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淮北地区有位农家大嫂,开了一家小杂货店,生意颇红火,可自己大字不识几个,村里文盲半文盲姐妹更是成群成趟。稍识几个字的年青妇女,又因山道闭塞,想看书没书看,有人从城里捎回一本破书能传阅十里八乡。这位大嫂掂量开了:我靠党的好政策先富起来,为啥就不能为乡亲们做点有益的事呢?于是,她萌发了免费为乡亲们提供图书的方便。从此,她小店里又添了一种“生意”:免费供姐妹兄弟们阅读图书。  相似文献   

2.
“‘土老帽’的爸爸”,这是女儿从上小学一直到硕士毕业对我的一贯称呼。这个称呼在她口中有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高度的“保鲜”系数,其主要原因,用女儿的话解释“因为老爸永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相似文献   

3.
甲:我想,人与人之间还是要有个较为通用的称呼,以便于对话联系。本来,“同志”一词是通用的称呼,但现在好像不大用了。有一次我到邮局取汇款,一位年轻的女营业员正在和同事聊天,我叫了她两次“同志”,她回过头来拿了我的汇款单一看,就说汇款还没到,过几天再来。我想,汇款没到,我怎么会收到汇款单?但邮局是垄断行业,营业员说汇款没到,你还能怎么样?想必是那两声“同志”使她不高兴了,所以叫你再跑一趟。 乙:对年轻的女营业员,你应该称呼“小姐”。 甲:“小姐”这个称呼现在的确相当通行,但如果碰上四十多岁的女营业员,…  相似文献   

4.
人才市场上的“大嫂升值”张晓明曾几何时,女同志一旦下岗要重新就业十分难,年龄稍大的女同志更是被拒之门外,“大嫂”之命果真薄么?现实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如今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逐渐对“大嫂”加以青眼,“大嫂升值”开始改变“大龄女性就业难”的历史。上海:...  相似文献   

5.
韩石山 《前进》2014,(5):63-63
题名中的老师,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我最愿意称呼杏绵的,是大姐。大嫂也行,只是连带的将马烽老师的辈份也降低了。叫大姐的好处是,婆家归婆家,娘家归娘家,我愿意做她个娘家的弟弟,不愿意做她婆家的侄儿。  相似文献   

6.
“居里夫人” 当然.以我老妈的年龄资历和她小知识分子的才学,我应该无比崇敬地称我老妈是“居里夫人”.这个称呼放在老妈身上,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7.
不停地记录,记录,记录……这是在吉林省代表团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春莲园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春莲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我得把各位代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点子记下来,家里还有好多农民兄弟眼巴巴盼着呢!”8日,在从会议室返回房间的途中,记者终于找到与她交流的机会。她告诉记者,来北京前乡亲们托她带了好多问题呢!“有些问题我也解答不了,所以到北京后我就一门心思‘啃’总理的报告,听代表发言,我是乡亲们选出的代表,我得给乡亲们提供答案呀!”“乡亲们都关心哪些问题呀?”记者问。周春莲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得密密…  相似文献   

8.
每当乡亲们称呼胡殿文“桃王”“牛人”时,他的脸上总是露出幸福的笑容。胡殿文,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果农。他种的文化桃2009年摆上了国庆60周年的国宴,他与50个大桃收购商结成朋友,种的大桃不出地头就被商贩抢购一空。  相似文献   

