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梅 《人民论坛》2013,(7):250-251
中西创世神话在看似相同的故事线索下隐藏着巨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深入剖析,可以看到二者在婚姻观念、发展动力、人性论和文化兼容性等方面所折射出的各具魅力的文化个性。以《旧约》中的创世神话为例,对比中华神话,文章对中西创世神话中隐含的文化个性进行了剖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2.
腊易勺 《今日民族》2013,(12):21-23
《遮帕麻和遮咪麻》创世神话,系阿昌族中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古老神话。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人类起源的创世神话,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学意蕴;两大文化体系内主流的人性论思想,人的主体性、自我意识等人本观念,以及各自的传统文化精神,都能在以《圣经》和《女娲造人》为文本的创世神话中找寻到相应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4.
郑梅 《人民论坛》2013,(20):250-251
中西创世神话在看似相同的故事线索下隐藏着巨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深入剖析,可以看到二者在婚姻观念、发展动力、人性论和文化兼容性等方面所折射出的各具魅力的文化个性。以《旧约》中的创世神话为例,对比中华神话,文章对中西创世神话中隐含的文化个性进行了剖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5.
苗族古歌作为记录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早期苗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状况,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宇宙乃至世界万物的认识与理解。以贵州苗族古歌中的《开天辟地》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创世过程分为天地与日月两大系统,认为创世神话主要反映了早期苗族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信仰。  相似文献   

6.
中国创世神话一般包括3类基本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群诞生神话.①这3类神话在叙事内容上尽管各有侧重,但又相互指涉,相互关联,连缀成一个具有发生学意蕴的叙述整体.因此,当我们探究中国创世神话的情节生成原则时,首先应当把中国创世神话视作一个"单一神话"来看待,先探究作为整体意义的"中国创世神话"的情节生成原则、主题意蕴,然后再揭示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群诞生神话的叙述差别及其叙述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7.
神话思维的特征之一是神秘性。这一点,笔者曾在《从苗族创世古歌看神话思维的神秘性》(《思想战线》1986年第四期)一文中作过论述。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从苗族创世古歌来看神话思维的又一特征——感官性。据心理学家研究,婴儿呱呱坠地后,从他生活的环境与自己的关系中,就欲寻取新的经验,以求得生存与发展。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之后,同出生的婴儿一样,产生了探索、认识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在产生神话的原始社会,原始人是凭着感官作为他们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当时,生产水平极其低  相似文献   

8.
潘稔 《当代广西》2010,(15):54-54
壮族古代文化遗产中,布洛陀神话是一个具有创世史诗价值的珍宝,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洛陀是壮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壮族历史上为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作出重大贡献的最早祖先。据专家考证,布洛陀神话在广西红水河、右江、左江、邕江流域广为流传,各地壮族民众都把布洛陀当做始祖神、创世神和宗教神加以崇拜。  相似文献   

9.
“女娲补天”这一古代神话的中心内容究竟是什么?迄令为止的研究者,或说是“补天”,或说是“治水”;而我认为,是抗地震。女娲可说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抗震救灾的女英雄。 “女娲补天,在古籍中多有记述,而以《淮南子·览冥训》中的记载最为完整详尽。原文为: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 兼复,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 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 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相似文献   

10.
吴疆 《同舟共进》2010,(1):71-71
中国自古就有所谓“细书”。因为古代纸张少且贵,所以书或印刷品的字体往往很小。有一家名叫《文笔》的高雅小刊物,蒙编者诸君寄赠,最近笔者就读到一篇讲中国古代“细书”的文章,极重要(文中并附当时“细书”的样品一篇)。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因此布依族古歌所反映的时代是非常广阔的,包括了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时期。古歌的内容有奇伟魂丽的神话,也有敦厚朴实的民谣;有虚幻的想象,也有本民族真实历史的记述;有原始社会的意识,也有大量的阶级社会的思想。古歌《混沌王》、《盘果王》、《十二个太阳》。《卜丁射日》、《阿祖犁田》、《洪水朝天》、《赛胡细妹造人烟》、《十二层天、十二层海》等篇记述了天地开辟,日月星辰出现,山川草木形成,人类产生,万物化育等等神话传说。可以称为布依族的创世说,产生时代较早,  相似文献   

