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寻找制约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设计了由3个一级指标34个基础性指标组成的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沿江11省(市)2010-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绿色发展指数进行定量评价与排序,运用回归模型方法,对影响沿江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甄别。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绿色发展水平随着时间推移而呈现出稳步提高的总体趋势以及上中下游地区之间明显梯次分布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因素对绿色发展水平产生不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对绿色发展水平产生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城镇化率、政府规制因素对绿色发展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向纵深推进,小城镇经济社会也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地区小城镇还承载着长江经济带各大中城市诸多非绿色化产业的转移,这也加剧了该地区小城镇生态环境问题。然而目前长江经济带小城镇生态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生态治理机制体制不健全、生态治理方式落后、制度缺位、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不足等现实困境与挑战,不仅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小城镇生态治理实践,也影响着该地区小城镇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进程。通过推进小城镇生态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及其治理制度等各方面的现代化,破解长江经济带小城镇生态治理困境,最终实现该地区小城镇生态的善治及其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想指导下,推动沿江空间精准化转型是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建议:一是有序推动生产空间绿色转型,实现从重化围江到多元特色的转变。建立工业调整升级的环境门槛,促进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环保技术升级,提升产业"含绿量",坚决淘汰一批达不到门槛、污染环境、滥用岸线的企业。在清退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5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在新形势下,综合考虑国家战略与浙江区位条件、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和体制机制优势、转型升级诉求等因素,浙江应该从四个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推进、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产业创新和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地处中游的武汉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点,因此更应该将产业创新与生态维护齐举并重。故此,本文以包括武汉在内的长江经济带沿线36个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样本,以2003-2014为统计时间区间,运用基于DEA的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方法,测算了它们的"环境技术效率"。结果表明,武汉市近年来在"环境技术效率"亦即在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方面,表现不容乐观,因此强化生态意识和绿色发展观念刻不容缓。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武汉如何本着绿色发展的理念来打造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中心,初步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作为资源和资产,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选择长江经济带22个城市进行研究,发现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地价水平的梯次递降关系,探索了不同城市等级、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的城市地价水平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客观关系,提出了应该考虑城市地价水平、发展潜力等因素合理进行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等建议,包括工业向中、上游转移,需要关注部分中小城市的房地产投资风险和部分城市的"重卖地轻实体"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陈庆 《中国发展》2023,(1):82-90
如何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和绿色转型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命题。该文基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109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层级TOBIT回归模型研究了区域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绿色创新投入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新环保法颁布实施后,地方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有助于激励制造企业从事绿色创新活动;地方财政补贴强度和金融发展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可以有效提高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的引致效果。基于以上分析,该文提出了打造绿色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和丰富绿色投融资主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未来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增长轴,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安徽在其中要有位有为,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并应对各方面挑战,在深入研究安徽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产业在大区域中的分工协作关系、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以及如何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等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和政策举措。一、关于安徽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问题突出、碳减排压力明显、粮食安全遭受威胁等背景下,促进农户绿色生产是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省产粮大县农户的调研发现,由于绿色生产生计资本匮乏、规制政策不完善导致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出现背离现象,绿色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高。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和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SLA),剖析了生计资本、政府规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农户绿色生产生计策略转型和生计结果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了农户绿色生产长效驱动机制,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促进农户绿色生产的本土化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10.
周少华 《求索》2011,(9):45-46
受资源、环境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工业低碳化转型是历史的必然。通过对湖南38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表明:行业总量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非常大,表现为与三次方成正相关关系;碳排放与数量因素的三次方是负相关关系,而与二次方是正相关关系。因此,在工业低碳化转型过程中,既要重视行业总量规模因素,适当控制行业总量规模,突出工业发展质量,也要重视企业数量因素,突出企业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高涨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备受关注,环境规制的贸易效应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湖北省主要的出口市场国家或地区环保程度普遍较高、环境标准严,湖北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突出。协调贸易与环境是湖北省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国际环境规制对湖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绿色贸易背景下湖北发展外贸的直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这就要求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要做好"人"这篇大文章,改变过去城镇化过程中重物轻人,重数量轻质量的偏好。而芜湖在城镇化过程中也有这样的通病,《意见》的出台为芜湖提供契机,可以借此落实具体措施,逐步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就地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正川办函[2018]23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科学划定我省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推进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转型发展,按照《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办环评[2017]83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资源型重工业城市,马鞍山过去依钢建市,全市二产比重达64.5%,产业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随着钢铁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马鞍山必须加快转型。与此同时,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是万里长江最近的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长江、港口资源是马鞍山市的核心战略资源。2014年底,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  相似文献   

15.
融入对接"一带一路"是湖北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着力点。应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机遇,以开放为先导,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利用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在空间上形成大开放格局,把湖北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联动的重要枢纽、长江中游地区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提出湖北融入对接"一带一路"的思路和空间布局,重点探讨了湖北融入对接"一带一路"的推进路径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沈阳为例结合实际分析了发展绿色经济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性,对如何培植市民绿色经济理念、健全绿色产业结构、实施企业绿色技术改造、完善绿色经济环境、实施政府机关绿色牵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长江边的企业是长江的受益者,也应该是长江大保护的贡献者,应该为保护美丽长江、活力长江、健康长江贡献智慧和力量。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计,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既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也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超过45%,  相似文献   

18.
杨勇 《岭南学刊》2014,(4):101-105
利用功效系数法测算广东各地级市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显示大部分地级市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协调,原因在于二元结构导致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缺乏内在协调性;中小城市产业集聚能力不足,影响了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滞缓,影响了广东城镇化进程。需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结构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以政府财政资金为杠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工业化和城镇化投入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黔府办函[2017]21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仁怀市、威宁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转型发展,按照《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办环评[2017]83号)要求,经省政府研究,决定成立贵州省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边燕燕 《重庆行政》2019,20(3):73-75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希望重庆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并提出重庆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为重庆在新时代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精神主线,并成为沿线各地区的行动共识。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去认真落实这一共识,成为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面前的一个难题。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交界处的三峡地区面对新要求,如何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二次飞跃,成为新时代三峡地区再次腾飞发展的时代问题。多地实践表明,发展生态经济、创建三峡生态经济区是解决这一时代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