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美龄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生于1897年。于2003年在美国去世,奇迹般的跨越了三个世纪。与蒋介石的婚姻,使她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夫人。在很多人眼里,她不仅是蒋生活中的温柔伴侣,同时也是他事业上的有力助手。在蒋介石控制政府的时代,宋美龄参与了多项公益活动,广为人知的包括新生活运动、童子军运动、农村服务运动、妇女儿童保育工作等,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果,可以说为蒋介石提供了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1948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了一张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召开会议的照片。照片上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中央,与蒋介石仅两人之隔的一张小条桌上,一位女速记员正埋头记录着蒋介石的讲话。这位年轻的女速记员,就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中央的红色情报员、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近日,笔者有幸见到沈安朔15的女儿,聆听她讲述母亲的“潜伏”故事……  相似文献   

3.
江风 《广东党史》2009,(2):10-14
何香凝是女中豪杰,一生意志刚强,大义凛然,敢作敢为,连陈炯明、蒋介石都畏惧她三分。历史上曾传颂她智救丈夫廖仲恺、五骂蒋介石的佳话。  相似文献   

4.
在国民党召开的多次中央级会议上,旁边都有一位埋头记录的小姐。蒋介石和他的部下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机要速记员竟是中共安插的一名谍报人员!随着历史解密,这位"红色女谍"的真实身份逐渐为世人所知。她叫沈安娜,是今天依然健在的国家安全部离休老干部。她曾在国民党核心机关潜伏15年之久,因获取无数重要情报而多次受到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和情报部门的嘉奖。她的人生经历传奇而精彩。  相似文献   

5.
1965年,蒋介石在奉化萧王庙镇的舅母蒋妙月,由政府有关部门礼送去台湾。抵台之时,蒋介石亲自迎接。此事20余年来一直隐没无闻,直到近年,才渐为人知。 礼送去台的蒋妙月和蒋介石有两层关系,一层是溪口同族,是蒋的族始;另一层,她是  相似文献   

6.
我觉察到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人在谈到他们的国家时,所用的手势和语言,似乎都表明他们国家的命运是和自己浑为一体的。这两位领导人在历史上同时出现,一位成为胜利者,一位成为失败者。说来也奇怪,毛泽东和蒋介石在许多方面都很相象。他们都是东方人;毛泽东一生只有两次离开中国,1949年和1957年,他先后两次去莫斯科会见苏联领导人。蒋介石也只有  相似文献   

7.
大陆、台湾的几位历史学家在一起用餐时,因为其中一位是大陆研究毛泽东的知名专家,于是,大家的话题自然而然转到毛泽东的人格与政治思想等问题上。其问我(作者)谈道,我读蒋介石生活秘书翁元口述的《我在蒋氏父子身边四十三年》一书,觉得可以对蒋介石与毛泽东各自在私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作一比较,从中体会两人在政治上的根本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1930年,蒋介石的中央军和阎锡山的晋军、冯玉祥的西北军,为争权夺利,在中原展开了一场新军阀混战,结果蒋介石是赢家。蒋介石为了打赢这场军阀战争,吞并和消灭阎、冯的势力,真可谓是费了不少心机,用了不少技俩──蒋介石借阎锡山之手平定了唐生智,反过来又要收拾阎锡山西北军第二次反蒋失败,冯玉祥被阎锡山软禁在五台县建安村,蒋介石给冯的出路仍是出洋或者到南京供职。想要两边取利的阎锡山,虽被蒋介石委任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然而这是蒋介石的调虎离山之计。他若离开他的老巢到南京去当官,他的晋系迟早会被蒋介石吞并。老好巨…  相似文献   

9.
1945年7月14日上午,国民党军统局的刽子手们在息烽集中营附近的快活岭,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集体大屠杀.被害者是7位年轻人,其中有一名巾帼英雄,她就是我党设在军统重庆电讯总台秘密支部的领导人、曾使蒋介石大为震惊的"军统电台案"的"要犯"--张露萍.  相似文献   

