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认同对高校的稳定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度过程中文化的认同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由于受西方普世价值及其强势政治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建构面临着严重挑战。要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必须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关注青年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进一步强调,政治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正义.本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西方优秀文化成果,探索和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政治人格的建构及其对于未来政治发展的作用.文章在充分肯定政治文化演进对于公民政治人格发展重要性同时,分别从三个方面,即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能够为大学生营造一种接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氛围,有效应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红色文化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增强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感染力,提升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时代应当通过加强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建设、加强红色文化教育队伍建设、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途径,使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视阈下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工程。我们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质,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彰显党内政治文化的独特政治优势。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要找准切入点与抓手,又要持之以恒地"以文化人、以人化文",为确保党的执政党性质与领导核心地位提供软实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政治文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政治人,传播主流政治文化。高校党建工作可以借鉴政治社会化理论,创新大学生党员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政治认同是认同主体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政治体系的内在接受和认可,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关系着我国当前的政治稳定。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给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带来了积极影响,但同时西方多元文化通过网络的强势传入以及网络对社会负面信息的扩散和放大也会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产生消解作用。为此,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为核心,通过加强网络对社会正能量的宣传、规范网络监管、构建网络在线教育平台等途径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本性在于以人性化的精神与理念,以"人的方式"准确把握和科学引导大学生,充分挖掘和发挥大学生的潜能,引导大学生建构和发展完备人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它的内在本质是以人的方式施教,即以人为尺度、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主体开展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真诚是教育本性的方式体现,坚持真理是教育本性的价值标准,而人格示范是教育本性的综合表征;尊重、引导和服务受教育者,满足受教育者的受教期待与需要,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本性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周亚权 《探索》2007,(2):73-77
人格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政治性格特征的总和。政治人格属于政治文化研究范围,内含多种要素,包括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道德准则,并且按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研究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特征。政治人格是微观政治学研究(在我国还比较欠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政治人格的重视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推动我国政治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4,(7)
农民的主体性决定了农民政治参与的形式、效能与基本走向。如果没有农民主体性条件的更新和优化,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当前我国农民的主体性在现代政治参与活动中呈现出政治理性与政治盲从之间的矛盾、参与要求与参与能力之间的反差、法律意识与人治情结共存以及权利意识和搭便车心理并存等几个颇具时代性的特征。不断优化农民的主体性条件,必须通过建构符合农民需求的理性参与型政治文化,塑造与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素质、政治人格、政治品质,从而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时代转换中丰富其意蕴,对其传承和创新。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人格的完善、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精神滋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要通过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实现大学生的文化认知,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大学生的文化浸润,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雅苑讲堂"作为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一次有益探索,既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雅苑讲堂"教育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增强大学生获得感为目标,注重厚植传统文化思想、高尚道德思想、和谐包容思想、健康心智思想、服务社会思想的长久性,不仅有利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繁荣校园文化,也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实现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应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在党建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载体,丰富内容,建构平台,拓展形式和载体,加强领导,形成"三位一体"合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党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特殊群体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政治取向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大学生关注的社会和政治热点都有所不同,价值取向也有所差异。要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取向特征,构建基于"理论引领、实践体验、舆论把控、情绪感染"的四位一体教育引导模式。应强化大学生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搭建大学生实践体验的活动平台,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构建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行为过程,又是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人格塑造、角色转换、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的实习活动,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启示主要有三点:要注重社会实践与理论教育相结合;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5.
生理是政治领袖政治人格生成的先决条件,家庭是政治领袖政治人格生成的基础环境,民族文化是政治领袖政治人格生成的社会底蕴,社会角色是政治领袖政治人格生成的实践选择,自身的努力是政治领袖政治人格生成的决定力量。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健康人格是指大学生优良的内在健康品质和外在健康行为的统一体。网络文化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开展网络心理教育、重视网络伦理教育、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建构网络文化,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先导作用。在当今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网络条件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途径和实现方式,旨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学生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三会一课"是强化大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平台和推进大学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提高大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质量是高校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本文通过分析"95"后大学生党支部的特点,试图从强化支部组织建设、完善责任机制体系、抓实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运用新技术4个方面,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质量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9.
呼禾 《世纪桥》2010,(3):111-112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共青团组织具有重要的职责。但是随着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全国性的高校扩招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等问题,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只有在完善共青团的自身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团干队伍;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创新学习形式,将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活动为载体,加大培养学生成长成材的工作力度;建设好校园科技文化活动阵地;通过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培养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作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互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文化具有互动效应.一方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塑造、引导、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社团文化.另一方面,高校社团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途径与方法以及教育环境与情景都会产生不可替代的隐性效应,从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通过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互动效应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