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干损伤后立即早基因c-fos、c-jun的表达在脑干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重物自由落体式建立大鼠脑干损伤快速死亡模型,70只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40只),对照组(30只)。肉眼和HE染色观察脑干组织的形态改变,并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大鼠脑干损伤部位c-fos、c-ju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0倍光镜视野下实验组c-fos和c-jun mRNA阳性细胞数计数分别为53.62±9.84和46.85±7.43;对照组c-fos和c-junmR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9±0.87和1.3±0.67;经统计分析,实验组c-fos、c-jun mRNA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脑干损伤后损伤部位c-fos、c-jun mRNA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对脑干损伤快速死亡的法医学鉴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Wang Y  Liu M  Cheng WB  He GQ  Li F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8,24(4):245-247,251
目的 研究电击死兔骨骼肌与心肌HSP70 mRNA和c-fos mRNA-表达变化。探究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方法 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骨骼肌与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水平,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前电击兔骨骼肌及心肌HSP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高于死后即刻电击者(P〈0.05)。结论 检测骨骼肌及心肌HSP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变化有助于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Ma MY  Xu X 《法医学杂志》2003,19(2):65-67,F00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和/或再灌流早期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心肌细胞内原癌基因c-fos mRNA表达变化,为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复制心肌早期缺血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缺血及缺血再灌流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结合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方法研究心肌细胞内c-fos mRNA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10min再灌流30min,部分大鼠再灌流区心肌细胞胞浆内c-fos mRNA弱阳性反应,散在分布。缺血60min再灌流30min时达高峰,120min开始减弱。正常和单纯缺血组中缺血少于60min组未见有阳性表达。HE染色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原位杂交法检测c-fos mRNA方法灵敏特异,有望成为一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流早期损伤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在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后目的基因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c-fos的mRNA表达变化与AMI发生后所经历时间的关系,为法医病理学鉴定心源性猝死提供依据。方法用结扎法制作大鼠AMI动物模型,结扎成功后观察时间组为10、30、60min和3h,用RT-qPCR、普通PCR检测目的基因BNP和c-fos的mRNA表达变化,同时行HE染色。比较不同时间组间的结果差异。结果RT-qPCR结果显示,BNP在3h组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10min组、30min组及60mi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fos除正常组与10min组之间、30min组与3h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外,其他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以60min组c-fos基因的表达量最多。普通PCR未见目的基因不同时间的组间差异。HE染色仅在实验组3h组偶见局部嗜酸性增强、肌纤维呈波浪状等改变。结论c-fos基因可能作为缺血发生30min后的辅助诊断指标。RT-qPCR方法较适合早期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大鼠肌肉挫伤c—fos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 HT  Li B  Yang J  Peng QY  Wang Y  Xing Y  Liao ZG  Liu M 《法医学杂志》2006,22(2):95-96,100,F0004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与肌肉挫伤的关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大鼠肌肉挫伤后c-fos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损伤经过时间的延长,c-fos蛋白表达强度以及阳性面积增加,损伤后15min出现阳性信号,1h达到高峰,1d后恢复正常表达水平。结论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检测可作为推断肌肉挫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鼠电流损伤多器官c-Fos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Y  Liao ZG  Wang SC 《法医学杂志》2005,21(3):171-173,176,F0003
目的探讨c-fos蛋白能否用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建立大鼠生前与死后电流损伤模型。生前电击组大鼠于电击后即刻和1,2,4,8h处死;死后电击组大鼠于死后即刻和15、30min及1h电击大鼠,检测所有实验大鼠心、肝、脾、肺、肾、骨骼肌、皮肤、脑等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其结果经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生前电击各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脾脏与皮肤呈阴性表达;而于死后电击各组大鼠中,仅死后即刻电击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很微弱的阳性表达,其余各组各器官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检测各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7.
