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分别对829只和543只驯鹿进行了鹿狂蝇幼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该病的病原为双翅目、狂蝇科、鹿蝇属鹿狂蝇(Cephenemyiatrompe)的各期幼虫。其成蝇一般出现在6月初,7~8月为侵袭高峰,9月末消失。当地驯鹿在这2年内鹿狂蝇幼虫的平均感染率为91.03%,平均感染强度为15.98条/只,最高的达91条/只。鹿狂蝇幼虫主要寄生于驯鹿的鼻腔、鼻甲及咽喉等部位,并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鹿狂蝇幼虫病的流行除与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宿主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敖鲁古雅乡鄂温克猎民的生活方式及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感染驯鹿狂蝇幼虫驯鹿进行了剖检观察,证实狂蝇幼虫主要寄生于驯鹿鼻腔及咽喉黏膜,在当年的7月到翌年1月主要以一期幼虫为主,从翌年2~3月开始快速生长发育,在4~6月多为二、三期幼虫。从翌年5月开始,成熟的三期幼虫随驯鹿打喷嚏排出体外羽化为成蝇。通过对驯鹿狂蝇生活史的观察,表明在大兴安岭地区,驯鹿狂蝇三期幼虫在50%~70%的湿度、21.5℃的平均温度及21.5℃下的451.5~666.5℃总积温下,经21-31 d羽化为成蝇,羽化率为59.6%。成蝇出现于6-9月份,在7~8月份达高峰期。驯鹿狂蝇1年发生一个世代,在驯鹿体内的寄生生活长达9-10个月;雌性成蝇每次产胎蚴30-80条,一生共产800-1000条;雌蝇寿命比雄蝇长,约为1-3周。  相似文献   

3.
1995年4月至1996年12月,对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3个旗15个苏木(乡)13个驼群的869峰双峰驼进行了驼喉蝇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是双翅目、狂蝇科、狂蝇属的驼喉蝇(Cephalopinatitilator)的各期幼虫。其成蝇一般出现于6月初,7~8月为侵袭高峰,9月末消失。该蝇幼虫的感染率为96.20%,平均感染强度为16.7条,最高的达36条。幼虫主要寄生于驼骆的鼻腔、鼻甲及咽喉等部位,并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驼喉蝇蛆病的流行除与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宿主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该地区的经济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羊鼻蝇蛆病是由于羊鼻蝇幼虫寄生于羊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而引起以慢性鼻炎为特征的侵袭病。据笔者等 1984— 1987年调查 ,赤峰地区绵羊感染率为 91.2 % ,强度 2 2 .6条 ;山羊感染率为 5 6 .5 % ,强度 11.5条。为了有效的防治本病 ,我们用碘硝酚、鼻蝇净、虫克星进行驱杀羊鼻蝇幼虫的比较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  2 0 0 g/L碘硝酚注射液 :有效成份为C6H3I2 NO3 系沈阳市兽药厂生产 ;5 0 0g/L鼻蝇净注射液 :主要成分为敌百虫 ,系内蒙古赤峰兽药厂生产 ;虫克星片剂 :主要成分为阿维菌素 ,系北京农业大学新技术开发总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自然感染驯鹿狂蝇蛆Ⅱ、Ⅲ期幼虫的驯鹿60只(雌、雄各30只),将其分为3 组,分别为伊维菌素组、阿维菌素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10只),进行驱杀驯鹿狂蝇蛆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驯鹿狂蝇蛆Ⅱ期幼虫的驱杀率均为100%,而对Ⅲ期幼虫的驱杀率分别为99.7%和96.6%。  相似文献   

