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前驻玻利维亚大使谈美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8日,美国前驻玻利维亚大使V·曼努埃尔·罗查先生在拉美所做了关于美拉关系的演讲。外交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新华社、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和拉美所学者共40余人出席了报告会。作为资深的外交官和学者,罗查先生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对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演变、美拉关系的现状及其原因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其主要观点摘编如下。(一)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演变:从“民主人权”到“华盛顿共识”再到“美洲自由贸易区”罗查指出,理解现阶段的美拉关系首先要回溯卡特总统时期美国对拉美的政策。1976年,美国总统竞选选出了一位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第6次年会暨美拉关系学术讨论会于7月3日至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召开。来自首都及外地的约60名中国拉美问题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美国对拉荚的政策、拉美国家对美国的政策以及90年代美拉关系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首先,与会学者从历史角度探讨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特征。从“门罗宣言”到武装入侵巴拿马,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经历了166年。门罗宣言中“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思想就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集中体现。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独霸拉美,维护资本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29日,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拉美国家中左派上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课题组召开了“从布什访问拉美看美拉关系走向及美国对拉美政策调整”研讨会。外交部、中联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研讨会。课题组成员贺双荣、李江春、孙洪波、周志伟和谌园庭分别就“布什执政以来的美拉关系”、“从布什访问拉美看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基什内尔上台后美国和阿根廷关系”、“从布什访问巴西看巴美未来关系”、“委内瑞拉与美国关系”、“拉美国家的反美联盟及反美联盟能走多…  相似文献   

4.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邀请,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政治学教授、伊比利亚和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史密斯于1992年9月1~18日在北京进行学术访问,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美洲倡议”、美拉关系中的毒品问题、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和拉美的“民主化”及其前景等问题发表了讲演,并与有关中国学者进行了讨论。下面是史密斯教授的主要观点。一、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美洲事业”倡议史密斯教授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布什总统提出的“美洲倡议”是在下述国际大背景下问世的。首先,苏联已不复存在,欧洲正忙于自身的一体化进程,而日本则不  相似文献   

5.
近来,随着中国高层频繁访问拉美,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拉美国家愿搭乘"中国快车",美国国内出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前几年美国"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的翻版与升级,反映了美国对中拉关系前景及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忧。本文在论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及西半球政治格局变化等视角来探讨"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原因与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在西半球利益的影响,并对中美拉如何加强合作、实现"三赢"提出几点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随着中国高层频繁访问拉美,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拉美国家愿搭乘"中国快车",美国国内出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前几年美国"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的翻版与升级,反映了美国对中拉关系前景及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忧.本文在论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及西半球政治格局变化等视角来探讨"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原因与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在.西半球利益的影响,并对中美拉如何加强合作、实现"三赢"提出几点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对拉美政策奉行“新门罗主义”,加大了对拉美国家的干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领域,如鼓噪“美国优先”,大打“贸易牌”“移民牌”,使前任奥巴马政府与古巴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出现全面倒退,甚至拒绝承认委内瑞拉民选总统马杜罗而另行“任命”一个代理总统瓜伊多等。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拉美政治、经济格局也经历着深刻变化。中国、俄罗斯等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落地生根,深化了中拉政治、经济互信;俄罗斯强硬支持委内瑞拉加剧了美俄博弈,导致美国“后院失火”的可能性增大,迫使特朗普深度调整美国对拉美政策。这一政策调整对美国究竟意味着全球战略扩张还是战略收缩,值得探讨。特朗普的拉美政策不仅会影响美拉关系及美拉双方的发展,也将影响中拉关系的发展。本文尝试对美国“新门罗主义”拉美政策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考察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与拉美主要国家的关系出现冷淡、降温或恶化,拉美国家的离美和反美情绪上升,美国在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受到挑战。美拉关系恶化不完全是由布什政府忽视拉美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尽管美拉关系不断恶化,但美拉关系的根基并没有受到动摇,美国不会失去拉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拉美关系的快速升温,尤其是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的扩大,美国国内出现了"中国威胁美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美国新一波"中国威胁论"的延伸与升级,它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心.本文在梳理该论调出笼基本脉络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的嬗变来探讨"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拉关系的影响,提出几点发展未来中美拉三边关系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1988年是美国总统里根执政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美国对拉美的政策执行得极不顺利,美拉关系无多大改善。1989年1月20日入主白宫的新总统布什,在不损害美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将对美国的拉美政策作某些调效。美拉关系中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中美洲问题;二是债务问题;三是毒品走私问题。1988年是美国的中美洲政策失调和失败的一年。从美尼关系来看,里根任内在拉美的战  相似文献   

