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Mark Roellig 《法人》2011,(3):36-39
法律总顾问必须创造出一种文化、一个团队以及某些流程,以便为法务部做出定位,从而帮助企业领导达成目标。一个与我共事的财务总监无数次和我说起,“我不需要律师告诉我‘他/她’会怎么做,因为这不是关于‘你’能做什么,而是关于‘我们’能做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燕子 《中国律师》2007,(3):65-65
由全球十大律师事务所之一、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合伙人吕立山(Robert Lewis),这位在中国深入观察和实践多年的国际律师主撰的系列法律实务丛书于2007年1月23日拉开出版的序幕,该丛书包括合同制作、合同谈判、法务管理、并购管理、律师事物所管理等市场热门领域。这套丛书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法务管理的“孙子兵法”。谈到撰书的初衷,吕立山律师说,“我亲眼见到过中国一些著名大企业所签署的国际合同,有多处不规范之处,这些‘地雷’将酿成企业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张文静 《中国司法》2006,(12):59-61
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于9月24日在山西太原举行。这次论坛以“‘十一五’法治建设与法律服务业:规划·规范·规则”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亚太法律协会、国际司法桥梁、香港律政司、香港律师会、澳门法务局、两岸商务法学会及全国律师界、英国、台湾等律师事务所的近一千两百名代表。在本次论坛上律师代表们畅所欲言,围绕主题从律师管理、律师实务、发展战略、律师文化和律师宣传等五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研讨。现将论坛上的精彩观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02,(11):45-45
国内第一本以律师为主要读者的大型文摘类连续出版物《律师文摘》今年已出版4辑。该文摘每年出版四辑,以“提升律师人生境界、提高律师业务水平”为宗旨,以“促进中国律师业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中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为己任,博采众家之长,汇萃中外经典,竭诚营造中国律师的精神家园和权威论坛。文摘主要栏目有“学术论坛”、“业务进阶”、“业界望”、“管理之窗”、“史海钩沉”、“法苑撷英”等,选文突出思想性、国际性、前瞻性,是广大律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优秀教材,也是社会各界了解律师业的一个窗口。《律师文摘》由江…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一些律师事务所的办公桌上看到摆有“主任律师XXX’,“‘副主任律师XXX”的岗位牌,一些报刊文章的署名、名片上也有“xxx主任律师、xxx副主任律师”之称,笔者认为,上述称谓无法律依据,是不当的。律师的职务(专业技术职务),虽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律师和律师助理之分,但没有设定主任律师,且司法部早在1988年第157号文《关于律师、公证员评聘职务书对外称呼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对外称呼上,包括刊登启示、印刷名片等方面,仍统称‘律师’或‘公证员’.而不得冠以个人职务等级。”“主任律师”是一个不伦不类的称…  相似文献   

6.
近闻,有位执业律师就某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问题,在一次庭审后善意地向该院的女院长(以下简称法官)提出意见和建议。谁知,这个“资深”法官对律师的意见,不以为然,甚至还很不耐烦地讲:“你们律师是‘做生意’的,不要老是和法院‘过不去’……”。然而,这位律师不卑不亢,当即反驳:“如果说律师是‘做生意’的,那么,法院和法官是不是‘做生意’的呢?!”法官当时无言以对。 显然,这是一次律师与法官之间看似平常、但并非十分愉快的“对话”,而这次“对话”所涉及的“律师职业属性”和“道德理念”等“公共关系”,已不是律师…  相似文献   

7.
朋友,您一定听说过或亲身感受过赶集或者赶庙会,可您不一定听说过赶论坛吧。现在,我就给您讲述一个津门律师赶论坛的真实故事。喜获《中国律师》和天津市律师协会将于2002年12月中旬特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四大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津共同举办“法学与法治”巡回讲坛暨津门律师论坛的消息,天津律师们都兴奋不已,“工作再忙也不能错过这一难得的一定非常精彩的论坛”一时成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我们都期盼着论坛的早日来临,一睹首都名家的风采。12月14日,星期六,是论坛的第一天。我早早起来,…  相似文献   

