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文章在调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来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即抓住一个"导"字,引导高职学生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突出一个"融"字,在全方位育人中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一个"践"字,在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中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相似文献   

2.
刘蕴莲 《世纪桥》2014,(11):70-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相对欠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协同发挥课程体系教育功能,强化理论认同感;协同强化管理育人机制,培养学生遵纪诚信职业素质;协同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的校园文化活动,全方位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协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职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力军,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和国内宏观就业形势趋紧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日趋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的就业思想观念出现了问题。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基础为指导,探析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就业观理论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其积极主动实现就业,最终使得个人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4.
曾春红 《世纪桥》2015,(12):66-68
成人高等教育学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成人高校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政策、成人高校办学特性以及成人学生特点都要求在成人高校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受社会价值多元化、成人高校自身办学功利性和学生生源复杂性的影响,在成人高校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整顿成人教育市场探索教育新途径和端正学生自身学习身份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生命之魂。高职院校应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领导、宣传引导、问题疏导、学习辅导工作机制,不断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切实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大学生具有亲近、通俗、具体、生动等先天优势,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文化依托。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发地域文化资源,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拓展教学形式、创新传播途径和地域文化产业等多途径和策略,实现地域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互贯通,从而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6,(1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净化心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南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通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在联系着手,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南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可行性,从而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目的。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诸多方面存在天然契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作用显著.应全面构建公共政策的价值导向机制,以实现其各项功能.建立健全公共政策价值导向机制的路径应着眼于国内国外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到宽覆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价值观。利益博弈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视的现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达到价值认同,关键是实现利益认同。一方面,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构建起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利益关系格局;另一方面,用核心价值观调适社会利益关系,奠定实现社会和谐的利益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居于基础和原点地位。它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友善"是一种生存智慧、人生态度、道德境界,学校要引导大学生心存善念、口出善言、行做善事,要培养"友善"文化、弘扬"友善"美德、践行"友善"观念。  相似文献   

11.
红色旅游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资源载体和实现途径,但是,红色旅游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应从发展观念、内涵、开发模式、演绎形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红色旅游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8)
红色旅游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资源载体和实现途径,但是,红色旅游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应从发展观念、内涵、开发模式、演绎形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红色旅游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核心素养培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高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遴选及培育要符合高职院校特色及高职学生特点,在道德人培育的基础上突出职业人培养,在社会人培养的前提下重视全面个人的培养,以培养"德能双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全程覆盖为实践育人周期,以全员参与为实践育人主体,以全方位联动为实践育人载体,实现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基地化、项目化、常态化、多样化",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创新路径,全面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差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进程中一种普遍而客观存在的现象。价值认同是价值差异连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要正视个体价值差异、关注利益差异、并统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两种生成方式,并最终在价值差异视角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几十年的探索中,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出的满足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理论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同的目的,而两者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帮助高职学院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裴学进 《求实》2016,(11):21-29
主导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由统治阶级所倡导、推行,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为支撑占统治地位的,对社会其他价值观及其发展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主体是统治阶级,基本作用机制包括规导和灌输。主流价值观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里,由绝大多数民众即主流民众认同、遵从的,在各种价值取向互动过程中汇合而成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体系,主体是人民群众,共识和认同构成其主要作用机制。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的本质在于统治阶级(国家)的倡导转变成人民的行动,呈现出四个特点:转化时限的模糊性、转化前后存在状况的特殊性、转化过程的双向性、转化过程的动态性等。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内在机理为驱力与张力的辩证统一。以上述分析为框架,在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就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自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进程;适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科学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形态相适应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确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伦理、心理、法治、行为契合维度,形成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良好局面。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一定的文化形式来表达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人的内心世界,并对人们健康思想观念的养成发挥长久作用;从良好的伦理关系建构做起,立足于构建良好的家庭、社区及社会伦理关系,进而把伦理意识和伦理观念融入全民族的文化与文明建设;从人本和谐的角度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与意义,在价值观构建过程中将价值观很好地与人们的心理发展相契合;构建民主法治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相契合;把培育人们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与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范所作出的行为结合到一起,实现思想认识与行动践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建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引导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教育环境、实现教育目标、消除教育弊端的重要举措,从现行高校教育体系运行来看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目前建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引导机制过程中,需要把握时代主题,强化使命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增进双向互动;弘扬时代主旋律,加强平台建设;弄清主次矛盾,抓住关键环节。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蕴涵,努力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新形势下,必须结合当前实际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从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对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其如何增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立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视域,我们可以指认,生活和观念的疏离是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现实的个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主题。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良性对接,并生发出潜在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力量,需要本源性的实践生发与证实、现实性的制度指引与规约、终极性的文化觉醒与自觉三个维度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