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课题。提升网络空间话语权,占据话语制高点,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话语权运行态势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话语权的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网络空间话语权建构的恰切之道。  相似文献   

2.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着制度安排和角色赋予的绝对话语权,但微时代话语传播权的弥散,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性话语权、知识性话语权和个体性话语权等主体话语权的变迁。教育双方话语圈子"代沟"的存在,将阻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一种凸显多维代际话语主体共存的后喻文化理论,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前喻""并喻"和"后喻"三喻主体形态,为应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其传播活动的日常化和个性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力、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碎片化弱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影响力、传播主体的平等化和社群化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约束力。思想政治教育关乎旗帜和未来,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对社会个体、社会有机体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高校要努力建设"微平台"、精心打造"微内容"、积极培育高素质"微民"以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话语权指向伦理和阶级两个维度,表征为话语权利意识和话语权力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产生于教育主客体交互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中,是影响教育思想传播的关键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领域逐渐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转移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存在受教育者话语权利意识泛化、话语权力关系失衡、话语主控权弱化以及话语主导功能发挥缺乏保障等现实困境,通过强化教育者的阵地意识、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风格、培养教育对象的"责权一致"意识以及规制网络话语权力场域等,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要重视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争夺,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提升自身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权,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具有重大影响,积极向上的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同向同行,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加快融入主流文化、有效化解成长困境;消极负面的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渐行渐远,消解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污化大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恶化大学生高尚品格的养成。立足高校实际,回应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大关切,注重生活化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对亚文化的引导,打造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刘练 《党史文苑》2014,(4):64-66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意义重大。目前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为改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高其实效性,高校辅导员要做好自身的角色转变,选择合适的网络教育方式,选定合适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提高自身的话语权,增强其在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10)
在新媒体时代,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优化和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更好地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新媒体上的话语权挑战,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璇 《党史文苑》2014,(4):67-6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模式,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适应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节奏,就必须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使用网络话语并产生互动的同时,出现了大学生网络话语权失范,以及教育者对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使用忽视的问题。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对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效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式微带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低效和无序。我们必须积极主动介入和占领网络阵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权和引领力。要充分研判互联网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变化现实,在权威多元化的背景下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享的意义世界进行革新,重建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信仰教育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需要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做马克思主义圣火的传播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增强家国情怀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宣传力度,掌控网络舆论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唯物史观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利益基础和阶级属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话语说服力、舆论引导力,打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话语方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组织性与鼓动性以及掌握对外话语传播的主动权等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论探索和丰富的话语实践,为全球化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泛娱乐化现象是现代技术对娱乐信息传播的双重效应、消费主义对娱乐价值功能的消解、娱乐产业对大众文化需求的片面迎合的客观结果。泛娱乐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破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生态,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播能力,消解高校的文化传承与教化功能,造成大学生审美异化和价值扭曲。高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开展隐性教育,增强价值观渗透力;掌握新媒体话语权,提升正能量传播力。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路,也对强调"集中话语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多方面的挑战。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适时把握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拓宽新思路,树立新权威,构建新内容,驾驭新媒体,发展新对象,发挥"朋辈互促"作用,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宋彩虹  胡恒钊 《理论研究》2019,(3):63-67,75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实现方式和根本路径。"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话语权主导性式微、权威性下降、控制性减弱等困境。建构"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必须掌握主动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建设;必须推进话语转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代性;必须加强阵地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是一个蕴含信息传播、人际交往、生活场域等多种形态的空间。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从教师角色和能力、教学过程和运行形态等方面创新发展,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弱化的困境。文章借力于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话语内容、话语表达方式等角度出发,剖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式微的主要原因,提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关键在于网上网下协同互动、同向同行。文章立足于协同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成要素,从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内容、话语主题、话语形式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新时代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供方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网络舆情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力削弱、话语权利失衡、话语管理滞后等困境。对此,应推进话语转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力;转变网络舆情管理方式,实现主客体话语权利的对等;优化话语平台和机制建设,提升网络舆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新方向及新方法。然而,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精神培育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实际,以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灵魂,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核心,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关键,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保证,以此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