8.
“‘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已于年初正式开锣。自从年初征文启事刊出后,不少律师本着从中国律师业长远发展着眼,提出自己对《律师法》修改的见解,见仁见智,其中不乏精彩之处。根据有关部门透露的消息,《律师法》修改经过反复酝酿,已经进入最高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日程,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将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并由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本刊和广东天伦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旨在希望通过征文的方式,将律师中,带有普遍性的意见传递给相关部门,以期在《律师法》修改中得到回应。修改《律师法》是推进中国法制建设的要求,关乎12万中国律师的根本,欢迎广大律师和关心律师事业的读者踊跃参加大赛,详情见本刊第2、3期征文启事。———编者  相似文献   

9.
“‘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已于年初正式开锣。自从年初征文启事刊出后,不少律师本着从中国律师业长远发展着眼,提出自己对《律师法》修改的见解,见仁见智,其中不乏精彩之处。根据有关部门透露的消息,《律师法》修改经过反复酝酿,已经进入最高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日程,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将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并由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本刊和广东天伦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旨在希望通过征文的方式,将律师中,带有普遍性的意见传递给相关部门,以期在《律师法》修改中得到回应。修改《律师法》是推进中国法制建设的要求,关乎12万中国律师的根本,欢迎广大律师和关心律师事业的读者踊跃参加大赛,详情见本刊第2、3期征文启事。———编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律师》2006,(6):21-21
中国青年律师论坛脱胎于中国律师论坛,诞生于中国律师论坛的大旗之下,首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与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同时在安徽合肥举行。创立中国青年律师论坛的初衷,就是今天为青年律师搭建一个平台。明天为青年律师撑起一片法治的天空。在充满激情和自由氛围的北京大学校园内,第二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诠释了“青年”即青年律师和青年学子的内涵,发出了“未来有我”的呐喊。同时,也定下了中国青年律师论坛的基调:今后每一届论坛都与国内各大法律院校联办,让青年律师与中国青年学子携手共创未来。青年学子是未来的青年律师,青年律师是未来的成功律师。青年律师将年龄优势与职业选择结合起来。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在自己的执业生涯中尽情演绎。第三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从未名湖畔移师歌乐山下,之所以选择西南政法大学,是因为西政务实的学风与中国青年律师论坛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本届论坛召开之际恰逢中国律师制度诞生百年、《律师法》颁布10周年。“十年情·百年梦”理所当然成为论坛的主题。本刊将节选论坛上的精彩片断,陆续发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1.
“‘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已于年初正式开锣。自从年初征文启事刊出后,不少律师本着从中国律师业长远发展着眼,提出自己对《律师法》修改的见解,见仁见智,其中不乏精彩之处。根据有关部门透露的消息,《律师法》修改经过反复酝酿,已经进入最高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日程,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将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并由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本刊和广东天伦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旨在希望通过征文的方式,将律师中,带有普遍性的意见传递给相关部门,以期在《律师法》修改中得到回应。修改《律师法》是推进中国法制建设的要求,关乎12万中国律师的根本,欢迎广大律师和关心律师事业的读者踊跃参加大赛,详情见本刊第2、3期征文启事。———编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律师》1995年第二期上载有《中国律师应具有“私入侦探”素质》(以下简称《素质》)一文。在该文中,作者王理乾律师通过自己代理一起杀人案件中的被害人的父亲“扭送”通缉在案杀人犯(未果)和代理一起离婚案件中的原告秘密跟踪被告的体验,主张“律师……应具有‘私入侦探’素质及其他相关学问”.并围最终得出结论:“在我们中国还没有许可私人侦探斤业的情况卜,我们律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职业的有利地位,在不侵犯人权,不违反法律的条件1;,大胆地使用‘私入侦探求’,密切配合有关部门,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笔…  相似文献   