12.
墨子是古代神话的保存者之一。《墨子》文本中的神话价值已经得到研究者的认可。从结构主义视角来看,《墨子》文本中的神话具有相似的结构,其结构与墨子的宗教思想存在共同性。对《墨子》文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神话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结构单位。墨子的天命思想同样具有这样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红河流域哈尼族神话与梯田稻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哈尼族先民本来是游牧、迁徙民族。至今,哈尼族仍为山地民族。但是,在哈尼族文化中心区红河流域的哈尼族神话中,却显示出一种似乎与山地氛围相悖的文化现象:水及水族均在各类神话中占有主导地位,水族创世成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在哈尼族的宗教民俗中,水神占有特殊地位,鱼、贝、螺等水族佩饰物成了重要的民俗信仰。在世界许多民族的原始观念及神话中,都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水。然而象哈尼族这样反映得如此集中且历久不衰者,却不多见。那末,我们如何解释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呢?  相似文献   

14.
纳西族古典神话大部分记载在《东巴经》中。本文试图透过纳西族神话,辨析纳西族的原始家庭形态,并就原始家庭形态的几个问题略述己见,就正于专家和同好。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民族都产生过兄弟姊妹互为婚配的神话传说。恩格斯指出:“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第一阶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从原始群向氏族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渡阶段。纳西族神话史诗《创世纪》(原名《崇摆统》)中,已有血缘家庭的反映:“利恩五弟兄,吉命六姊妹,结缘成配偶。”另一种神话《迎东格神》中记载;“米利董色两兄妹,结缘成一家。”崇仁利恩是纳西族神话中创世始祖,董和色是创造万物的阳神阴神。从这两则内容古老的神话中来看,纳西族在远古时曾经历过“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血缘家庭,应无疑义。  相似文献   

15.
嫦娥奔月神话本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嫦娥奔月神话本末论李忠华一、秦汉及秦汉以前嫦娥奔月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一)先秦古籍文献中的嫦娥奔月神话说到嫦娥奔月,便会提到羿射十日。穷搜古籍,六朝梁代刘勰在其书《文心雕龙.诸子篇》中说:“《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恒娥奔月。”经考证,《归...  相似文献   

16.
唐蒋云露 《传承》2014,(6):108-113
姆六甲是壮族神话谱系中集创世女神、始祖母神和女性文化英雄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首位神话人物。姆六甲神话记录了她创世造人、治世定物等神圣功绩。姆六甲神话是壮族神话中的根基神话。从神话内部进行论证,分析姆六甲神话在内容上对壮族其他神话所起的奠基作用,从神话外部进行论证,分析姆六甲神话所反映的壮族先民生活状况和社会组织形态,以此回观它与壮族诸神话的关系,能使我们明确姆六甲神话在壮族神话中的源头地位,重新认识壮族这一珍贵的远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一九八○年第八期,刊登了布依族的古歌《赛胡细妹造人烟》。这是一篇色彩绚丽的神话创作。在布依族的洪水神话中,除这首优美的韵又之外,还有散文体的《洪水朝天》(见贵州省民文学组编印的《民间文学资料》第四十三集)等。这些洪水神话,无论是古歌,还是故事,都在布依族人民中广为流传。其内容和情节大致相同,是描述天上雷公  相似文献   

18.
“混沌”创世神话的原始象征意义与宇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向政 《求索》2007,(2):158-160
中外有关“混沌”的创世神话,在对世界宇宙的认知上具有相似形。它们不仅包含了具象与意象的原初思维方式,原始宗教——巫信仰,还以隐喻为认知方式,以象征为述事手段,记叙其哲学、科学、历史和宗教观。因此,“混沌”创世神话也就成为远古先民各种思维方式与意识形态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9.
间谍之最     
最早记录间谍活动的书籍是中国的《左氏春秋》。书中记载了夏朝第6代帝王少康(公元前2000多年前)灭掉浇政权,派间谍到浇的领地进行间谍活动的事情。*最早的书面谍报是古埃及的巴努姆提供的。大约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侦察司令巴努姆被派往边境地区,监视改方部落的动静、当时,他把一份书面情报送到了他的上司手中。这是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一份书面情报。女最早的间谍理论著作是《刊、子兵法·用间篇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理论鼻祖的《刊、子兵法》,最后一篇拥间篇》是专门论述间谍的一在这一篇中,刊、子阐明了用间谋略对战争胜负…  相似文献   

20.
《人物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能和品德的理论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时期学术思想,包括心理学、人才学的重要参考书。《人物志》作者是三国魏刘邵,刘邵,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人。魏文帝初年为尚书郎,散骑常侍,后出任太守,关内侯等职,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刘邵“谋览学籍,文质周洽”。刘邵博学善识,著作很多,曾作《皇览》、《新律》十八篇,《说略》、《律略论》十四篇,累牍百余篇,但其中绝大部分已散失。现仅有《人物志》一书及一些残文。《人物志》主要是探讨人物的。“物”是品鉴品类之意,该书将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