海洛因对神经元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PY  Li ZH  Guo Y  Jing HL  Lin WY  Liu XS 《法医学杂志》2010,26(5):321-324
  相似文献   

8.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c-fos基因表达的法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c-fos基因表达的规律。方法采用Marm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5min,30min,1h,3h,6h,12h,24h取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打击后15min时,即可观察到c-fos基因的表达,1h后表达明显增加,3h达到高峰,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24h可见少量表达。表达呈弥漫性,以皮层、脑干最为明显,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一致。对照组未见阳性反应细胞。结论c-fos基因的表达规律可用于弥漫性脑损伤的早期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c-fos基因表达的规律。方法采用Marm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5min,30min,1h,3h,6h,12h,24h取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打击后15min时,即可观察到c-fos基因的表达,1h后表达明显增加,3h达到高峰,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24h可见少量表达。表达呈弥漫性,以皮层、脑干最为明显,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一致。对照组未见阳性反应细胞。结论c-fos基因的表达规律可用于弥漫性脑损伤的早期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0.
c-fos基因是最先被分离出来的初级反应基因(primary reesponse genes)之一,它早已引起医学界,尤其是神经生物学界的高度重视.对它的研究既关系到初级反应基因如何传递细胞外信号,又关系到神经系统如何对外界产生适应性反应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当前,c-fos是基因研究的热点之一.仅1992~1996年间有关脑损伤、脑缺血致脑组织c-fos表达的研究,就有甚多的论文发表.现根据查阅到的部分文献,对c-fos在脑损伤、脑缺血过程中的表达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fos蛋白的表达和脑干早期损伤的关系。方法  2 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干损伤组和对照组 ,脑干早期损伤阶段c-fos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杂交组化法观察。结果 对照组大鼠脑干组织未见c-fosmRNA的表达。然而 ,脑干损伤组损伤后 1 0min即可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观察到c-fosmRNA的表达。且在脑干损伤后 3h内 ,c-fosmRNA的表达程度出现明显的时间依存性。脑干组织死后伤c -fosmRNA的表达亦为阴性。结论 c-fos原癌基因的检测可成为诊断脑干生前损伤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C—FOS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Wang F  Li YH  Hu YL 《法医学杂志》2003,19(1):8-9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和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同时寻找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方法5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C-FOS蛋白的表达。然而脑震荡组损伤后15min即可在神经细胞观察到C-FOS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表达C-FOS蛋白的细胞数及范围逐渐扩大,损伤后6h表达达高峰,直至损伤后96h均有大量C-FOS蛋白表达。结论 c-fos原癌基因的检测可成为诊断脑震荡和推断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mRNA荧光复合扩增体系,实现对不同种类精液(尤其是无精症精液)的区分鉴别。方法收集正常、少精症及无精症的精液样本,制备精斑样本后提取细胞总RNA,利用逆转录PCR技术扩增2个精子特异mRNA标记(PRM1、PRM2)、2个精浆特异mRNA标记(TGM4、SEMG1)和2个管家基因mRNA标记(TEF、UCE)。结果正常精液样本可检测到全部精液mRNA标记表达;少精症精液样本虽然可检测到全部mRNA标记表达,但精子特异mRNA标记表达量较低;无精症精液样本不能检测到精子mRNA标记,只能检测到精浆特异mRNA标记。结论利用mRNA荧光复合扩增系统可以实现对正常和无精症精液的区分,而正常精液和少精症精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早期心肌缺血c-fos-mRNA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心肌细胞c fo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正常心肌细胞表达少量c fos mRNA ;急性心肌缺血 15min ,心肌细胞表达c fos mRNA的阳性反应增强 ,心肌缺血后 30min ,c fos mRNA阳性反应达到最高峰 ,以后逐步下降。表明 :c fos 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可为一项灵敏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死后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脊髓挫伤后BDNF表达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挫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脊髓内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以正常脊髓组织为对照,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伤后即刻、1h、3h、6h、12h、1d、3d、5d、7d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DNF和BDNF mRNA进行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内有低水平的BDNF mRNA表达和少量BDNF阳性染色细胞,BDNF mRNA和BDNF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45.83±3.545、20286.225±2094.955,BDNF阳性细胞数为16.50±3.391;伤后6~12h,BDNF mRNA和BDNF呈升高趋势,5d达高峰,二者的IOD值及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95.83±112.55、54272.143±2704.239和158.17±12.287。伤后7d,BDNF mRNA和BDNF的IOD值及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55.17±80.871、42249.928±809.391和100.17±5.529。各组之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免疫阳性细胞在损伤早期主要是脊髓神经元和少量星形胶质细胞,后期则以小胶质细胞为主。结论大鼠脊髓挫伤后,脊髓组织细胞中的BDNF及其mRNA增多,并随伤后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鉴别月经血和外周血的一种新方法。方法采集月经血和外周血样本,试剂盒提取样本RNA,反转录试剂盒反转录后得到cDNA,利用挑选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若干个特定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外周血中可检测到SPTB(β-血影蛋白)、PBGD(卟胆原脱氨酶)基因mRNA,但检测不到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7)基因mRNA;而在月经血中三种基因mRNA都可以检测到。结论检测SPTB mRNA、PBGD mRNA、MMP-7 mRNA的表达有可能鉴别外周血和月经血。  相似文献   

17.