13.
掌声 《中国律师》2005,(4):22-24
今天与律师的交流非常特殊,这是“中国律师论坛”旗下的“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咱们中国人喜欢讲“第一次”,往往都是针对非常古怪的“第一次”,但对我来讲,今天的“第一次”是非常激动的第一次,能够在本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上与大家交流最近的想法,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一个学者来说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为了这一点我要特别感谢论坛的组织者,感谢每个参与论坛的律师。法官老的好,律师少的俏“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在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律师本色是青年。看中国律师发展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所以说“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14.
瑞银 《中国律师》2006,(11):19-19
也许大多数中国律师还不十分知道,他们已经坐在了一场豪华的“夜宴”台前。“目前中国法律服务市场规模是20亿美元,10年后这个数字将有望达到200亿美元。”“在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上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合伙人吕立山讲了他对未来中国法律市场的预测和判断。“但中国律师服务业的发展‘瓶颈’是如何提供跨地区、跨国境、跨行业的专业化法律服务,与并购相比,‘律所联盟’这一模式更适合时下的中国,整合资源,扩大市场,国际律所的角色是培训‘老师’,帮助中国律所向国际化、专业化水准看齐。”在“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上,与吕立山一同而来的是路伟所倡议的一个“示范性中国律所联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李文杰先生早年曾担任过著名的“救国会‘领袖’七君子”案的义务辩护律师。他谦然、豁达、富有个性地说:“我不是一个党员,与法学家张友渔、王斐然二老的革命经历不同;我没做过法官,与被选到国际法院当大法官的倪征(日奥)校友的地位和贡献不同。我只不过是从旧中国走过来,没喝过‘洋水’的普通律师,在党的教育下做了一些工作,盖棺定论还有待晚年”。  相似文献   

16.
多灾多难的中国律师似乎终于风光了一回。 这一回,全得力于史无前例的“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 说是大会,不如说是一次中国律师业的群英会。1000余名与会代表中,会聚了中国律师界的“十佳律师”、“优秀律师”、“文明律师”等荣获多种称号的领军人物。为此,40余家新闻媒体对此次大会作了空前的全面的报道,对会上的“焦点人物”也作了空前热情的“聚焦’; 说是大会,不如说是一次中国律师业的奥运会。各种专业、各个方面的各路英豪,各路神仙,来到北京,走进不同的“论坛”,轮番上马,竞相上台,各显神通,各抖绝技。每…  相似文献   

17.
张鹏飞 《中国司法》2010,(10):111-112
96.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有什么区别? 问:我看到责刊发表过很多关于‘法律援助’的文章,也看到法院报刊经常有‘司法救助’的提法,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吗?我的朋友曹某因交通事故造成伤残,家里的钱都用于治疗了,现在既没钱请律师,也没钱打官司,他能申请‘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吗?(湖北读者:周晓洁)  相似文献   

18.
朱树英 《中国律师》2007,(10):11-14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律师使命”。论坛紧扣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紧握社会主义法治进程这一时代脉搏,紧贴“和谐、使命和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司法部部署的“法律服务与法律援助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就律师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东西部律师业的和谐发展、司法行政领导对律师管理的思考和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农民工维权和公益诉讼、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物权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律师新业务的拓展等专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交流。本刊选取了论坛上部分具有新思路、新视野,关注律师新平台、新业务的演讲。辑录于此。  相似文献   

19.
“律师必须有胆有识,所谓‘有胆’,就是不畏强权,敢打硬仗;所谓‘有识’,就是律师的实战必须建立在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之上,三思而后行,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这是李云清律师从事律师工作20年的感言。  相似文献   

20.
迟日大 《中国律师》2011,(11):34-35
当前,我国律师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律师事务所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但从总体上讲,事务所的管理还处于转型期,不尽完善、不尽科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第九届中国律师论坛管理分论坛上,与会律师围绕“律师事务所管理与行业发展”、“律师事务所管理与文化建设”各抒己见,发表了各自独特的观点,本刊也精选了其中五位律师代表的发言,辑录如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