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也是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工作、履行人大职责、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监督法》规定,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是常委会开展专项监督工作、确定专项监督内容的来源之一。人大信访作为人大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途径,不仅是人大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而且对加强人大监督,服务常委会履职,具有独特作  相似文献   

3.
4月5日,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人大信访工作表彰会,会议总结了人大信访工作的经验,布署了新一年的信访工作任务。淄博市各级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人大信访联系人民群众、倾听人民呼声的窗口作用,认真履行职责。3年来,市及区县人大常委会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983件(人次),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1500件(人次),使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和长期处理不了的信访积案得到了妥善处理。各区县人大常委会还加强了人大信访网络建  相似文献   

4.
郤仁 《人大建设》2005,(2):17-19
近年,西峡县人大常委会从人民群众信访反映的点点滴滴做起,汇聚成人大情系人民、心怀群众的江河湖海…  相似文献   

5.
施帆 《云南人大》2009,(8):16-17,19
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常委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是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前哨。在新形势下,人大信访工作怎么做,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大常委会行使职责服务?怎样才能使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回音,真正做到件件有落实?这是当前摆在地方各级人大信访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张军 《云南人大》2007,(11):43-43
沾益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信访监督在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使一批信访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理。今年上半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5件次,办结72件,有3件尚在催办之中,办结率达到96%,基本上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维护了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7.
刘星 《辽宁人大》2009,(3):15-15
人大信访工作是监督法赋予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的法定职责之一。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是人大常委会决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法定途径。兴城市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人大信访工作,不断加强人大信访工作建设,严格按照《监督法》和《辽宁省信访条例》的要求,认真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促进人大依法监督。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信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大信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区工作中心,科学把握人大信访工作特点,强化措施,完善机制,探索创新,信访交办率、答复率、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大幅提高,信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一、加强领导,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加强人  相似文献   

9.
一是畅通公开渠道。首先,要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刊播人大监督工作,使人大常委会形成的决议、决定及时向人大代表通报,并制定实施措施,传达有关精神,同时向社会公布。其次,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宣传人大监督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措施、程序规定,动员、组织群众有序参与,反馈和集中群众意见。再次,要加快人大信息网络建设,把人民群众良好的意见和建议源源不断汇集到人大常委会的信息库中来,通过整理及时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各级人大常委会,补充人大监督工作的不足,实现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0.
信访工作是人大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认真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切实抓好重要信访案件的交办督查和自办调查工作,及时做好信访的综合分析和信息反馈,使信访工怍服从、服务于人大监督,从而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的基本要义。偃师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信访工作的特点,突出重点,探索方法,走出了一条使信访工作服从服务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新路。对信访案件,偃师市人大常委会办理和督办的重点是包括人大代表所反映的案件、社会各界反映人大所任命的干部问题的案件及人民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和难点的问题。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李玉昌 《云南人大》2008,(4):36-36,39
麻栗坡县人大常委会把信访工作作为强化人大监督职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当作硬任务来抓,把人大信访放在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以改进监督方式为举措,以增强实际效果为目的,切实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信访意识,强化督办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来访来信群众的赞誉。据统计,麻栗坡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届期五年中,共接待群众来访550余人次,收到群众来信498件。  相似文献   

12.
李娜 《新疆人大》2013,(12):32-33
人大常委会的信访工作是党的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大常委会直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之一。近日,经过论证和修改,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人大信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13.
人大信访工作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和窗口。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评价很大一部分是看能否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信访无小事。人大信访工作是各级人大常委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办信、接访只是信访工作的一种具体形式,信访工作中最关键、最  相似文献   

14.
正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大的优势,基层人大理应成为群众路线的积极践行者。近两年,闵行区人大常委会立足于人大职能特点,注重运用民主法治思维推进群众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等途径,力求使群众工作真正实现长效化、常态化。议题公开征集确保群众关切成为人大关注2013年9月,闵行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大作用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人大意识不断提高,群众遇到困难,受到冤屈,经常想到人大,到人大上访的不断增多。这对于充分发挥人大作用,体现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和维护群众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一些地方的人大对办理群众来信来访重视不够,多数情况下,只是进行例行登记,然后批转给有关部门办理,就不再过问了。人大成了来信来访的中转站,一些群众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去,损害了人大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一是由于人大及其常委会本身工作的性质只能监督而不能直接去处理,使一些…  相似文献   

16.
人大信访是人大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十三届人大信访工作始终秉承"为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服务,为推进‘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服务"的工作方针,在发扬民主、反映民意、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等方面不懈努力,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深入研究,明确人大信访工作定位,不断创新和优化工作模式,努力为人大常委会履职服务。一、站在健全和完善民主法治建设的高度,明确人大信访定位人大信访制度随着我国信访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而诞生,并随着人大制度的不断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的创新以及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信访制度体系的整体功能发挥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  相似文献   

17.
郭振中 《中国人大》2011,(20):47-48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坚持把保障民生、维护民权、实现民利作为政治责任和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作为人大履职的着力点,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常委会工作不断充满生机与活力,地方权力机关的权威在为民代言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8.
张斌 《新疆人大》2013,(8):16-16
本刊讯7月26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和安排。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艾力更·依明巴海强调,人大各项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强群众感情,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的途径,使人大工作更加顺应民心、反映民意、贴近民生,更好地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杨少云 《新疆人大》2013,(12):22-23
为使人大工作更好地“接地气”、连民心,拜城县人大常委会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法定职权,积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确保人大工作更加切合群众意愿。  相似文献   

20.
张菊花 《人大研究》2011,(10):42-42
近些年来,天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受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不断完善各项信访工作制度,强化信访督办,促进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不断完善制度,规范信访工作。从2007年开始,天水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共中央9号文件精神,先后修改完善了信访工作暂行办法、人大信访工作制度、人大机关信访受理范围、信访接待人员守则等相关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