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3世纪中叶,天主教十字军在罗斯西北地区与罗斯军队爆发了一场战斗,这场战斗实质是天主教对东正教的宣战,在这场战斗中东正教势力是正义的,并用自己的反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牛军凯 《东南亚》2013,(2):76-82
流行儒释道三教的古代越南,有着与中国类似的"三教一原"思想。在18世纪,有迹可寻的三教寺至少有两个,分别是河内八景山和谅山二青岗三教寺。当时的越南文人多持有三教一原思想,其代表有状元郑穗、黎贵惇和吴时仕等人,或言三教"其本皆归于正心修身",或言"三教一门,三宗一理"。18世纪,越南民间还广受天主教传播的影响,有人试图将新来的天主教与原有三教会同,虽在当时没有取得成功,但三教一原思想和会同四教的尝试,毫无疑问是近代和好教和高台教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宗教学关于宗教起源和发展的理论出发,分析了菲律宾民族原始宗教产生的动因、发展阶段与特点,说明在16世纪天主教传入时期,菲律宾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处于宗教发展的低级形态,为天主教在菲律宾大部分地区的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契机。  相似文献   

4.
现代天主教社会学说之创立与发展是天主教应对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表现,教会积极的“人世”姿态与实践反映了教会回应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挑战的世俗化特征与趋势。当代菲律宾天主教会的社会行动,既是现代天主教社会理论推动的结果,更是菲律宾教会面对20世纪初期菲律宾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挑战的自觉回应,它反映了现代菲律宾教会关注民族国家社会现实的本土化与世俗主义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宗教在现代社会参与解决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探索社会发展途径的实践与范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拉丁美洲出现了两种型塑拉美政治变迁的重要运动——左翼运动和天主教运动。本文以天主教与左翼运动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选取巴西、智利和阿根廷为个案,通过历史分析和横向比较考察两者的关系模式与变迁趋势。研究发现,天主教与左翼的关系是动态和多元的。天主教的右倾或左转是拉美政治钟摆的重要社会动力:天主教的右倾推动了军人政体的建立,天主教的左转则促成了左翼的上台执政。天主教与左翼的关系模式存在全面对抗、全面合作和部分合作三种模式。在民主化时期,三国天主教与左翼运动的关系也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模式:在巴西,团结的天主教与左翼结盟反抗威权;在智利,分化的天主教与左翼结成选举联盟终结了威权;在阿根廷,分化的天主教与左翼运动疏远并消极地反抗威权。天主教与左翼运动的关系主要受到宗教市场的多元化程度和政治压制程度的影响:军政府的政治压制程度越高,宗教市场的多元化程度越大,天主教越容易与左翼政党结成同盟。  相似文献   

6.
施雪琴 《东南亚》2003,(3):59-64
16世纪中期到 1 7世纪中期是欧洲基督教在东南亚传播的重要时期 ,伴随着欧洲殖民势力在亚洲的扩张 ,欧洲各国的传教士也蜂拥而至 ,目的在于配合本国殖民政府的政治、军事行动 ,对亚洲实行精神征服。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传教士在东南亚的传教活动非常活跃 ,其中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纷纷把有关天主教教义的经典翻译成为东南亚地区各民族的民族语言 ,其中表现突出的是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传教士 ,他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天主教在菲律宾群岛的传播 ,而且对菲律宾民族语言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一、近代西方宗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宗教扩张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营救行动”组织在国内策划了一系列反对堕胎的抗议活动,其所采取的“拒绝服从”策略和封锁堕胎诊所的行动与警方发生了直接冲突。1988年,大约有5000名“营救行动”组织的成员在抗议活动中被警方逮捕。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反对堕胎主要是天主教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参与抗议活动的人也包括福音派的新教教徒或新教原教旨主义者。“营救行动”组织的泛基督教性质表明,美国保守的罗马天主教的政治议程已不再是独特的和与众不同的。保守的天主教徒所关切的问题,也是其他宗教派别的保守分子所关注的问题,因此保守的天主教活跃分…  相似文献   

8.
略论越南佛教的源流和李陈时期越南佛教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教在越南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越南封建王朝建立后,佛教曾被崇为国教。十一世纪初李朝时期,出现“百姓大半为僧,国内到处皆寺”的极盛局面。到十四世纪陈朝末年,越南佛教才走向衰落,但仍绵延不绝,时而又有复兴。近代以来,虽有西方天主教的传入,佛教仍为越南居民的主要信仰之一。  相似文献   

9.
自16世纪中叶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后,殖民当局一直实行专制、垄断和锁国政策,将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经济制度移入菲律宾.菲律宾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是缓慢的,长期处于一种中世纪式的孤立、封闭状态,而西班牙人带来的文化不过是天主教以及大多与天主教相联系的文化.菲律宾的近代文化,是19世纪中叶以后才得到发展的,而在菲律宾革命前的“宣传运动”中和革命时期(1896—1898)连续出现了两次高潮,使得菲律宾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在19世纪末的东南亚走在最前列,在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纪念1896年的菲律宾革命100周年之际,回顾菲律宾近代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探讨菲律宾革命与近代文化发展的关系,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0.
近代早期的葡萄牙既是信奉天主教的旧教国,也是最早向海外扩张的欧洲殖民国家。葡萄牙的宗教狂热决定了其在殖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天主教的影响。本文以近代早期葡萄牙在东亚海域的殖民扩张为背景,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天主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