10.
沪上英杰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早年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坚定地执行、捍卫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王大政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她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为世人爱戴和敬仰。宋庆龄的亲属可以说是“满门望族”。她的姐姐宋霭龄是曾担任过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夫人;她的大弟来于文也担任过行政院院长的高官;她的妹妹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宋庆龄曾告诫她的二弟宋子良说:“是宋家为中国而存,而不是中国为宋家而存。”从人情上来说,他们是同胞手足,尤其是宋美龄,宋庆龄和她长期生活…  相似文献   

11.
火鑫  铭秀 《党员文摘》2003,(4):13-14
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位极为复杂的重要人物。他一直与中国共产党作对,在逃往台湾后仍然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但他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主义立场。这与现在台湾那些图谋分裂祖国,制造“两个中国”或“一台一中”的跳梁小丑相比,是值得肯定的。毛泽东曾经对蒋介石的“一个中国”立场表示过赞赏。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2月,已届花甲之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吴玉章因国共合作和团结抗日的需要,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在重庆与蒋介石会面。蒋介石劝吴玉章说:“你是老同盟会会员、国民党的老前辈,还是回到国民党来吧!”面对劝诱,吴玉章明确地表示:“我加入共产党是相信马克.巴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深知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对于这一点,我是从不动摇的,绝不会二三其德,毫无气节。”坚定的信念、凛然的正气,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那么,吴玉章是怎样从一个同盟会会员成为一位共产党员的呢?  相似文献   

13.
贺捷生是贺龙元帅的女儿,是一位在襁褓中“走”过长征路的女将军。她从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靠的不是父亲的荣耀和光环,而是父辈赋予她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4.
袁成亮 《党史纵览》2005,(10):30-32
陈布雷是蒋介石首席幕僚,曾任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国策"顾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毕生为蒋介石操劳的一介书生,其子女中却有好几个是共产党员,女儿陈琏就是其中的一个.那么,作为分处在两个阵营中的父女,生活中的陈布雷和陈琏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相似文献   

15.
天安门,国人向往的圣地。在共和国建国一周年庆典的前夕,一双罪恶的毒手伸向了她。 (一) 1950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被逐出大陆,中国的北方邻国朝鲜战火又起,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和世界人民的反对,悍然出兵朝鲜,并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推进,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美国曾耗费巨资扶持的蒋介石集团被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得个落花流水,使美国人伤透了心。然而,美国人并不甘心他们在中国的失败。一方面,美国继续支持蒋介石集团,时刻准备“反攻大陆”,…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著作的千千万万读者之中,蒋介石是最特殊的一位读者。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专门写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的。 当年,蒋介石也曾翻过这本书。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50年代的一天,当他已是败军之将时,又读此书,他这才明白,毛泽东确实是一位熟知战争规律的战略家。毛泽东正是用这些战略战胜了他。  相似文献   

17.
正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校长是其发迹的起点,但他成为黄埔军校校长背后的真实原因却至今鲜为人知。其实,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任命是被迫的。蒋介石出任校长并非一帆风顺最早建议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是鲍罗廷。"1923年11月26日举行的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鲍罗廷就积极支持蒋介石出任校长一职。在他看来,蒋介石是一位能信任而且强有力的人物,‘受过军事训练,有军事经验,并且不是军阀;他没有白己的军队;他接近孙中  相似文献   

18.
对王桃书记应该说我很陌生,只是在邮箱里看到了她的文章,发现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书记,同时也了解到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践数学老师,由此对她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著作的千千万万读者之中,蒋介石是最特殊的一位读者。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专门写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的。 当年,蒋介石也曾翻过这本书。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50年代的一天,当他已是败军  相似文献   

20.
刘多变、孙锡九、刘桂五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直接间人华清池活捉蒋介石的三位勇士。这三个人,为张学良“兵谏”计划的实施,作出了贡献。可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之后,三位华清池捉蒋勇士却陷入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尤其是刘多基和孙铝九二人,反目为伙,剑拔导张,甚至以刀枪相见。周恩来面对这种严重局面,因势利导,巧妙地保护孙铭九免还杀身之祸,热们鼓励刘桂五奔赴抗战前线,最大限度地约束了刘多空的过激行为,成功化解了东北军的一场内乱,使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最终真正达到和平解决。周恩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