇之地代表起“四大家“来。似乎只要是领导,不管是正职还是副职,不管别人授没授权,同意不同意,脱口而出,一并代表。一些领导之所以动辄代表“四大家“,一个重要原因,是想表明自己身份显要,说话更有份量。殊不知,说话是要负责的。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代表“四大家“表态如若出错,那么将由谁“家“负责?特别是有的领导既不是党委委员、又不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连主体资格都不具备,他又怎么能“代表“?纵然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相似文献   

20.
禅者林谷芳     
这是一个很难定位的人。有的人很难定位,是因为名片上所印的头衔太多太繁复;而有的人很难定位,是因为他真的有很多成就,而不是职位。林谷芳,朋友眼中的通人:禅者、中国音乐评述者、大学教授、琵琶演奏家、文化甚至政治评论人……许多人谈台湾茶文化也都会提到他——种种似乎相关又无关的角色集于一身,于是内地有介绍说"林谷芳先生是一位充满生命质感与中国文化情怀的台湾文化人""他不是潮头人物,但每每与潮头人物同坐"。相对于我们熟知的那些台湾名人诸如李敖、柏杨、龙应台、林怀民、罗曼菲、蔡明亮、叶锦添等等,林谷芳这个名字并非耳熟能详,但所有这些人对他都极为尊敬。正如他自己所言:"一个社会有它显性的标杆,也有其隐性的标杆。"毋庸置疑,他是后者,是将将的人,而不是将兵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