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经》关于世界的判断《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周易·系辞传》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在古人看来,《易经》在内容的广博上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而在论道的深刻程度上,又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哲学书。朱熹《周易序》曰:易之为书,卦爻象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故得之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以谓…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男人最大的仇恨莫过于杀父之仇与夺妻之恨了。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却有两位牛人,能公私分明,以天下苍生为念,未因夺妻之恨而失去理智,大力举荐情敌去做高官,使其人尽其才。如此胸怀,着实令人感佩。  相似文献   

3.
楚欣 《文明大观》2003,(8):38-38
福州确实是有福之州,山环水绕,土地肥沃,堪称物华天宝,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福州身居海边,有浩荡的闽江,有秀美的西湖,还有纵横交错的内河,充满水的氛围与灵气,这是许多城市很难与之匹比的。  相似文献   

4.
汉语“文化”一词,当今可谓耳熟能详。其出现频率之高,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之密,其他词汇难有其匹。但其最早出处安在,其所指为何,却关注者寡。  相似文献   

5.
张兴吉 《新东方》2008,(7):48-51
民国时期的海南历史也如全中国的历史一样,历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之剧痛,持续着动荡与变革的的局面。此时期海南社会之巨变,在长达二千年的海南历史长河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其动荡与变革的结果,今日海南社会中受其影响极深。今日海南社会中社会结构、经济布局、文化传统都与之有紧密的关联。换言之,民国历史的影子依旧照耀在海南岛上,  相似文献   

6.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话出自大文豪郭沫若之口。1963年,郭沫若游览广西兴安县灵渠时,盛赞它“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可见灵渠在大文豪心中的地位多么神圣!灵渠——这个钟灵毓秀的地方,让多少华夏儿女魂牵梦萦、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7.
郎友兴、周文在《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以可持续性的战略对待之,农村才能成为农村居民安居乐业之地。从社会资本的概念与理论出发,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之关键在于必须有良好的内在发展机制,而这个机制就是农村社区中社会资本的重构与开拓。  相似文献   

8.
《时代主人》2007,(8):24-24
以猪肉开始的食品价格上涨有火烧连营之势,方便面、牛奶等诸多行业都在声称.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本行业产品价格有上涨的必要。这些物价与民众的基本生活关系如此之密切,可以称之为民生物价,民生物价大涨,显然已经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1,(11):53-53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周为天子,三十余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于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昔者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乃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导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相似文献   

10.
何春喜 《广东民政》2010,(12):59-60
最近读了一些名人传记和有关名人的文章,读后对人的生命之长度与宽度有一些感悟:长度,人之寿命也;宽度,人之价值也。两者相融相生,不相抵触,可以达到辨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佐人 《现代领导》2006,(4):27-27
公元前543年,子产在郑国执政。他从整顿车饰、衣冠、井田、连保等项制度着手,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施政第一年,许多人对子产的改革措施很是不满.众人编了一首歌唱道:“取我衣冠而褚(没收)之,取我田畴而伍(查编八册)之。孰(谁)杀子产,吾其与(参加)之!”简直是恨之入骨。但到了第三个年头.舆论大变.纷扬于道的部是对子产的颂歌:“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佳之生产繁茂)。子产而死,谁其嗣之?”你看,原先咬牙切齿的诅咒.  相似文献   

12.
老子之“道”,其内容涵盖了他对生死本质的认识,生死价值实践观和生死之超越的思想。老子对生死问题的重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对待生死的认识上,老子有一种自然的生死观、辩证的生死观,在生死的价值实践上,老子信奉返朴归真的养生之道,追求长生久视的精神境界。老子还认为如果人的精神与自然之道融为一体,就能摆脱死亡对生命的限制性。老子的生死观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3,(7):I0061-I0061
诸葛亮在选人用人上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方法,时至今日,他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思想仍有可取之处。诸葛亮选人用人的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之判断力,看其志向。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之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之应变能力。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请他出谋划策,看其审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其学识之真伪、广窄等。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记载的“蛮者,盘瓠之后,散居江淮间至豫汝之郡”、“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会稽山为茅山又名苗山”和苏皖鲁豫之地的茅山、苗山、蒙城、蒙山、芒山之族称地名的存在,以及蛮夷语泛称地名洞庭湖在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下游的群落,证明苗蛮与东夷,有相连一片与相重合的地域,并曾有过共同的母语,否则就不会有如下地名的存在。从而证实苗蛮东夷具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多年以来,杏花春雨的江南就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富庶之地。地处长江之尾的太仓,今天是只有几百平方公里的县级市,在明代,则是一个辖有昆山、常熟和嘉定三县的州级行政区。但在明代,州与县的级别相差无几,以古人的观点看,太仓虽有三县,亦不过百里之地罢了。就是这个百里之地,当时却是人文荟萃的风水宝地,首辅王锡爵,兵部尚书王在晋,大才子王世贞、张溥、吴伟业,竟然都出自这里。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的考风直接关系到学风、校风,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同时也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办学过程中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笔者所见所闻,目前中小学的考民有日渐走下坡之势,令人忧虑。考试中偷看书本、资料者有之;互相抄袭答案者有之;抄出试题请人作答着有之;个别请人代考者亦有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现象如不及时制止,年复一年,蔓延下去,势必造成极为不良的后果。其一、影响学风、校风。考风不正,必然带来学风、校风不正。少数学生错误地认为,平时学习何必用功…  相似文献   

17.
纵观目前的家政服务市场,克扣保姆工资、让保姆超时劳动,甚至打骂虐待保姆,肆意侵害保姆合法权益者有之,种种歧视与不公正的待遇让保姆担心受气者有之;雇主与保姆之间,雇主与家政公司之间,家政公司与保姆之间剪不断理还乱,反目成仇,酿成纠纷,甚至对薄公堂者亦有之……  相似文献   

18.
文人的殉节     
【王朝迅速地不得人心,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中国历代王朝,在其画上句号时,总有遗老孤忠、文人学士等为之身殉,演出一番壮烈。但在清朝,反响实在寂寥。按道理,这样一个统治中国近300年的异族王朝,在其谢幕之时,总该有几位运筹帷幄的决策之士,执掌国政的机枢之流与国同难才是。但翻遍历史,却不见一个王爷或大臣为之上吊服毒,抹脖自尽;没有一个都督或总兵为之举枪自杀,饮弹身亡。  相似文献   

19.
时下,给领导当秘书,在不少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职位。确实,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当秘书就意味着权力与美好的前程,在仕途的竞争中将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尤其是给重要部门的主要领导当秘书,更是令人羡慕。我就有这样一位朋友,其能力、人品都深得领导信任和各方面好评,应该说前途无量,但他却弃之而去,毅然“下海”经商,在他所在的部门和认识他的人中引起了一片议论:惋惜者有之,叫好者有之,更多的是不解者。为探究其心路历程,在他“下海”一年有余成功之际,最近我与他相约在一个僻静的小酒馆,听他娓娓道来。谈及“下海”的动机…  相似文献   

20.
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的母亲附宝是在新郑郊外的“有泽之地”怀上黄帝的,而当时正有“大电”出于新郑北方。那么何为“大电”?新郑的北郊又是什么地方?完满解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恰巧聚焦于位处新郑之北的龙湖。天上的“大电”就是龙,新郑北方与龙相关的“有泽之地”,就是“龙湖”。而龙湖正是龙泊圣地所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