9.
一位美国女作家,在看到别人评介她的作品时对她用了“女作家”这个称呼而提出抗议,认为这是性别歧视。这在我们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你明明是个女性作家,人家这样称呼完全符合事实,怎么就成了“性别歧视”呢?她有她的理由:一部作品的成败优劣,在于它本身的质量,而与作者的性别无关,为什么人们在评介男性作家的作品时并不称其为“男作家”,而对女性作家却要特别指出她的性别呢?这就是不平等,就是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0.
陈波 《现代领导》2011,(11):44-45
“普拉蒂巴大嫂” 1934年12月19日,帕蒂尔出生在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座小城——贾尔冈。其父是一名检察官.她是家里6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尿片   大哥大嫂都是某监狱的管教干部。有一段时间,我带着孩子到他家小住。一次,我不经意地把一块尿片放到了茶几上,大嫂看到了,立即拿起来说:“怎么把这种东西放到茶几上 ?”   “这尿片可是我用汰渍洗衣粉洗了又洗的,干净得很。”我开玩笑道。   “可尿片终归是尿片。”大嫂一向是个严肃的人,便很认真地说。   我没有再和她争辩什么。握着这块平常的尿片,却忽然想起了素日里哥嫂对犯人出狱后新生之路的状况所发的感慨。他们曾说:犯人在法律意义上虽然不会是永远的犯人,人们也口口声声地说不会再歧视他们,但是在…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瞬间     
王晨梅 《今日广西》2010,(20):36-36
50年前。一个雨季的黄昏,她拖一根油亮的大辫子穿过小巷去打酱油,空气里弥散着白兰花的香味。住在巷尾的大嫂打趣:“美芹,你越来越漂亮了!你姆妈留你不住了。”于是一朵红云就飞上了脸颊。柜台后站着眉清目秀的他,呆望着那根大辫子飘近又飘远,她羞得从不回头,只是偷偷使劲握住温热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王佳 《半月谈》2005,(8):60-61
邹乃杰在乡政府里表现突出.好像没有什么工作是他不能干的.于是同事们戏称他为“万能工”。不知道被谁传出去了。以后乡亲们干脆都不叫他名字了。而是亲切地称呼他“万能工”。  相似文献   

14.
在沂蒙山区,有一位被誉为“煎饼大嫂”的下岗女工,她在创业路上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历时近十年,终于把沂蒙山人的主食煎饼改良成名震一方的地方名吃,畅销全国,远销海外。她生产的煎饼以其形、色、味使洋人大跌眼镜……请看——  相似文献   

15.
“同志”,一个中国历史上久远的称呼,一个涵义丰富而神圣的称呼,也是曾经温暖一个时代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礼记》说:“同窗为朋,同志为友”。我们党从成立之时起就将“同志”定位为党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一大”党纲明确规定所有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同志”成为一个神圣的称呼。  相似文献   

16.
大娘大嫂你在哪里?刘新颖9月18日,河北省保定市《保定日报》刊登了容城县公安局长田维志提出的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大娘”、“大嫂”哪里去了?文章认为,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近年来虽说是强调再三,但实际上那种融洽密切的警民关系已...  相似文献   

17.
明天的公民:关于90年代美国青年的结论[美国]理查德G·布朗盖特玛格丽特M·布朗盖特朱可亮,李杰译今阳的青年是另一个“失落的一代”,这个称呼阳经为广大的作家、电影制作人和新闻界所熟知了。这个称呼最初来自于库帕兰在1991年写的一本小说《X代》,他将现...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当我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那一刻,我感受剑了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激动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张国英在北京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刚回到村里,就被乡亲们团团围住问这问那,她这样道出了出席全国人代会最切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熊春艳 《当代广西》2009,(20):38-39
9月26日采访的时候,记者恰好坐在韩素云的旁边。她转过头,微笑着招呼记者:“你好”,毫无名人架子。素色的衬衣,黑色长裤,烫过的头发绑在后面,她看上去是那么的普通,宛若邻家大嫂。谁又能想到,眼前这位朴素如云的中年妇女是全国人民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评选出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韩素云。  相似文献   

20.
郭炤烈 《台声》2001,(12):20-21
居住在上海的台湾同胞,都经常亲切地把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称为“台胞之家”。今年9月,这个“台胞之家”迎接了她的成立20周年,而不久之后,比这个规模更大的“台胞之家”———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也将迎接她的成立20周年了。“台胞之家”,对长年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台湾的我来说,是多么可亲的称呼啊。今秋,正是我离开故乡整整55个年头了,占了我人生一大部分的半个世纪早已过去了。我是我国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作为台湾的第一届公费生,到北京大学念书的。那一年,北京大学刚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复员”回来,我是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