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西红土地文学的影响深远而广大,追根溯源,不能不提及的就是著名的左联作家、红土地文学的奠基人马宁。  相似文献   

2.
闽西红土地文学的影响深远而广大,追根溯源,不能不提及的就是著名的左联作家、红土地文学的奠基人马宁.  相似文献   

3.
陈晨 《理论学刊》2005,(12):115-117
左联后期作家以其创作实绩突破了20世纪30年代初左翼文学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倾向。他们的现实主义创作保留了启蒙文学的人性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现实主义的核心内涵———“人文主义”。尽管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介入限制了左翼作家对艺术的追求,但这些作家对现实主义的探索,于我们今天理解现实主义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担任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常委秘书长的徐懋庸,是在1938年到延安以后开始同毛泽东交往的。1936年,因“左联”解散及“两个口号”(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论争等问题,徐懋庸写信给鲁迅,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鲁迅接信后,发表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严厉批  相似文献   

5.
80年前的3月△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维金斯基等人来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联系,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70年前的3月△1930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夏衍、冯乃超、钱杏邨、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该联盟以“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作为自己的文学纲领。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左联成立之后,组织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正殷夫(1910—1931),浙江象山人,中共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擅写新诗,是左联发起盟员中极少数同时懂得德语、英语和俄语的盟员。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窦乐安路(今多伦路)中华艺术大学内召开。左联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正式领导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滥觞,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走向产生无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大会是在秘密的状态下召开的,到会盟员50余位。  相似文献   

7.
陆茹 《党史文苑》2011,(21):44-46
在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党十分重视国统区文艺战线上的斗争。为了组建一个在党领导下的爱国作家团体,使作家们团结起来,以文艺这个武器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征得鲁迅同意后,1929年中国共产党文艺委员会决定,以鲁迅为领袖,以左翼作家和围绕在鲁迅周围的青年作家为核心,组建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鲁迅和周扬都是20世纪30年代初"左联"的创建人,鲁迅为"左联"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那时,  相似文献   

8.
姚辛 《党史文汇》2008,(1):49-52
左联的文学 左联作家们置身文化围剿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毫不气馁,短短6年间,在各种报刊发表了大约1500篇各类作品,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戏剧集、电影文学剧本、文论集和翻译文学作品488种(部),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抨击黑暗、讴歌光明的文学作品,给人民灌注力量与信心,激励他们去改造生活、争取祖国解放,其中鲁迅的《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茅盾的《子夜》,夏衍的《包身工》等早已成为我国新文学的经典,为人们所熟知;鲁迅的许多杂文名篇和其他作家的一些作品.人们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9.
“左联”时期,瞿秋白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重返文学岗位,他从革命斗争的大背景下审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并据此参与、指导各种非无产阶级文学流派的论辩,以文化构建的特殊方式延续了革命实践、宣泄了政治理念,继而进一步扩大了“左联”的统一战线,拓展了革命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10.
柯兴 《世纪桥》2005,(7):60-63
参加“左联”关露原名胡寿楣,1907年7月16日出生在山西右玉县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关露是她自己起的笔名。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向北洋军阀进行决战。一天,关露把她写的《故乡,我不能让你沦亡》这首诗拿到“左联”请提意见,并要求参加“左联”,“左联”吸收关露成为上海左翼作家联盟的盟员。关露参加“左联”不久,便爆发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左联”集合关露等一些作家,在丁玲的率领下,到闸北前线去慰问十九路军英勇奋战的将士们。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70周年。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中华艺术大学(今多伦路201弄2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左联除上海总部外,还在北平、天津、广州、武汉、日本东京等地设分盟或小组,盟员由50余人增至400余人。继左联之后,文艺界又建立了社联、剧联、美联、语联、教联、记联、电影小组、音乐小组等。以左联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团体在中央文委和文总的统一领导下,集结成一支荟萃各方进步力量、生机勃勃的文化新军,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左翼革命文化运动。 一、大力传播…  相似文献   

12.
徐春夏 《党史文苑》2006,3(1):25-27
"左联"时期,瞿秋白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重返文学岗位,他从革命斗争的大背景下审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并据此参与、指导各种非无产阶级文学流派的论辩,以文化构建的特殊方式延续了革命实践、宣泄了政治理念,继而进一步扩大了"左联"的统一战线,拓展了革命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13.
孟超创作昆曲《李慧娘》 昆曲《李慧娘》是作家盂超根据明代周朝俊所著《红梅记》中有关李慧娘的情节创作的。孟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开始活跃于中国文坛。曾与蒋光慈、阿英等人一起创建文学团体“太阳社”.后来“左联”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  相似文献   

14.
70年前,参加“左联”的都是中国知识界最优秀、最先进的人。为什么“左联”能吸引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我想正是因为“左联”那种昂扬向上的斗志和争民主、争自由的精神。当年参加“左联”的作家,现在还活着的已经不多,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原中文系)卢豫冬教授是其中一位。《福建党史月刊》今年第7期发表高风颂的《一位“左联”战士的风雨人生路》,对卢豫冬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5.
1931年2月7日,上海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了左联作家柔石、李求实、胡也频、殷夫、冯锉,制造了"左联五烈士事件"。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为了揭露这一事件真相,中国上海文化组织想方设法,智勇结合,进行着一场文化秘密战……  相似文献   

16.
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团体。从成立到解散中共对左联的领导从原则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常常是直接周详、无微不至的。因此,中共的政策、策略的发展变化,很快就会在左联得到反应。同样,左联的得失成败,也往往能从中共找到源头。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左联从成立、转折到解散的整个过程,同时对正确处理文学与政党、政治之间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创造社、太阳社与中国共产党了解左联史的人,一般都认为中国共产党对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起始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后期,也就是中共中央要求创造社、太阳社停止…  相似文献   

17.
朋友之道 以诚相见──记毛泽东与徐懋庸的一次谈话武在平徐懋庸是1938年到延安的。在此之前,他在上海曾任"左联"秘书长,并负责同鲁迅联系、1936年,"左联"解散之后,发生了"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之争,在这场论争中,徐懋庸同...  相似文献   

18.
“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成立,1936年初解散,前后历时6年,但其筹创及影响,远胜于此,称“左联十年”.“左联”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革命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即开始对中共的全面清洗和血腥屠杀;  相似文献   

19.
70年前,在白色恐怖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文化战士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国民党的文化“田剿”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离我们而去了,在世者已为数不多。在“左联”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国家文科基地福建师大中文系拜访卢豫冬教授。这位当年以“旅冈”、“宗珏”为笔名活跃在左翼剧联战线上的老作家,其传奇经历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5,(1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间除了武力的角逐,还有来自意识形态领地的相互争夺,从当时中国突出的社会政治问题来看,马列的阶级斗争学说和革命意识形态是适用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观、阶级斗争观进入中国并深深影响中共党人、爱国的知识分子之后,国共两党的意识形态分野趋于明显,1930年在中共的带领下成立了"左联","左联"无论在政治斗争还是文学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