6.
临床检查了牦牛和黄牛体内寄生的牛皮蝇蛆 ,其寄生率分别为 84.2 5 %和 70 .2 8% ,寄生强度分别为 18.3 2个和 2 .17个 ;剖杀检查牦牛 114头 ,寄生率为 10 0 % ,寄生强度为 71.66个。经鉴定 ,牛皮蝇的种类有牛皮蝇 (Hypodermabovis)、纹皮蝇 (H .lineatum )和中华皮蝇 (H .sinense) 3种。弄清了牛皮蝇各期幼虫在牛体内的寄生季节、寄生部位、移行动态、三期幼虫寄生方位、入土化蛹羽化规律、成蝇活动规律等。药物防治试验证明 ,Ivomec注射液和国产的阿福丁片均是杀灭牛皮蝇蛆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赤峰地区阿鲁科尔沁旗和巴林右旗牛体寄生的皮蝇属皮蝇主要为牛皮蝇(Hypoderma bovis)和纹皮蝇(H.lineatum)2种,其寄生数量以纹皮蝇占绝对优势.调查的荷兰牛和蒙古牛寄生的牛皮蝇蛆其寄生强度为3~139只,平均为31只.牛皮蝇Ⅲ龄幼虫在3月中旬落地率为6.9%,3月下旬为72.6%,4月上旬为84.7%,4月中旬为92.0%,5月上旬为95.8%.牛皮蝇Ⅱ龄幼虫在7~12月份牛体内检出数分别为9、27、55、75、134和173只.Ⅲ龄幼虫在4~6月分别检出数为21、47和6只.经对牛皮蝇Ⅲ龄幼虫人工孵化,化蛹期为1~3 d,化为成蝇为36~45 d,成蝇可存活3~6 d.  相似文献   

8.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双峰驼喉蝇蛆病是由狂蝇科喉蝇属的骆驼喉蝇(Cephalipinatitilator)的幼虫寄生于骆驼的鼻腔、咽喉等部所致,给养驼业带来较大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治该病,1995~1997年在研究双峰驼喉蝇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从内蒙古骆驼生活环境中采集到的24种蝇进行普通生物学剖检,并进一步用斯氏副柔线虫特异性引物ST1、ST2对蝇体内检获的幼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筛选与确定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的传播媒介。结果显示,在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体内均发现了疑似斯氏副柔线虫幼虫,感染强度为1~22条/个,雌蝇与雄蝇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幼虫长度为1.033~1.934mm;雄蝇的感染率为43.8%~48.0%,雌蝇的感染率为35.7%~46.2%。扩增得到的部分ITS序列(包括5.8S)与GenBank中登录的斯氏副柔线虫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3%。基本确定了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为斯氏副柔线虫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0.
羊鼻蝇蚴病是由绵羊狂蝇幼虫寄生于羊鼻腔及其相通的腔窦内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 1999年 10— 11月份 ,在辽宁省朝阳市调查羊鼻蝇蚴的感染率为 90 %以上 ,通常采取敌敌畏熏治或服用灭虫丁等药物进行治疗 ,而忽略了羊鼻蝇在整个夏、秋季对羊采食和休息的骚扰以及羊鼻蝇蚴驱治前对羊的危害。我们用自拟羊鼻蝇驱避剂对羊鼻蝇蚴病的预防效果进行了观察。药物组成 驱避剂以润滑油为基质 ,含有 90 0g/kg 的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 ,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上一些辅助药物混匀备用。使用方法 用毛刷蘸适量驱避剂涂在羊鼻孔上侧 ,使药物附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驯鹿狂蝇蛆病与机体氧自由基代谢的关系,分别对感染驯鹿和健康驯鹿血清中的微量元素硒(Se)、锌(Zn)、铜(Cu)、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终末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染组驯鹿血清Se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Zn、Cu含量差异不显著;感染组驯鹿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uZn-SO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T活性差异不显著;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机体患病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导致抗氧化能力降低,引发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上海地区乳牛球虫感染的季节变化情况,对上海地区3个牧场乳牛抽样直肠采集粪便,检查了718头乳牛粪样。结果,查出球虫阳性牛269头,平均感染率为37.46%,其中1月龄以内牛的感染率为33.89%,1~12月龄牛的感染率为42.33%,12月龄以上牛的感染率为25.95%。平均感染率最高的4月份为44.44%,最低的8月份为28.57%。3个牧场球虫阳性牛的感染强度(OPG值)为0~169 000个,平均OPG值为9 477个,其中1月龄以内牛的OPG值为8 270个,1~12月龄牛的OPG值为4 318个,12月龄以上牛的OPG值为145个。调查发现了6种球虫,分别是牛艾美球虫(Eimeria bovis)、椭圆艾美球虫(E.ellipsoidalis)、邱氏艾美球虫(E.zurnii)、怀俄明艾美球虫(E.wyomingensis)、柱状艾美球虫(E.cylindri-ca)、亚球形艾美球虫(E.subspherica)。结果表明,2005年上海地区乳牛球虫感染率无明显季节差异,12月龄内乳牛的球虫感染率与感染强度均明显高于12月龄以上乳牛,乳牛球虫的优势虫种为牛艾美球虫、椭圆艾美球虫、邱氏艾美球虫。  相似文献   

