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湖北省十堰市高校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开通手机上网者已占到绝大多数,从使用年限、日均使用时间和流量分析,手机上网在大学生中已有相当的流行深度。这种状况引起了大学生课堂行为、学习行为、交往行为、消费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其中课堂行为的变化是最大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如何应对和解决大学生手机上网导致行为变化的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这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高度重视和深入了解,行政主管部门要有相关的政策导向,高校要有相关规章制度,教师要更积极行动全方位应对手机上网后的一系列行为变化。  相似文献   

2.
厦门大学于2011年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情况、原因、影响、评价等方面考察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现状。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手机上网行为较为理性,但部分学生具有手机上网依赖倾向。对大学生手机上网进行引导,应当注重个性化辅导,将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并对"手机上网成瘾"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防和干预要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预防,以引导和教育为主,着眼于学生自我认知教育,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这个主要针对尚未达到过度使用手机,手机依赖程度还不明显的大学生;第二个层次是治疗,即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针对过度依赖手机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赖心理。这是大学生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对刚离开高中校门,又要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大学生来说,学习与生活由“他管”突然变为“自管”,过渡太快,以至于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高校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的生活能力,那些在生活中依赖行为十分严重的学生,心理上就会产生不适应感。其行为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事务很不适应,常丢三落四;与他人交往困难,很敏感,人际关系紧张,感到孤单、无助,情绪紧张、压抑、焦虑;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不会采取相应的办法予以解决,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封闭心理。目前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实行的是学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具有许多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如学习方式中的学习碎片化、选择性迷失,交往方式中的交往情感移植、以自我为中心、现实交往失语、道德意识弱化,娱乐方式中的快餐式娱乐、攀比式娱乐、网瘾式娱乐,消费方式中的超前式消费、攀比式消费、情感式消费等。高等学校必须从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发展导向和自律导向等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6.
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在内地院校的学习和生活存在变迁——适应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较易出现各种不适应现象,从而导致学习困难、交往困难、心理障碍等问题。从国家、学校和个人三个不同维度探索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适应问题的解决途径,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文化形态和交往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从新媒体的内涵、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等角度出发,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改革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时代信息技术以其对传播情感内核的解构和置换,使交往情境逐步虚拟化,从而导致了"自我伦理缺场"。受现实世界网络映照、技术反控力、媒介素养教育滞后以及心智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群体易产生自我伦理危机,表现为自我思维与行为能力弱化、自我人格和自我价值异化、自我控制和自我道德困境等。对此,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全方位网络伦理教育,帮助大学生建构完善的"自我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复杂、治理主体多样、防治难度大,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协同治理以其协商沟通的方式、多主体参与、自组织的建设等理论特性,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资料提供了一种方法选择。文章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了手机依赖症协同治理的内涵特征,探索了手机依赖症协同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等形成了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做好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力的四个角度,提出要加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等形成了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做好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力的四个角度,提出要加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以及3G、4G通信技术的普及,手机从单一的语音通话工具逐渐变成了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新型生活媒体,并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们是重要的手机用户群体,手机网络已日益成为他们学习、交流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需要考虑到手机媒介的重要作用,以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生活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产生了信息依赖、信息沉溺、信息焦虑、信息暴力等信息困境;增强大学生网络信息选择利用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虚拟实践教学,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优化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解决信息困境。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的转型及其在市场经济刺激下形成的中国市民文化对大学生具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业文明的理性思想没有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实质性的萌发;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存在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传统伦理的人情式交往凌驾于法制和契约之上,对大学生未来发展起到反向示范作用。因此,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疏导,引导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强化人文知识分子对大学生的深层文化启蒙。只有当代大学生群体回归理性,具有坚定的信仰和文化自觉,才是中国文化现代化正确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交往的环境特点适应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身心需要。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受到了政治、道德、心理、角色等方面的社会化锻炼,同时也出现了诸多负面现象。学校必须兴利除弊,积极应对,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丹 《世纪桥》2008,(3):56-57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成员间相互交往与接触的密切程度是高校其他学生组织无法相比的,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然而,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事情时有发生,诸如马加爵事件、某高校的铊中毒事件等,使得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分析显得尤为必要。概而言之,主要有个体、家庭、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开展移情教育、开设交往课程、加强思想教育等措施,从树立学生群体意识、加强人际指导、摆正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7.
试析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校园新媒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以校园网络和手机为主体的新媒体起着政治引导、生活交流、娱乐审美等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健康发展.不过,新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会产生一些新的冲击,我们应该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个人和整个社会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烈的对于网络的依赖,但同时,在法治规制、网络保护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不相适应性,通过网络实施的电信诈骗危害严重,给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内生型法治建设需求旺盛以及信息化的突出特征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特色。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切实防范大学生受到电信诈骗。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大学生手机成瘾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孤独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孤独感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4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2.手机成瘾、孤独感与大学生社会适应均呈负相关;3.大学生手机成瘾可以直接影响孤独感,也可以通过自尊影响社会适应.手机成...  相似文献   

20.
路晓锋 《世纪桥》2011,(23):144-145
微博正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媒介。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兴起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注重学习的实用性,追求生活的便捷性,寻求交往的归属感,关注自我价值实现。微博在大学生中兴起的重要原因,在于微博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与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的契合:微博满足了大学生追求实用的学习心理,迎合大学生追求便捷的生活心理,实现了大学生追求归属的交往心理,暗合了大学生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