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和平 《世纪桥》2009,(3):8-9,31
周恩来积极贯彻执行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国民党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争取张学良、杨虎城联共抗日,形成了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周恩来与蒋介石国民党举行五次谈判,最终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蒋介石“剿共”政策不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国内外反应不一。如何处理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与亲美派争斗十分激烈。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周恩来卓有成效的工作,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3.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天,张学良即电告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变和平解决。22日,宋子文、宋美龄也从南京到达西安。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在蒋介石承诺"决不打内战"和"一定要抗日"后,西安各方同意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和平  相似文献   

4.
1936年12月,就在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组成代表团,赶赴西安,帮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以期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叶剑英作为代表团的成员协助周恩来做了大量工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重要贡献。事变之后,叶  相似文献   

5.
在和平解决两安事变时,蒋介石当面表示,希望能在南京与周恩来直接会商两党合作的事宜。中共中央注意到这一意向,周恩来的南京之行已在酝酿之中。可是,在张学良送蒋介石去南京被扣后,中共中央考虑到周恩来的安全,改变了原先的计划。1937年1月5日和6日,毛泽东等连日给在西安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6.
占善钦 《党史纵横》2013,(8):17-20,37
近十多年来,西安事变的研究出现了众多成果,在史实分析和方法运用上都有重大突破。因为史料的掌握、历史观的立场等原因,在中共与西安事变关系的研究中形成了不少热点和难点问题。梳理起来,主要为4个方面: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发动,争论的主要焦点是中共事先是否知晓;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决策转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谁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与蒋介石会面谈判问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周、蒋会面谈判有几次;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问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周恩来是否知晓并同意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去南京。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6,(12)
从西安事变爆发至今,已经过去整整80周年。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人们普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是,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坚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做法,直到现在都未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史学界对这一事件的评价,有褒有贬。本文希望通过对有关史料的梳理分析,浅谈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的行为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抗战全局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桂五这个名字可能渐渐为今人淡忘了,但“西安事变”作为中国历史上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却为一代代炎黄子孙所铭记。而刘桂五正是这次事件中只身受领张学良命令,赴蒋介石住地华清池侦察蒋氏居住情况、防卫力量以及进出路线,并亲自带领卫队一营突袭  相似文献   

9.
60年前的西安事变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周恩来与张学良的通力合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 清凉山下 一见如故 1935年底,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处在大变动的前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扩大了根据地: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剿匪副总司令,率东北军开赴西北,准备趁红军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歼灭。然而蒋介石的作法遭到了全国人民包括东北军广大官兵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这时的张学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对他深入细致的工作,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亲赴西安协助张学良和平解决事变,周恩来在张学良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甚至成为张学良在以后长达半世纪秘密幽禁生活中心中一盏不灭的希望之灯。在周恩来作古以后,从没有与张学良谋面的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女士,也与幽居在台湾的张学良将军有过书函交往。从中不难看出这三位已经逝世伟人之间珍贵的革命友情。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抗日救国,在西安兵谏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单靠张、杨本身的力量,实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很困难的.在这一关系到西安事变能否和平解决的关键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以“兵谏”的方式突然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进程中,由于蒋介石在南京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又引发了东北军内部兵变的“二二事件”。能否正确处理这两个突发性事件,关系到中华民族分裂内战或团结抗战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3.
华清池扣蒋回忆张化东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当时在张学良将军的卫队营第七连任指导员,亲自参加了攻打华清池、扣留蒋介石的战斗,虽已事隔近五十年,但当时的情景犹历历在目。西安事变爆发以前,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我党...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然而,对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问题,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至此基本结束。笔者认为,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并没有由此结束,而是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胡志刚 《世纪风采》2006,(12):15-18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到西安督责“剿共”的蒋介石及其高级随员十余人。在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2月25日,张学良在没有征得杨虎城和周恩来同意的情况下释放蒋介石,并执意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这出乎杨虎城的意料。张学良这次去南京,是凶是吉,是祸是福,杨虎城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     
林木  云选 《党史博览》2006,(12):28-29
1936年12月12日晨5时左右,陕西著名的风景区华清池内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正在华清池内休息的蒋介石在睡梦中被惊醒后,慌忙逃到了骊山半山腰的一块虎斑石后边。但最后还是被搜山的东北军士兵抓住。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是12月4日到达西安的,目的是督促张学良、杨虎城攻  相似文献   

17.
广艳辉 《党史纵横》2009,(12):45-47
王玉瓒先生早年从戎,是张学良将军的得力部下,历任排长、连长、少校副官、中校副官、上校参事、上校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在其任东北军警卫队第一营营长期间,曾两次担负蒋介石在西安华清池行辕的警卫任务。1936年12月12目,他奉张学良之命率部捉蒋。打响了西安事变的第一怆,活捉了蒋介石,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当面表示,希望能在南京与周恩来直接会商两党合作抗日的问题。中共中央注意到这一意向,可就在周恩来的南京一行酝酿之时,张学良因送蒋介石去南京而被扣。中共中央考虑到周恩来的安全,不得不改变了原先的打算。1937年1月5日和6日,毛泽东等连日给在西安的周恩来、秦邦宪发去电报,"此时则无人能证明恩来去宁后,不为张学良第二。""恩来绝对不可去南京。"但是,中共中央仍对和平谈判寄以希望,便改派潘汉年前往南京,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周暂难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一面通电全国,提出了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主旨的八项主张;一面电请中共派代表团到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处理捉蒋的善后事宜。中共中央以民族利益为重,根据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时制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等前往西安参加调解谈判。经过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实行联合抗日政策,奠定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基础,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发生,使中共在沉寂多年后重新登上苏区以外的政治舞台.本文以西安事变的发生到“保蒋安全”阶段为节点,对多个主体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的反应和周恩来在其中的斡旋调停作一梳理,并分析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在西安风暴中心的实践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