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强力推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影响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特色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融合校内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外部社会资源,提出创新教学培养模式、建立双导师协同指导体系、构建协同培养平台等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协同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时代对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发挥其特殊地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起到激发、鼓舞、推动的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从创新自身着手,即创新组织体系、加强网络建设、注重团干部素质培养等。同时,也要在校园活动、营造氛围、建立健全激励体系上不断创新,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展示平台、创新环境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论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文章分析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阐述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则,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时代对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发挥其特殊地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起到激发、鼓舞、推动的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从创新自身着手,即创新组织体系、加强网络建设、注重团干部素质培养等。同时,也要在校园活动、营造氛围、建立健全激励体系上不断创新,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展示平台、创新环境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呼唤创新人才。面对目前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较差的现状,高校要着力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必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新高潮。而高校则应当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中贯穿协同创新思想,通过领军人才和师资队伍协同创新培养、校内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协同创新构建、实践基地运行机制与评价机制协同创新完善等路径对现有的实践基地进行升级再造,以主动适应国家协同创新战略,以自身的协同创新建设提升高校协同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积极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既有利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积极开展创新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但由于一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且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完善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作保障,导致大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率较低。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完善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杨坤 《世纪桥》2010,(13):139-140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在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高校辅导员作为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其创新能力培养与发挥尤为重要。在新时代,全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要求辅导员与时俱进地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新思维真正融入新时代去教育学生,从而发挥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创新潜力。当前高校辅导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构建培养机制、优化培养环境、探索培养途径等方式,提升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1.
陈翱  周晓庆  罗强 《山西青年》2022,(9):150-152
通过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们更好地发展,因此,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非常重视.近些年,随着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开展,高校的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相关的组织管理能力水平并不是很高,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组织管理产生了很大...  相似文献   

12.
如何培育出符合时代行业需求的科技创新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高等教育问题。本文立足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从大学生、教师和学校等多方面着手,提出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建立校内评价机制;“教学—竞赛—科研”多方式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和成果导向校企结合,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法,为提升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是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综合性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开发创新思维、改善思维习惯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校应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核心目标之一,将一体化教学计划深刻融入到教学改革中,将交流体验作为关键教学模式,将完善考评机制作为体系的坚实保障,通过构建科学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是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综合性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开发创新思维、改善思维习惯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校应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核心目标之一,将一体化教学计划深刻融入到教学改革中,将交流体验作为关键教学模式,将完善考评机制作为体系的坚实保障,通过构建科学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规划,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创新力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创新活动从创新意识激发,到创新思维启迪,再到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能力强化的内在规律,构建符合大学生成才成长曲线的渐进式创新力培养体系,并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高校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孝菊 《探索》2001,(6):142-143
本文论述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内涵、特点与重要性;分析说明了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并通过研究探讨了高校教育改革及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适应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为此,国家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通过梳理这些政策发现,呈现出与时俱进制定指导性文件、注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导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鲜明导向。在这些政策的驱动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迈进规范化发展轨道、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活力逐步提高等方面。同时,也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政策要求未同步、“政产学研用”的协同机制尚未健全、高校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不够浓厚、重项目而轻学生与重数量而轻质量等问题,需要通过规范高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平台、积极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等路径,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从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可持续道路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科竞赛在促进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日益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科竞赛情况为例,针对依托的实践基地建设展开研究,构建学科竞赛驱动的大学生“学创赛”融合的创新实践培养新体系,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学科竞赛”链条式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科竞赛竞争力,为地方高校机械类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给出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优化育人环境,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的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强化其功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搭建成长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戴正东 《世纪桥》2023,(3):91-93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高校如何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应克服当前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勇于实践探索,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建立协同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