13.
在哈尔滨地区采用群体采样法分别从6个区218个鸡场采集新鲜粪样,经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有136个鸡场感染艾美球虫,感染率为62.39%,表明哈尔滨地区鸡球虫感染现象比较普遍.经临床症状及卵囊形态观察,共检出6种艾美球虫,分另q是柔嫩艾美球虫、堆形艾美球虫、毒害艾美球虫、早熟艾美球虫、和缓艾美球虫与巨型艾美球虫,其中柔嫩艾美球虫为哈尔滨地区鸡球虫病病原的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无锡地区鹅感染球虫的种类及感染率等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从无锡地区17个不同鹅群的粪样中共获得8种球虫,其中艾美属球虫有6种,分别是有害艾美球虫、棕黄艾美球虫、赫氏艾美球虫、鹅艾美球虫、法氏艾美球虫、条纹艾美球虫;等孢属球虫1种,即鹅等孢球虫;泰泽属球虫1种,即稍小泰泽球虫。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隐性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隐性感染情况,采用RT-PCR方法对2006-2009年采自全省11个地市228个县级屠宰场1 565份商品猪的肺或肺门淋巴结样品进行了PRRSV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PRRSV场总体阳性率为45.18%;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样品总阳性检出率为12.08%,这4年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45%、40.74%、12.01%和7.31%;经典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PRRSV)样品总阳性检出率为2.36%,这4年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5%、3.70%、3.92%和1.46%。PRRSV同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所占的比率为59.73%,HP-PRRSV和C-PRRSV同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所占的比率分别为57.67%和43.24%,混合感染以二重或三重感染为主。在同一份样品中不能同时检测到HP-PRRSV和C-PRRSV。总之,PRRSV,尤其是HP-PRRSV在河北省猪群中隐性感染的现象普遍存在,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郑州地区犬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采自犬养殖场、郑州郊区宠物市场、实验动物房、宠物医院以及郑州郊县农村的30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用幼犬和SCID小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8/309);犬养殖场、郑州郊县农村和实验动物房犬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56%(1/179)、10.53%(2/19)、16.67%(5/30),而宠物市场、宠物医院的被调查犬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有6份来自1~3月龄的幼犬,表明幼犬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犬源隐孢子虫不感染SCID小鼠和2月龄非免疫抑制幼犬,但能感染免疫抑制幼犬。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的结果显示,犬源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幼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根据卵囊形态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将从犬分离的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犬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7.
人乙型肝炎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本试验在黄牛猝死症死亡牛的肝脏中,通过反向血凝试验及电镜观察,有6头牛的肝脏检出人乙型肝炎病毒。并对曾与阳性病死牛同槽饲养牛的20份血清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4份,e抗原阳性3份,表面抗原抗体阳性7份,抗e抗体阳性17份,抗核心抗体阳性9份。同槽饲养中感染率为85%。  相似文献   

18.
从口蹄疫病毒和其宿主两个方面综合阐述了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形成的原因,旨在为进一步阐明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的机理和降低持续感染对口蹄疫防控存在的威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部分地区禽波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河南、山东3省份17个鸡场的74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禽波氏杆菌(Bordetellaavium)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在我国部分地区普遍存在,70日龄以下商品代和父母代肉鸡血清样品的禽波氏杆菌抗体阳性率较低(平均5.96%);70日龄以上肉种鸡血清样品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平均50.00%),其中广西鸡场的阳性检出率为26.32%(65/247),河南鸡场的阳性检出率为76.76%(109/142),山东鸡场的阳性检出率为87.27%(48/55)。回归分析表明,禽波氏杆菌抗体阳性率与日龄呈显著正相关(r=0.9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