11.
拉美国家加强与美国、欧盟和亚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美拉关系在加强 ,美国帮助拉美恢复经济稳定 ,以促进美国在拉美的投资 ;保持拉美政治稳定 ,以维持拉美民主制度的发展。美国的霸权主义仍是影响美拉关系的重要因素。发展与欧盟的关系是拉美外交政策多元化的一个重要选择。积极推动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 ,促进拉美一体化。南方共同市场危机对南美洲一体化产生不利影响。拉美把拓展亚洲市场看作是扩大对外经贸关系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1月15~16日,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8届年会暨"拉丁美洲与外部世界"学术讨论会在山东师大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拉美史研究机构和高校约70余名学者和研究生就中国拉美史研究现状、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美拉关系历史与现状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关于中国的拉美史研究状况,中国拉美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克林顿政府对拉美的政策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建立西半球自由贸易区,二是建立西半球“民主共同体”。 克林顿政府在总体上延续了布什政府对拉美的政策,但它更注重维护其自身的经济利益。随着形势的变化,克林顿政府将进一步调整对拉美的政策,美拉关系会有所发展,但美拉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也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2005年8月29~30日,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在北京郊区延庆召开“从战略高度认识拉美:中拉关系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来自中联部、外交部、全国政协、中华全国总工会、商务部、复旦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办公厅、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社科院拉美所和拉美系的官员、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文汇报社的新闻工作者共60多人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上,与会者紧紧围绕会议主题,重新认识了拉美,回顾了中拉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中国重视拉美的必要性、中拉关系在南南合作…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初,美国抓住西半球力量格局大变动带来的机遇,不但率先与拉美国家建交,还提出自己的西半球秩序构想,为未来深度介入拉美事务铺垫基础。从风险与收益的视角看,美国率先承认拉美国家独立和单方面发布"门罗宣言"的做法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但最终收益超过风险成本。从地缘政治视角看,美国的早期拉美政策加速了欧洲在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为改善它的周边环境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历史演进规律的视角看,美国制订了一套具有后殖民时代色彩的拉美政策,为建构美拉关系发挥重要作用。美国的经验对于中国发展对拉关系具有借鉴意义。中国与拉美国家具有共同身份和共同诉求,因而可以尝试构建一个新时代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为此需要出台有力的政策工具,集中阐明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对拉关系指导原则,大力推动这一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国在全球霸权地位的下降,美国在拉美的霸权地位也相应地有所变化,这对未来的美拉关系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分析。一、关于美国在拉美霸权地位变化的几种观点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和作用,处在一个逐渐削弱和下降的过程。自本世纪中叶起,美国在整个美洲大陆占据统治地位,是独一无二的霸主,它不仅可以确定美拉关系的准则,而且对其“后院”许多国家的内政、外  相似文献   

17.
里根总统于1984年11月竞选获胜,连任美国总统。此刻回顾上届里根政府的拉美政策,对于估计美国今后拉美政策的变化及美拉关系的发展趋势无疑是有意义的。里根上台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明确地又回到美、苏“两极”世界的概念上来,把世界上的一切纷争都纳入同苏联争夺霸权的轨道,并把遏制苏联扩张作为其对外政策的中心目标。里根政府的拉美政策自然也从属于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8.
“美洲对话”(Inter—American Dialogue)于1982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成立,是美国一家重要的拉美研究机构。“美洲对话”研究实力雄厚,学术成果丰硕,不仅在拉美研究领域有着广泛影响,而且也是美国制定拉美政策的重要智库。近年来,“美洲对话”开始关注中拉关系,并对中拉关系的发展及影响做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19.
庆祝中国拉美学会成立10周年暨中拉关系学术讨论会综述由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和天津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拉美学会成立10周年暨中拉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1月2~5日在天津南开大学隆重召开。拉美学会会长蒋光化,中联部副部长李北海,天...  相似文献   

20.
拉丁美洲国家对外关系的变化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09年拉美国家对外关系的变化与调整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对拉美政策的调整及美拉关系 奥巴马的政治及少数族裔背景、多边主义的主张、奉行变革外交和改善美拉关系的承诺令拉美国家对奥巴马上台后的美拉关系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