死后不同时间大鼠心肌膈肌β肌动蛋白mR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死后不同时间心肌和膈肌β肌动蛋白mRNA(β-actin mRNA)的降解变化。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1℃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和膈肌组织-βactin mRNA在死后即刻至12d的变化,并对电泳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死后即刻,以及保存2,4,6,8,10,12d的大鼠心肌组织样本中均可检测到β-actin mRNA,而膈肌组织仅在死后即刻和保存2,4,6d的样本中检测到-βactin mRNA;-βactin mRNA的扩增产物在死后12d内呈下降趋势。结论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和膈肌组织中的β-actin mRNA,其在死后12d内的降解呈现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8.
Gao D  Wang QH  Ye JQ  Wang H  Zhang ZH  Deng ZH 《法医学杂志》2008,24(2):114-117
目的采用颌面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针对牙齿无病变者筛选简洁实用的法医学同一认定识别指标并进行编码、统计分析及评估。方法随机选取170例牙齿无病变者的颌面数字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进行观测.根据牙齿的生理变异特征和牙齿的排列特征分别筛选全口牙型和牙列型识别指标。按设计的编码标准对全口牙型、牙列型逐一编码,统计分析编码的多样性,以评估两类识别指标的应用价值。结果170例中共有74种全口牙型编码,多样性为43.53%:170例中共有129种牙列型编码,多样性为75.88%;170例同时进行全口牙型和牙列型编码.则共有150种全口牙型/牙列型编码,多样性为88.24%。结论全口牙型编码多样性较低,单独使用尚不能满足法医学同一认定的要求。牙列型编码的多样性比较高,具有一定的法医学同一认定价值。如果同时进行全口牙型和牙列型编码,多样性明显提高,有较高的法医学同一认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其可变剪接片段EDA、EDB在损伤后的mRNA水平,为推断早期损伤时间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培养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换无血清培养液培养24h后,采用划痕法制作细胞损伤模型,损伤后0、0.5、1、2、6、24h收集细胞,抽提RNA,实时RT-PCR定量检测总FN及其EDA、EDB的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总FN及其EDA、EDB的mRNA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升高,EDA mRNA在损伤后1h达到高峰,EDB mRNA在损伤后6h达到高峰,FN mRNA在损伤后2h达到高峰;在损伤1h后总FN及其EDA、EDB的mRNA表达变化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纤维连接蛋白EDA、EDB可作为早期损伤时间推断的较理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海思于2014年推出首款H.265的编码芯片3516A,这颗具有跨时代意义芯片的诞生,高清时代所必须的高清晰、低带宽实现了"更上一层楼"。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网络编码都是基于H.264编码,但是随着对分辨率要求的不断提升,更大路数的联网以及存储空间的激增,让H.264的编码压缩变得越来越难以应付。基于这一点,H.265在2013年1月被国际电联(ITU)通过为下一代高清标准,通过提供更多不同的工具来降低码率,在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